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F1 已经够刺激了,还上演惊天逆转这种大戏
讲故事长文,慎入。
在从 1950 年开始以来的 67 个赛季里,F1 其实只有 29 个赛季需要等到最后一站才能决出冠军,而其中也只有 13 次出现积分落后者逆转领先者的情形——
所以说,在 F1 里真正称得上「惊天大逆转」的赛季,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不过在开始介绍之前,为了简单量化一下,我采用了一个算法来刻画追分者逆转的难度:
逆转难度 =(积分差距 ÷ 分站冠军积分)÷ 剩余场数 × 100%
简单概括,这个数字是在描述「在剩下的比赛里平均每站要比对手多得百分之多少的冠军分数」。这是一个非常简易的算法,适用于任何车手任何时刻,因此这个数字是随着赛季进程浮动的。百分比越高代表逆转越难。
难度低于 20% 时可以认为难度还好,自己做到最好之余不用太看对手脸色;
在 20% – 50% 时可以认为难度颇大,只靠自己追分不够,还需要对手失误;
当大于 50% 时则要祈祷对手出现重大失误才行;
来到 80% 以上时则只剩理论上的可能,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当然,当一个车手的逆转难度大于 100% 时代表已经无力回天了。
举个例子,今年汉密尔顿的最大逆转难度恰恰就是现在:
(差距 12 分 ÷ 分站冠军积分 25 分)÷ 剩余 1 场 = 48%
为什么最大逆转难度不是出现在日本站后最大积分差距 33 分的时候呢?因为那时还剩 4 站,理论上会出现的可能性还比较多(那时的难度是 33%)。可虽然接下来汉密尔顿三连冠,罗斯博格却也稳稳当当地三连亚,最小化了汉密尔顿能追的分数,因此汉密尔顿即使已经做到极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逆转难度越来越大。
好了!!!
铺垫了这么多赶紧入正题!!!
来看看 F1 历史上的三大惊天地泣鬼神之大逆转!!!
1976 赛季——亨特逆转劳达
最大逆转难度:63%(剩 3 场落后 17 分,9 分制)
对于这个赛季,看过电影《Rush》的朋友一定对这个赛季的各种戏剧性印象深刻。
在赛季前半段时 Niki Lauda 一路带开,在下半赛季开始的第九站英国站之后已经领先排名第二的 James Hunt 多达 35 分——比他的两倍还多。然而在接下来的纽伯格林,如大家所知,劳达不仅遭遇严重事故退赛,还因此不得不缺席接下来的几场。尽管顽强的劳达仅仅用了六个礼拜的时间就火速回归意大利站,但这期间退赛加缺席的三场让亨特有了喘息的机会,两个冠军一个第四让亨特追到只剩 14 分。谁知道,正在追击势头的亨特在蒙扎却因滑出赛道遗憾退赛,对手劳达却令人难以置信地在尚未完全痊愈的情况下抢下第四——这站过后,亨特来到了最困难的境地:要在三场内追 17 分。
已经被逼到悬崖边的亨特展现出了绝对的统治力,在接下来的加拿大站和美国站都以 Pole to Win 成功夺冠。与此同时,劳达仅在美国站获得一个第三,这让两位车手的差距在最后一站日本站前缩小到了仅仅 3 分。
最后的铃鹿大战,更是成为了 F1 历史上少有的戏剧性时刻。亨特和劳达在瓢泼大雨的铃鹿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发车。然而在仅仅两圈之后,劳达做了一个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决定:劳达认为雨势太大不宜比赛,宣布退赛!这意味着亨特只需获得第四就能追平劳达的积分——然后以更多的分站冠军数夺冠。此时此刻,赛场上的焦点通通落在了亨特身上,然而在湿滑的铃鹿,亨特一路从第一掉到第三,甚至还在剩 11 圈时因进站更换受损轮胎滑落到第五!整个世界都屏住了呼吸。最后时刻,疯狂的亨特利用较新的轮胎完成了他史诗大逆转的最后一步——他在比赛结束前两圈连续翻掉了阿兰琼斯和雷加佐尼,回到第三!
