博士生们都在干什么?
原文链接:PhD 身边的时间陷阱
对于一个读博士的学生来说,一天的科研工作可以从早晨八点开始,直至深夜,但是以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心情来进行这一天的科研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通常来说,在办公室就有一个坑,一个专门坑 PhD 的时间陷阱,而挖这个陷阱的往往就是自己。
一个 PhD 可以在早晨 8:00 起床,洗漱完了之后就可以在 8:30 左右到达办公室。走到楼下,去楼下的小卖部买了一个小面包就上楼了。到了之后,先去打一壶开水,去卫生间把昨天的杯子清洗一下,然后泡一杯咖啡放在办公桌前面。
8:30 这个时候通常都会不由自主的打开电脑,然后链接无线网络,心想:一天的工作开始了。但是打开电脑之后,第一个打开的往往不是 LaTex 或者 Word 文档,而是各种各样的浏览器。首先登录的就是自己的邮箱,看一看有没有学校发来的邮件,老板发来的邮件。OK,如果没有,那就看一下有没有各种打折促销的邮件。如果有,那就看一下各类网购的网站,看看有没有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在网上晃一下,就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
9:30。这个时候 Facebook 上面一个消息弹了出来,原来是一个朋友留了一个言,登陆上去回复一下,顺便更新一下自己的最新状态,并且回复一些朋友的新鲜事。这个时候看到了一个不错的新闻,登录百度搜索了一下,去网易,新浪上面看一下网友们的评论,顺便灌了一点水。
坐了一个多小时,应该起来晃一下了,就哼着小曲去了卫生间,慢慢的洗了个手,就已经 10:00 了。这个时候,系里面的邮件来了,让大家后天交一份报告,于是慢慢的打开了 Word 文档。纠结了十分钟之后,不知道如何下手,突然想到 Google 是最好的老师,上去搜索了一大堆资料,储存在电脑硬盘里面,觉得先看一下再开始写自己的报告比较合适,于是已经过了 10:30 了。这个时候想到早晨自己起来得早,饭没有吃饱,就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今天的午饭了,不需要在早上科研了。这样理所当然的就觉得玩一会算了,就顺理成章的说服自己打开了 Diablo 3,上去看了下自己过去的装备,今天没有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打造了一些新的装备,拆卸了一些没用的东西。
好了,11:15 到了,Office 突然想起了敲门声,另外办公室的一个 PhD 来敲门了,喊大家去吃午饭,因为 12:00 的时候食堂里面人山人海。下楼吃饭,吃完饭了,12:00 刚刚好,看着下面排队的人群,觉得自己提前下来吃饭非常的明智。
回到办公室,觉得刚吃完饭,可以休息一下,不应该马上投入苦逼的科研工作,于是再次打开了电脑,点击了浏览器,输入了新浪的网址,看了一下最新的体育新闻,最新的 NBA 比分结果,最新的足球转会消息。看了新闻之后,觉得不满足,打开了 YouTube,看一看自己昨天没有看完的电视剧。
好,此时已经是 14:00 了。应该开始写自己应该写的论文了,打开 LaTex,发现自己昨天思考的方法错了,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论文步骤。哎,还是翻一下别人遇到类似问题怎么处理的吧。再次打开 Google 搜索,搜了一会,发觉 Google 的功能非常的强大,搜到了自己需要的论文,但是如果没有登录学校的数据库,就没法下载论文。那就打开了学校的图书馆网址,填写了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ok,一切顺利,下载好了论文并且去打印室打印出来。
