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你的职业规划小贴士

$
0
0

日报标题:要不要读研究生?毕业后去哪里发展?如何加薪升职?

星日马,妖怪的心灵导师

1、我该不该读个研究生?

研究生的起薪一般比本科生高,那么这项学历溢价能否补偿追加的教育投入呢?在劳动经济学中,经典的教育投资理论(Becker-Rosen Schooling Model, 1986)给出的建议是,当我们在决定最优教育投资时,应该同时考虑自身的时间偏好和能力。

一个人对未来的重视程度常常和其经济条件相关,同等能力下,家境优渥的人倾向于投资更高的学历,而手头拮据可能会使一个人提早进入就业市场。而在同等家庭条件下,能力高的人倾向于投资高学历,能力低的则投资低学历。

考虑性别因素后我们发现,尽管男性的教育回报高于女性,但女性的高等教育就学率却高于男性,经典模型显然解释不了这个现象。劳动经济学家提出的解释有两条,一是接受高等教育有助于提高女性的婚姻质量,比如能够接触更多优秀的男性;其次,女性的非认知能力较强,成为问题学生的概率低于男性,这降低了她们接受教育的成本。

解释一的潜在假设是普遍的婚姻匹配模式为强弱配,即女性总是倾向于选择比她能力更强的男性作为伴侣。如果婚姻模式是强强配的话,在婚姻质量上,接受高等教育便不仅惠及女性,也会惠及男性,那么这条解释就不再成立了。

决定教育投资还需要考虑的是经济形势。近几年经济下行,不少人选择延长自己的教育时间,我就发现我们系 by coursework 硕士项目的人数在学费逐年上涨的背景下,仍然逐年增加。劳动经济学家提出,毕业于经济萧条年份可能会减少未来十年内的收入。为什么经济萧条会影响一个人长达十年之久?背后的逻辑是经济不景气使市场上的工作机大幅减少,于是,人们无法灵活更换工作,以实现更好的薪酬。

最后,学科和职业的性质也很重要。如果要进学术界,那么博士学位就是必须的。而对某些专业来说,工作经验则比学历更关键。有时,工作经验还影响着你能否继续求学。有人问,工作经验对留学有没有帮助呢?如果你申请的是 MBA 项目,帮助就很大,但如果申请的是物理或化学专业,作用就很小。这是因为,对商业管理来说,实践经验有助于求学者更好地判断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个行业,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学习。

2、毕业后,我该去哪里发展?

毕业后,去大城市还是回家乡,这是一个难题。有人不支持净往大城市跑,如果一个人在小地方都干不好,去大城市也是白搭。有人则认为,大城市的机会多,不管怎么样,去大城市都要比小城市发展的好。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之处。

从薪酬水平分布上看,大城市比其他城市更为离散,市场上呈现出更多样的薪酬水平,即所谓机会更多。如果一份工作的薪酬受个体差异性影响较大,比如艺术家,在小城市不被认可,不代表在大城市不能走红,应该一开始就去大城市碰运气。如果这份工作的薪酬取决于两地都适用的标准化能力水平,比如医生或银行家,那么哪怕是在小城市的业绩也是有参考价值的。在小城市做的好,在大城市也能做的好。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太着急往大城市跑,毕竟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而在小城市也更容易出头,等到时机成熟,再跳槽到大城市也不迟。

3、我该如何优雅地提出升职和加薪的请求?

能干很重要,但只干好本职工作是很难获得提拔的。只干好本职工作,意味着你并没有展现出胜任更高职位的能力来,这样老板就很可能让你一直留在原职。

怎么为自己争取到升职的机会呢?秘诀在于你不但应该做好本职工作,还应该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帮助老板发现问题、避免失误。举个例子,当老板让你把一份资料重新排版的时候,虽然你的本职工作只是排版,而不是去发现资料里面的错误,但万一这份资料里面存在某个重大错误,会导致下午和客户的会谈失败,老板肯定会很失落。如果你在排版的时候,能够找到问题,并报告给你的上司,公司的业务就不会受影响,你的上级也会因此注意到你。帮助老板的同时,也是在帮助你自己。

向上司提出加薪也有技巧。可能有人会认为,把猎头挖自己时开的价目往老板面前一摆就够了。其实不然。我们常常说要萝卜大棒一起用,让老板感受到危机只是大棒,而只用大棒是很危险的。万一老板吃软不吃硬怎么办?大棒可以设法让老板知道,但未必要通过你的口;你该开口和老板说的是,希望能给予你更多的资源,从而帮老板赚更多的钱。如果老板同意,团队扩大,业务增加,涨薪就是一件一切尽在不言中的事啦。如果老板没有同意,也不至于像只用大棒那样,尴尬地只能卷铺盖走人。

4、关于办公室人际,我该注意什么?

尽量不要越级报告,如果要越级报告,也最好是在报告上级无效的情况下。在公司里,向你的上一级而非 CEO 报告是约定俗成的规则,也是最符合效率的安排。这是因为,职级越高的人公司里也就越重要。为了保证他们有更多时间做更重要的决策,能被下级管理人员解决的问题,则不应该提交给他们,简单问题要在基层解决。Hierarchies Model 在数学上证明了这种安排能够保证效率最大化。

我的 Labor 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一个故事,说多伦多大学经济系有个教授,是位学术大牛,平时看谁都觉得谁傻逼,导致系里没有一个教授能跟他友好相处。为了跟他协调,大家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时间。闹到最后,尽管他学术成果丰硕,也不得不离开多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量不要让自己成为那个造成组织协调成本剧增的人。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