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还在做决定意味着缺乏睡眠了。这时做出的决定可能会更倾向于追求回报(学课程带来的好处),并忽视风险(交了钱但是又没好好学习,或者网课其实很糟糕)。
糟糕决定的一个特征是人们更加“贪心”:比起避免损失,更想要获得好处;对可能得到的利益的估计增加的同时,对可能承受的损失的估计降低。
那么我们在失眠、睡眠不足、熬夜的时候,是否表现出这样比平时更强的风险偏好呢?
Venkatraman 等人采用一个有趣的实验设计对这一假说进行了测试。
实验室设计。如图,从 A 所表示的汇报概率进行改进,被试可选择 1. 增加最高回报的数值(Gmax);2. 降低最低回报的损失(Lmin);3. 将中性汇报改为正向回报,以提高获胜概率(Pmax)。
作者发现,睡眠剥夺时被试的风险偏好增加了:在提高最高回报与提高获胜概率中更多选择 Gmax,在提高获胜概率与降低损失中更多选择 Pmax。
文章的另一部分主要工作是在被试做游戏的同时进行功能核磁成像,发现睡眠剥夺后被试进行决策时腹内侧前额皮质的活动增加,而前岛的活动减弱了;在获得奖励(看到赌博结果)时,对正向奖励的反应在腹内侧前额皮质以及腹侧纹状体都增加了,而对失败结果的反应在前岛减弱了。这些与失眠相关的差异与被试在睡眠剥夺后对可能以及实际获得的奖励更为敏感,并对可能和实际遭受的损失更为“麻木”相符合。
Caveats: 这里的睡眠剥夺是 24 小时(一晚不睡),与凌晨相比睡眠缺失的时间更长。尽管有理由怀疑机制类似,凌晨时段本身也可能有更多因素影响决策过程,例如激素水平会显著不同。
来源:
Venkatraman, Vinod, et al. "Sleep deprivation biases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economic preference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10 (2011): 3712-3718.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睡个好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