15:00,突然瞅了一眼自己的日程安排,突然想起来这个时候是系里面的 Tea Break,有免费的食物和咖啡,于是拿着自己的杯子就下楼,找到一些 PhD 同学,系里面的老师聊了一下天,吃了一些事物,谈论了一下最近的新闻。一个小时后,Tea Break 结束,拿着自己的杯子返回 Office。
现在已经 16:00 了,突然觉得自己的桌子有点脏,于是拿着抹布去了卫生间,弄湿了来 Office 把自己的桌子擦拭干净。16:15,这个时候想起来,炉石传说每天新的任务就在这个时候更新。拿出了 Ipad,打开了炉石传说的 app,看了一下今天的任务,就觉得自己今天肯定能够完成,于是玩了几把炉石传说。
在 17:00 觉得貌似可以开始下楼吃晚饭了,于是就喊上 office 的几位好友,一同前往楼下的食堂。在电梯里的时候,有人提议去外面吃一顿吧,改善下自己的伙食,在下面的食堂已经吃腻了。于是就去了地铁站,直奔外面的餐馆。吃完饭,就可以收拾收拾自己在 office 没有完成的工作返回宿舍了。
其实在 PhD 的办公室中,一直都有这种时间陷阱,会让人有一种自己总处于很忙碌的错觉。看着自己电脑右上角的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但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一点都没有干。这种就是拖延症,让自己无法从这种状况下逃离,只能在一个漩涡里面越陷越深。
因为我的专业比较特殊,所以可能和大部分北美理工 PhD 有点不一样吧。
生活的组成部分大致就是:上课,被上课,写作业,写曲子,到处参加比赛,到处投音乐节,去超市买东西,去高速兜风,去旁边城市买衣服,看书,看电影,健身,还有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你们自己脑补 -_-
一方面自己要给本科生上专业课,每周二和周四早上六点钟就要起床赶着去上七点半的课。被学生叫 Professor XXX 的感觉其实还是挺好的。
然后一方面自己还要被上课。大课的话,就坐在教室里假装自己在听课,然后对着书持续产生下面的心理活动:
跟作曲叫兽一对一的专业课的话,就带着自己每周写的曲子去老师办公室就行了。有时候老师对你的作品点评不到点子上的时候,内心里就默默地吐槽他;有时候给你提出非常好的修改建议,内心里就会很爽的感觉。
平时没课的时候,要不就是在琴房写东西。坐在钢琴前对着电脑,或者坐在电脑前对着钢琴,一点一点构思,写,改。一天如果能出 10 秒,我觉得就像过年了一样。一天能出 30 秒,我就请办公室的同事去吃饭 =_=
或者坐在电脑前把系里所有的音乐会录音剪辑,归档。所以最后养成一个习惯:再也不去系里的音乐会听现场了,每次买瓶喝的,坐在电脑前,边剪辑录音边听。不过有时候碰到水平很差的演奏,内心里还是会有很恶心的感觉。
时不时也会带着各种录音器材去外面的音乐厅或者教堂录音。有时候有点小的外快赚。我的老板也是这个城市里的交响乐团的录音师(这个城市的交响乐团在美国不算差,几十年前是最好的团之一),所以有时候自己有事不能去,就叫我去给他录。于是我就可以免费地在后台听很多现场,还能见到演奏家。进出员工通道以及把车停在员工车位的感觉其实也是蛮爽的……
这几年自己的作品演出渐渐多了起来,有时候暑假回国,会碰上几场自己作品在各地的演出,有机会都会去看。在欧洲、澳洲的演出就注定去不了了。美国的演出,如果有时间、系里也有 travel funding(差旅经费)的话,自己也会去出席。下月初自己有个委约的作品在美国某地某音乐节上要首演,前两周那个音乐节主席还在当地电台接受采访聊这个音乐会。我守着时间打开链接,结果发现:说好的采访呢!然后想到自己忘记算时差了,采访已经结束了 =_= 后来当天下午的重播,因为系里有工作,我差点又给忘了。匆匆忙忙赶回家打开链接,听到主席正好聊到我,说我的音乐很“appealing”,所以其实还是挺高兴的。