最终荡气回肠的 1976 赛季以亨特一分绝杀劳达获得年度冠军结束。对于劳达在日本的决定,有人说他懦弱,有人体谅他不想再受一次严重事故,也有人说他希望通过退赛逼迫赛会中止比赛来保住他的冠军。有的车迷甚至还会认为要不是劳达在纽伯格林的受伤,这赛季根本没亨特什么事儿。但无论如何,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意料之外组成了可能是 F1 历史上最难以想象的赛季。好吧所以怪不得被拍成电影。
1986 赛季——普罗斯特逆转曼塞尔
最大逆转难度:75%(剩 1 场落后 6 分,9 分制,但普罗斯特最多只能拿 8 分)
这是 F1 历史上一次经典的冠军多人争夺战,整个赛季一直在迈凯轮的普罗斯特和威廉姆斯的曼塞尔和皮奎特三人之间展开竞争。另外,塞纳在这个赛季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冠军争夺者,在还剩两站时才遗憾丧失了争冠的理论可能性。教授、塞纳、皮奎特和曼塞尔在当时被称为「Gang of Four」,足见四人当时强大之余的势均力敌。
从下半赛季开始,曼塞尔就一直保持着积分领先位置,在剩下两站的时候甚至已经跟另外两位车手拉开了超过一个分站冠军的分数。即使在来到最后一站澳大利亚站时,曼塞尔依然拥有很大几率夺冠:因为无论是教授还是皮奎特,他们两个都只有一种可能能够逆转,那就是必须在曼塞尔积分不变的前提下赢得澳大利亚站冠军。
(必须科普一下的是,F1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佳绩积分制」。在 1986 赛季,车手在全年 16 站里以成绩最好的 11 站来计算积分,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全部计算,因此积分预测相对复杂。反正当时的情况是:在最后一站,普罗斯特如果获得积分必须扣除 1 分,因为之前的一个第六名将成为他的五个较差成绩被扣除;而曼塞尔也因为类似的原因需要获得至少前四才能增加积分,而非前六。前面提到的 1976 赛季也是类似的规则,只不过劳达和亨特的无积分分站数刚好都用完了不计算的分站数,才跟全算没差别。)
最后一站阿德莱德街道阳光明媚,曼塞尔更是顺利在杆位起跑。比赛对于他来说并不困难,只要稳稳当当,拿个前四是没问题的。更何况如果塞纳争气点让皮奎特和教授都拿不到冠军,他把车停在路边都能躺赢。
比赛开始后,曼塞尔发车不利,被 Keke,皮奎特和塞纳超过,刚刚好掉到第四。但随着带头的 Keke(对,科科罗斯博格,就是现在的罗斯博格的老爸)在倒数 20 圈遭遇爆胎退赛,曼塞尔升到第三。此时的排名依次是皮奎特、普罗斯特、曼塞尔,塞纳在此之前早已退赛。按照这样的结果完赛的话,曼塞尔将无悬念夺冠。
然后,在 Keke 爆胎仅仅一圈过后,曼塞尔,在直道上,嘭,左后胎爆了。
嘭,心碎的声音。曼塞尔不哭。
这一下,战局完完全全不一样了——上天送了份大礼,接下来就看教授跟皮奎特谁能抢到冠军,谁就逆转成功。
但是有时候,幸福不仅来得很突然,还有可能买一送一。
连续两圈内 Keke 和曼塞尔接连爆胎让威廉姆斯车队做出了一个以保险为名义的冒险决定:让此时正领头的皮奎特进站换胎,因为他们担心皮奎特的轮胎不久后也会像队友的一样爆掉。这一换,把领先的位置让给了教授。
选择留在赛道上的教授在皮奎特出站之后领先着大约 15 秒。又是一场在十多圈内决定冠军归属的比赛。换上新胎的皮奎特疯狂刷紫,以每圈快 0.7 秒的优势迫近必须省胎的教授。但无奈时间已经不多,在追近到只剩 4.2 秒的时候,赛会挥动了方格旗——教授笑纳威廉姆斯车队连续两份大礼,最终两分反超曼塞尔,成功卫冕世界冠军。
这一站的戏剧性丝毫不亚于 76 年的铃鹿。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有三位车手同时进入到最后一站来争夺冠军,还发生逆转的赛季。而再到下一次出现三位车手要在最后一站决定冠军归属的,就要来到接下来要讲到的赛季了。
来了,F1 史上最强逆转就是……
是的!!!
