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绝缘体,只有不努力的电压」
我前两天看到一句话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绝缘体,只有不努力的电压」。
所以我猜想,会不会所谓的绝缘体只是对电荷阻碍较大,然后使得电荷移动速度变慢,很慢,这样传输过程中的电流就会很小,相当于绝缘了?
题主的想法很有意思,实际情况还真有点类似。
题主的这个问题,牵涉到许多高深的理论。我们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吧。
我们都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并且电子在核外按层分布。显然,原子的质量越大,对外层电子的控制能力越弱;原子的外层电子越少,丢弃电子的倾向也越强。因此,从元素周期表来看,单质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往右越来越强,从下往上也越来越强。
绝缘材料与元素的电负性有一定的关系。
气体的绝缘特性牵涉到气体击穿特性、流注理论、气体击穿电压理论等等。由于气体的绝缘特性与题主的主题关系太远,故略去。
一.液体和固体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
当作为绝缘材料的电介质承受的电场强度超过一定极限值时,便会部分或全部损坏,导致其绝缘性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从而导致绝缘间隙的击穿。
液体和固体绝缘材料中有两种电流:泄露电流和介质电流。
泄露是由绝缘介质内部及表面的带电粒子(正常情况下通常是以离子为主)的移动而形成的。
泄露电流有两种。一种是绝缘介质内部的泄漏电流,一种是介质表面的泄漏电流。绝缘介质内部的泄漏电流对应绝缘介质的体电阻,而表面泄漏电流反映了绝缘介质表面电阻的大小。
绝缘电阻具有负的温度系数。温度越高,形成泄漏电流的带电粒子就越多,其绝缘电阻就越低。
绝缘介质的极化
二.绝缘介质的极化和介质损耗
绝缘介质可分为极性绝缘介质(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塑料、有机玻璃等),非极性绝缘介质如聚四氟乙烯、氮气等和弱极性绝缘介质如聚苯乙烯等。
当绝缘介质受到电场作用时,绝缘介质中的带电物质会产生应变,在绝缘介质的端面上产生与电极极性相反的电荷,这种现象被称为绝缘介质的极化。
最基本的极化形式包括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和偶极子极化。
1.电子式极化
当构成绝缘介质的原子中的电子轨道受到外电场的作用时,它将相对原子核产生位移,由此而形成极化被称为电子式极化,如上图。电子式极化存在于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中,其特点:
1)电子的质量极小,形成极化所需的时间极短,约 10-15s。
2)当外电场去掉后,依靠原子内部正、负电荷间的吸引力,其作用中心又会马上重合而呈现非极性特征。
(2)离子式极化
固体无机化合物多属离子式结构。当无外电场的作用时,大量离子对的偶极矩相互抵消,故平均偶极矩为零,见下图的图 A。当介质置于电场中时,正、负离子将发生偏移,其平均偶极矩不再为零,介质便呈现极性,见下图的图 B。
(3)偶极子极化
对极性介质而言,单个分子内部正、负电荷的作用中心不重合,从而形成一个永久性偶极矩。无外电场作用时,热运动使得偶极子的极性相互抵消,介质对外并不呈现极性,见下图图 A。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原来杂乱无章分布的极性分子将顺电场而定向排列,结果对外呈现极性,见下图图 B。
发现没有?这两张图和题主的图特别象!当然,概念完全不一样了。
绝缘介质的介质损耗
在实际应用中,绝缘介质为非理想绝缘体,在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泄漏电流,由此便产生了能量损耗。
我们来看下图:
我们看到图 1 的电极间有绝缘体。
根据前面的描述,如果电极间介质为理想绝缘介质,则在电极施加交流电压 U 时,回路中的电流事实上是电容电流。
当电极间为非理想绝缘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的存在,回路中电流 I 既包含无功分量(电容电流)Ic,也包含有功分量(泄漏电流)Ir,即: 相量图见图 2。
电源所提供的视在功率:
由此可求得介质损耗功率: 式中,C 为绝缘结构等效电容;ω 为电源角频率;δ 为介质损耗角;tanδ 为介质损耗因数。
介质损耗因数 反映了绝缘介质能量损耗的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介质损耗因数仅与绝缘材料的特性有关,与材料尺寸无关。因此在实用中,把介质损耗因数用来衡量绝缘材料的品质。
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越大,则绝缘体发热越严重,其老化也越快,并且容易出现绝缘材料的热击穿。
注意哦,如果绝缘材料用于直流,则绝缘材料不存在 Ic 电流,只有 Ir。
现在回头来看看题主的解答。
我们发现,题主的意思是:当电量流入绝缘体后,因为电流被平分了,所以电流速度极大地降低,因此绝缘体具有绝缘性。
显然,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最后,给大家提两个问题:
问题 1)在控制柜内安装了许多开关电器,当然也有导电排和各种绝缘材料。试问:该控制柜长期运行后,它与环境温度的温度差也即温升与何种因素有关?为什么?