平时没事做就去投比赛。但是其实大多数比赛都得不到奖。时不时会收到一些邮件。如果邮件开头是: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那就直接删了。如果开头是 Congratulations!就再往后看一眼。第一次作品获奖,那天早上躺在床上打酱油,突然收到一封邮件,正文里没说谁获奖。下面有个附件,拖下去看了一眼,然后……突然意识到……好像……看到我的名字了……= = 然后再看一眼,发现是真的 =_= 然后就很高兴地起床了。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国际比赛。
来到新的城市后,生活其实比之前在农村无聊很多。因为这里多多少少算个大城市,人情关系毕竟冷漠些。而且周围的博士同学都是大爷大妈,他们聊天的开头句都是“You know my daughter……”我觉得跟他们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所以也懒得跟他们多交流。想到之前读硕士的时候,大家都是年轻人,住得也都很近,时不时晚上可以一起吃饭喝酒。有一次,晚上三个 mm 在我家喝酒,那次我一不小心一人喝了一瓶伏特加。然后第一次喝醉到不省人事。半夜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一丝不挂躺在自己房间的地摊上,顿时吓得要死。但是又回忆不起来之前发生什么了 -_- 又不好去问她们 -_- 于是那段时间就小心翼翼的……过了两三个月问起来,最后一个走的朋友才说,没事啊,啥都没发生 -_- 又过了几个月,那个 mm 从芝加哥回来,塞了一瓶红星二锅头给我,跟我说:“喏,你上次要我买的酒我给你买到了。”我说:“我啥时候要你买的?”她说;“就上次在你家喝酒啊。你还怕我不认识,还把酒名字用中文写给我了呢。”我问:“当时我醉了吗?”她说:“当时你说你没醉。”=_=那瓶酒最终我又送给她当做离别的礼物了。也不知道她喝了没。
这些生活,现在通通没有了。
每次做饭吃饭清理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半小时,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三年来,都是自己给自己剃圆寸。现已熟练掌握圆寸技巧。现在也把胡子蓄起来了,这样看上去和周围大叔大妈的同学和同事更接近一点= = 上次组里开会,我就开了句玩笑,说:“咦?好像这个屋里现在只有我是木有小孩的。”其实我是以一种近乎骄傲和走运的心情去说的,结果被他们理解为我因此很难过了,旁边一个大叔还拍着我的肩膀安慰说:“You'll get there.” 我心里就默默地冷笑了一下。
我现在啥都不想,就想赶紧毕业。去一个小城镇,随便某个二流三流的 college,拿一个教职,换辆好车,存几年钱给我爸妈在国内买套房子,然后混 tenure(终身教授),就算是有个 real life 了吧。平时可以到湖边散散步,有时间继续写写没人听的曲子。对!我就是这么没追求!
如果你要问我,出国这几年我学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改变,我会跟你说,我现在深刻地意识到一点: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定数的。你和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物,每一件事产生交集,都是一种缘分。缘分到了,你们就相遇。缘分走了,你们就分别。一切强求都是无意义的。有句话说得好:得到是侥幸,失去是人生。当你在某一方面得到很多东西的时候,你的生命里注定有另一方面会失去很多。所以,当你能够对你生命中的很多事情保持一种不悲不喜的态度,那么才会有内心的平静吧。
背景:北美实验工科第二年 PhD
博士生活分为两种:有对象跟没对象的。 先说没对象的。