没有悬念!!!
你们都知道的!!!
历史最强逆转:2007 赛季—— Kimi 逆转汉密尔顿
最大逆转难度:85%(剩 2 场落后 17 分,10 分制)
Kimi 在 07 赛季的逆转绝对是 F1 史上的经典。也因为这次逆转就发生在九年前,而且当时争冠的三位车手 Kimi,汉密尔顿和阿隆索现在也都还在活跃在围场内,因此这次逆转被现在的很多车迷所熟知。
2007 年的全年争冠形势跟 1986 年颇为类似,同样是在同队队友阿隆索和汉密尔顿,以及另一位车手 Kimi 之间展开争夺。另外,Kimi 的队友马萨也是在倒数第三站之后才遗憾失去争冠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刚刚在 F1 初登场的新秀汉密尔顿在第三站摩纳哥之后便一直领跑积分榜直至巴西站之前,展现了极为过人的天赋,甚至可以成为是史上最为优秀的新秀赛季表现。另外,2007 赛季对于阿隆索和 Kimi 也很特殊:这都是他们为新东家开车的首个赛季。
在赛季刚开始时,三位车手基本旗鼓相当。但在转战欧洲之后,Kimi 连续四站无缘领奖台,开始被迈凯轮的两位车手抛离,甚至落到了队友马萨身后。从这时开始,赛季大部分的情况便是:汉密尔顿领跑积分;阿隆索一直紧咬;Kimi 和马萨在第三第四位来回交替。随着赛季的推进,各路媒体和车迷们也都渐渐认为这是一个迈凯轮内斗的赛季,「连续两届卫冕冠军」和「史上最强新秀」对决的戏码铺满了媒体的版面。而法拉利,特别是 Kimi,则更多地被媒体冷落。当然,还好 Kimi 在赛季中后段小小爆发了一下咬住了积分,否则这个赛季真的就要变成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了。
但史上最强新秀汉密尔顿的表现实在是无可挑剔:他以全部完赛和超高的领奖台完赛比例,在赛季还剩两站的时候跟阿隆索拉开了 12 分的差距,而与 Kimi 差距更是有 17 分之多。我们先别马后炮,设身处地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况:你要翻盘的话,必须指望一个这个赛季 15 场都还没有退赛过,只有一次拿到第 9 名而没获得积分的车手连续两站出现重大失误,自己还除了连下两城外别无选择——除了祈祷奇迹还能有什么。哪怕是遇上 1986 年的活雷锋威队,你还得连续两站遇到啊……
但是,奇迹就是发生了。
倒数第二站,小汉在飘着小雨的上海杆位起步,并且随后顺利领跑。但随着上海的雨渐停,赛道渐干,之前进站只加油没换胎的汉密尔顿在赛道上开始挣扎。在一次 9 号弯的失误后,Kimi 抓住机会超越了他。但其实这也无妨,即使小汉以第二完赛,也足以提前一站夺冠。轮胎衰竭的小汉很自然地被车队叫回 Pit 换胎,这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决定。但是就在已经进入 Pit 通道前的那个小弯角的时候,或许是轮胎已经完全丧失抓地力,汉密尔顿的赛车滑上了草坪——即使随后马修赶来尝试帮助推车,也已经无济于事了。就这样,伴随着汉密尔顿赛季的第一次意外退赛,Kimi 顶住压力在中国成功站上最高领奖台,将积分差距缩小到 7 分。而阿隆索,在赢得与马萨的缠斗后获得第二,更是追到了只剩 4 分。
而这一切,却还只是奇迹的开始。