问题 2)固体绝缘材料被击穿,当电压撤离后,该固体绝缘材料的绝缘特性能恢复吗?为什么?
评论区只有两条答复。我来做解答:
问题 1 的答案:
开关柜内安装了许多部件和元件,其中既有导体也有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都对发热做了贡献。
导体材料的发热有几个途径:
第一是电流在导体电阻上的发热效应.。
因为: 可见发热与导体材料的电阻率 成正比,与柜内温度 几乎也成正比,与导体材料所流过的电流 I 的平方成正比,还与导体的长度 L 成正比,与导体截面 S 成反比。
导体的发热还有邻近效应和集肤效应。
再来就是绝缘体的发热。绝缘体的发热依据以上解释我们已经知道是泄漏电阻的原因。
此外还有涡流发热。
有发热当然有散热,而散热是受到开关柜的防护等级 IPXX、环境的湿度、温度和海拔高度决定的。
问题 2 的答案:
固体绝缘材料一旦被击穿,就永久损坏了,必须更换。
固体绝缘材料的击穿机理有 3 个理论,分别是:电击穿理论、热击穿理论和电化学击穿理论。
1)电击穿理论
由于固体介质中存在少量处于导带能量状态的电子(传导电子),当绝缘介质置于电场中时,这些电子会被加速并与固体介质晶格节点上的原子相碰撞。如果外施电压足够高,将会使得晶格原子电离,进而生成电子崩。当电子崩发展到足够强时,便会引起固体介质的击穿。
固体绝缘介质电击穿的特点是:击穿过程较短,击穿电压高,电场的均匀程度将直接影响击穿场强的高低,而且击穿时介质温度不高,击穿过程几乎与介质周围环境温度无关。
2)热击穿理论
在交变电压的作用下,固体绝缘介质都具有一定的介质损耗,这种能量损耗大多被转变为介质温度的升高。如果介质中的发热量大于同一时刻介质所散发出的热量,则介质温度会不断上升,其结果将引起介质的分解、碳化等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介质的击穿。
3)电化学击穿理论
固体绝缘介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气隙或气泡等。由于气体的击穿场强远低于固体介质的击穿场强,所以当电场强度足够高时,会首先在这些气隙或气泡中产生局部放电,从而导致绝缘介质的劣化和损伤。虽然这种局部放电并不立即形成击穿通道,但是,如果局部放电长期存在,则绝缘(特别是有机绝缘介质)的劣化及损伤会不断扩大,甚至会导致整个绝缘的击穿或产生沿面闪络。
固体绝缘材料三种击穿理论中第一条到第三条为高、低压开关柜中绝缘材料所共有,但第三条严重影响到高压开关柜内绝缘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高压开关柜内所使用的绝缘材料,特别是注塑的绝缘件,必须严格地检查它内部是否存在制造气泡。
您答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