课程方面:我们学校要求博士要修满 30+ 学分的课程,一门课一般三个学分,所以大概 10 几门课。我一学期修 2 门外加科研 (差不多饱和)意味着我要上 2 年半以上的课。 第一年来的时候,英语不好,所以很看重上课,从来不落一次(教授们的标准美英听的爽翻了)上课做展示也是认认真真准备,讲的时候每个词都试图发对音,周末非常积极的做作业,做课程的 project(要读很多东西)有些课作业也特别多,每一次作业整个周末都差不多搭进去了。
过到现在,第二年快结束,从广度方面来说,整个专业大致所有的理论知识都差不多学习过了,学到的内容也自然远远胜于国内(听说国内博士上课方面强度不大)阅读的资料都是一手英文原文,上课的教授也是教材的撰写人,对课程非常熟悉,讲课逻辑清晰,远非国内大多数老师能比的。 2-3 门课一学期可以占掉大概 20-30 小时每周,强度可见一斑。
科研:上课为留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听力训练,那么实验室就是练口语的天堂。被老板以 RA 招入,第一年进实验室开始接手一个项目,一般情况是一个学生跟一个项目,也有大项目需要 2-3 个人来做,依钱多少来定。
科研的任务大概包含以下内容:看文献(老板建议每天一篇)+ 做实验 + 整理数据 + 写报告 (funding agency 俗称项目方,就是给你钱的祖宗,一般每个月会要求一份进展报告,所以你必须写,必须及时整理数据)+ 做 ppt 然后展示 + 偶尔写个论文发表一下 + 跟老板开会 (看需要,你有问题就去找老板)+ 跟项目方开会 (每月一次)+ 跟小组内部开会(就讨论下实验进度,吐槽下项目方的无理取闹)+ 中午去哪吃 + 晚上去哪吃。
那么科研大概是什么流程呢? 作为学生,你的课题一般是由老板定好的,或者说由项目决定,那么大方向已经确定了,甚至做的实验内容老板都已经写在 proposal 里面了。 接下来就看足了文献弄清楚这些实验怎么做,知道这个领域是大致干些什么,再开始动手做实验,实验室里有很多前辈可以咨询,所以上手会很快。 proposal 里面会详细列出实验预期,大致理想状态会得到什么实验结果以及一些其他可能实验结果。 你只要往这些方向做就 OK 了,当然实验设计和其他细节上要你自己把握。 做出结果后分析数据,看看是不是符合预期,或者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数据做够了就可以考虑开始写论文发表了,发表足够了就能毕业了。
offer 上面写着每周工作 20 小时,实际必然不止。 我们小组共有 4 个人,另外三个都是 native, 第一年刚进组里的时候,身为口语渣的我讨论是插不上话的,后来实在憋不住,因为听不下去他们各种奇怪不切实际的点子,开始蹦单词儿,蹦了快 2 年,到现在 4 个人的对话我能贡献 15% 左右了。
学校外:做实验,写文章,做作业,都是枯燥的。虽然这些已经占据了 50+ 小时每周,但是因为没有对象啊,剩下的时间总得打发,那就只剩:看电影, 健身,户外徒步旅行这些了。每部新上映的电影都去看,美国的影院没有字幕,所以非常练听力。每天抽出一小时去健身房出出汗,其实是抱着有肌肉就有妹子的想法去的 I feel I'm getting closer。 周末有时候约几个人 duangduang 开 2 小时去荒山野岭 hiking(徒步), 完了回来就找个大中餐馆搓一顿。
逢年过节:春假秋假寒假一般会租车去外地小游一番 为期大概 3-5 天,暑假请 3-4 周的假回一次国。
零碎时间:去超市买菜 做饭 打扫卫生 看看知乎 刷 quora 跟家里视频。
想法:你不需要惊人的天赋才能读博 (物理数学对智商的要求可能高一些或者高很多),但你起码不能厌恶这种生活模式,科研过程会遇到曲折,实验做不出来,写的东西被批的一无是处,世界上的老板也分为 push 和不 push 的,如果不喜欢还遇到 push 的老板那几乎是地狱般的生活,尽早退出还是好 。如果老板 nice 你又不讨厌做科研,那么恭喜你拿到博士以后 (貌似生物还差一点,顺带黑一把~),新的世界大门会向你打开 (希望吧……)
--
下面说说有对象的,
我怎么知道他们怎么过的!