两个礼拜后的巴西收官战,时隔 21 年再次有三位车手共同争夺年度冠军。当时的情况是:因为汉密尔顿和阿隆索同时有四个分站冠军,而 Kimi 多拿一个,所以如果阿隆索夺冠,汉密尔顿需要拿到第二才行;而如果 Kimi 夺冠阿隆索第二,汉密尔顿也需要拿到至少第四。当然,虽然形势没有上海站前那么乐观,但依然对汉密尔顿有利。
在大晴天的因特拉格斯,主场作战的马萨在家乡父老面前抢下杆位,汉密尔顿、Kimi 和阿隆索分别在二、三、四位发车。正赛开始之后,汉密尔顿在第一第二弯接连被 Kimi 和阿隆索超越。或许是在如此重的压力下终于承受不住,小汉在直道后冒险尝试强吃头哥,失误冲出赛道掉出了积分区。好在当时刚刚发车不久大家差距没有拉大,汉密尔顿随后马上回到第六。此时的前三分别是马萨、Kimi 和阿隆索,若按照这个结果完赛,汉密尔顿还是可以成功夺冠的。但就在这个看似安全的时刻,一个你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发生了——
汉密尔顿的车,在直道末端,突然地,档位掉到空档……
变速箱,就这么,失灵了……
如果汉密尔顿就这么就此退赛的话,那么和 1976、1986 的剧情也颇为类似,都是领先者退赛将冠军拱手相让。但 2007 之所以有更刺激的剧情,是因为这次大佬并没有挂掉——在靠着空档滑行了大半圈之后,汉密尔顿靠着重启竟然就神奇地让变速箱恢复正常了!
史上最精彩的争夺战,就此真刀真枪地在赛场上干起来了。
几乎掉到队尾的汉密尔顿从第 18 位硬是一辆接着一辆地超,已经杀红了眼。而此时,前三位的位置依然没有变化。照此下去,阿隆索将笑到最后。
但是别忘了,让托德掌控的法拉利车队,还有一项隐藏技能。(其实大家都知道的)
或许是偶然,又或许是计划之中,马萨在最后一次 Pit 之后陷入了慢车群,而慢三圈进站的 Kimi 成功借此 undercut 掉 baby,升至第一。于是,赛场的目光再次回到了汉密尔顿身上——这位新秀现在需要杀回第五才能夺回冠军。
但汉密尔顿终究还是敌不过命运的玩笑。小汉纵使使尽浑身解数,也仅仅追到第七,功亏一篑。而被好队友马萨挡住的阿隆索也只能屈居第三——迈凯轮的两位风云人物,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史上最不可思议的逆转在他们身上发生。
方格旗挥动,全场沸腾。Kimi 成功以 1 分反超最终同分的汉密尔顿和阿隆索,铸就了其生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个,也是 F1 六十七年历史上最难以置信的一个世界冠军!
最后,荣誉提名一下这几位车手。
虽然不及上述三位这么惊天动地,但是他们的逆转同样得来不易。
1983 赛季 / 9 分制:皮奎特剩 3 站落后 14 分后逆转普罗斯特(难度 52%)
2010 赛季 / 25 分制:维特尔剩 2 站落后 25 分后逆转阿隆索(难度 50%)
1950 赛季 / 8 分制:法里纳最后一站前落后 4 分后逆转方吉奥(难度 50%)
1999 赛季 / 10 分制:哈基宁最后一站前落后 4 分后逆转埃尔文(难度 40%)
其中,2010 年的维特尔,1950 年的法里纳和 2007 年的 Kimi 是历史上仅有的三位在最后一站之前仅在积分榜排名第三,却最终成功夺冠的车手。
不知道今年,带着 48% 的逆转难度,汉密尔顿和罗斯博格之间会在亚斯码头上演怎样的戏码呢?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赛车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