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汉语语法结构入手,总结一些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汉语的“博大”,望语言学大牛们指教。
一,汉语竟然有“离合词”这样的存在。
什么是离合词呢,比如“游泳”我们可以说“游了一下午泳”,“同学”我们可以说“同了三年学”,“帮忙”我们可以说“帮我一个忙”。但不是所有动词都可以离合,比如“讨论”,“研究”,“学习”……
很多学生觉得麻烦,但是“We've been schoolmates for three years”一句话才说清楚的事儿,我们一个离合动词解决了 -- “我们同了三年学”
二,汉语量词之丰富是每个国家学生的噩梦……但是描述得精确规范还带写意。
有按形状区分的:一张纸,一支笔,一条蛇。
有按盛装器具区分的:一杯水,一碗饭,一盒牛奶。
有相似物品还分大小的:都是电子产品,电脑、电扇说“台”,手机、电子词典说“部”。
名量词不够还有动量词!
比如:下了四场雪,看了两场电影,跑了一趟上海。
中国人习惯了的表达,外国学生却很难理解。
每次讲到“下四场雪”,我会跟学生说,你看,“四场雪”,多有画面感,它不但下了四次,而且每次都像四场电影,4 scenes of snow?...
学生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次”能解决的问题非得扯上画面感。
三,V+C 动补结构强大好用谁用谁知道。
Verb+Complement 相当“博大精深”!举栗子:
英语:I finished my homework.
汉语:我做完作业了。
英语:I finished this book.
汉语:我读完了这本书。
(同理,看完电视,打完球,唱完歌跳完舞……英语只有 finish/complete 能表达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千百个动词去描述千百件事情的完成)
英语:I’m full.
汉语:我吃饱了。(“我饱了”当然可以,但是我们偏偏有“吃饱”这么个表述,好像可以强调我是吃饱的,不是睡饱的……)
英语:She’s awake.
汉语:她睡醒了。(“她醒了”没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强调她是睡醒的,不是被人打醒的……)
利用动补结构,我们不仅能从动词和补语看到动作的进行和完成,而且换个动词就能换一种情景……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拿汉语跟任何语言相比,都经常能看到汉语狡猾和奇妙的一面。
如果从中国人的日常交流,中国文学,文化语言学等等角度去看,汉语更是有太多值得分析的“博大精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