目前在 University of Toronto 读博,心理学方向,第五年开头。
OK,我的读博生活十分丰 (gui) 富 (yi),主要分为加拿大和国内两个部分。
日常任务
先说加拿大部分,每天按时起床,吃早饭,然后坐地铁去实验室。周一到周五从不例外。这样下来一般都是第一个到实验室,除非老板父爱泛滥主动送小孩上学。第一件事,就是磨一杯咖啡。然后,我基本上就想不出这一天还能做什么事情了……
正经事请还是很多的,比如做实验,分析数据,读文献,改论文,帮老板修电脑,修其他电脑,装软件,上课等等等等,事无巨细,什么都要干。谁让我是唯一的一个学生呐……
每周基本上会参加一个 talk,老板的要求是,无论什么内容的 talk,都要提问。这个感觉相当有帮助,自信心瞬间爆棚,哈哈哈。不过压力也是不小的,绞尽脑汁。
下班回家一般是 6 点之后,通常是最后一个走。步行 20~30 分钟作为锻炼,再地铁回家。 晚上有时候去健身房跑跑步。周末玩玩 PS3。
具体的
我从事的研究的一大部分是合作性质。这就导致了我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和各个合作者沟通和讨论。这些讨论涉及到研究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八卦到形成具体研究问题,对实验材料的各种挑刺,实验程序的讨论,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讨论。一个合作经常会在一两个星期内产生上百封邮件。所以每当我们提到之前的讨论内容,都要说清楚这个事来自几月几号的邮件。而这种合作项目往往会有 4~5 个同时进行,每个项目牵涉到 4~10 个研究者,所以,强度还是比较高的。瞬间顿悟为啥老板买了一台 2000 刀的咖啡机放在实验室。另外,因为大多数合作者在世界各地,所以算各个地方的时间也变成了一项常规任务,而这种交流讨论基本是 24 小时不停歇。所以,我基本上是全天候应对。但,这不是平时工作的全部……
基本上每天我会有一段时间是相对安静,没有什么打扰的。比如下午 5 点以后,通常实验室就没什么人了。这个时候一般是看看文献,做笔记和写文章的时候。我个人算是比较敏感的,只有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才能比较容易投入。
类似的,每周会有一些时间零零星星学些编程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进行一些工作流程优化的思考,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说现在的数据分析效率已经是三年前的不知道多少倍了。当然,空出来的时间基本也没干过正经事……
对于每年来说,写文章基本上是下半年的主要任务,上半年主要是参加各种会议,见各种神人,谈各种有的无的合作思路。
说到参加会议,这真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内容。我每年参加两个会议。得益于老板的推动,同狗这些会议认识了很多人。而且也主持了不少讨论会(symposiom)和会前会(preconference)。一开始并没有觉得这些有多重要,但是持续了两年之后,自己的知识面变得宽了很多。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开始相信,这小子能成事。这也算形成了职业生涯中最初的资本积累吧。所以 Social 在读博士期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另外,一项无法逃避的事情就是帮忙。因为心理系女生居多,所以,展示 Geek 特长的时候还是很多很多滴。有时候是实验室内部帮忙,有时候是系里帮忙,也有少数时候是被另一个学校叫过去帮忙。这些帮忙让我十分迅速得融入实验室环境,而且留了一个超级好的口碑。
我们的研究都是实证研究,需要做实验。大量的合作和帮忙必然导致大量的实验数据收集工作。而这些工作,我主要是分散在国内各个实验室完成。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应该是世界上最高效心理学研究的团队之一。
但这背后并不是做个实验就拍拍手走人这么简单,其中包含了很多努力和思考。简单的说,这已经远远超越了做一个实验所面对的问题,而是思考如何管理多个研究团队的问题。
我是这样的……
十二点多快一点起床,洗洗漱漱吃吃喝喝到实验室两点多了……
脱了外套倒杯水登录系统打开浏览器……咦为什么要打开浏览器?
既然打开了……刷刷知乎……卧槽四点了!赶紧干活!30% 效率干到六点……
该吃晚饭啦!吃吃吃,吃饭的时候上上网不过分吧……
吃完好困……睡一会儿吧……
卧槽九点了赶紧干活……70% 效率中。
咦实验室没人了?11 点多了!又荒废了一天!赶紧干活!100% 效率实现!
两点……进状态了!150% 效率!
三点……180% 效率状态!
四点……200% 效率!
五点……卧槽五点了……该回去了……可是状态正好,手上还有东西没完啊……再干十分钟吧……
六点……卧槽六点了……天有点亮了……必须回了……
六点半……终于睡觉了……睡俩小时就起吧……把时钟掰回来……
…………
咦怎么又快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