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亲人刚刚被确诊了糖尿病,我能做些什么?
逛知乎的时候看到这个问题,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但就以中国目前(~2016)这个糖尿病井喷的趋势[1]吧,我觉得未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晋糖尿病人需要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还是答一发~
太长不看版总结
新诊断的糖尿病人,在我看来最需要的有三方面的支持:
- 健康教育方面,一定要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糖尿病,不要有“我就要死了”这样的绝望,但也不能对糖尿病弃之不理;
- 疾病治疗方面,一定要帮助病人认识到长期坚持规范的控糖治疗和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鼓励、监督病人对治疗方案的执行;
- 生活习惯方面,一定要和病人一起制订病人能够长期坚持的膳食和运动方案,并持续给以鼓励,帮助病人顺利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其实严格来说,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就是现代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它们不亚于用药治疗的重要性,以及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现状,在这里我单独列出来加以说明。
健康教育:正确认识糖尿病
一般糖尿病人从新诊断到后面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
糖尿病根本就不可怕,新确诊的四五十岁大老爷们儿在门诊哭唧唧的怎么劝都劝不住,又是立遗嘱又是分财产的,在我们看来特别搞笑好吗【围笑】……所以,你们真的要正确认识糖尿病啊!!
- 由于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现在中国患糖尿病的人一点也不少
糖尿病是一个生活方式病因和遗传因素病因兼有的疾病,不合理膳食[2]、长时间静坐[3]、缺乏运动[4]、父母患糖尿病[5]甚至睡眠质量欠佳[6]都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由于历史的进程,几十年前还在饿着肚子唱东方红的中国人民,三步并作两步就走进了物资丰饶灯红酒绿的新时代。很多人小时候饿怕了,长大了看见吃的都觉得不吃了可惜,于是都胡吃海塞又不怎么动,然后就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
所以,虽然患上糖尿病不是什么好事儿,但至少在中国,这绝不会是什么稀奇事儿。今儿个不巧发现了您这么一位糖尿病人,不过是给“中国糖尿病患者有一亿多[1]”这句话里面的那一个多亿再加个 1 而已。
- 糖尿病绝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治不好
咱们老百姓常说的“绝症”,那就是“治不好,只能回家等死”。对于糖尿病来说,这句话得这么讲:糖尿病绝大多数情况下治不好,但是可以回家等几十年再死。
糖尿病有原发的和继发的,继发的糖尿病通过治疗原发病一般就能自行消失;而原发的糖尿病目前分为 1 型和 2 型,2 型糖尿病无法治愈,1 型糖尿病绝大多数由于与免疫相关而得不到根治,极少数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的原因是偶然性的,可以通过胰岛β细胞移植来治疗,但也不一定能达到目的。
所以,一旦确诊了糖尿病,尤其是成年人,想要彻底和它说再见,以现在的医疗水平来说,那确实是怎么加特效也不太可能的啊。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成年患者所患的糖尿病属于 1 型糖尿病下的迟发型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of Adults, LADA),它常被误诊为 2 型糖尿病。由于 2 型糖尿病的用药方案常常难以控制这类病人的血糖,需要在诊断时加以鉴别。
- 坚持控糖治疗,可以把糖尿病的危害减到最低,最大化延长寿命
再来说为什么不能根治也可以活几十年。这是因为,糖尿病减寿主要是由于它高血糖的症状可能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病变之类的并发症;而如果控制好血糖,外加控制体重、多加锻炼,是可以最大限度推后甚至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的[7],减寿的危险自然也就小很多了。虽然对于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近年来有很多文章在探讨控糖过度的可能性[8-9],但对于发现得早而且没有其他疾病的年轻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意义仍然很重大。
也就是说,糖尿病这病吧它可防可治不可怕,但前提是你得按着医生给你写好的剧本儿走。要是不按剧本儿瞎来,那等到你因为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先走一步的时候,你的亲人也就只能在葬礼上这么问你了:
疾病治疗:鼓励长期坚持,监督遵守医嘱
- 长期坚持不打折扣地执行规范的控糖方案
什么叫“规范的控糖方案”?那就是靠谱的有医师执照的医生根据您个人情况制定好的怎么吃药怎么打针怎么吃怎么动这些治疗手段,合在一起叫做一套治疗方案。
那什么又叫长期坚持不打折扣地执行呢?说白了,那就是好好听医生的话,该吃药吃药,该打胰岛素就打,该去复诊就按时复诊,而且得长年累月坚持。什么今天心情不好啦,昨天起床晚啦,隔壁老张头说胰岛素打多了不好啦,楼底下年轻人说他们公司有种药可以根治糖尿病啦这之类的事儿,都不是“忘记”吃药打针复诊的理由。
- 不能自己凭感觉调整药物,一旦有异常务必及时就诊
吃药打针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是因为糖代谢是个很微妙的平衡。药下猛了,得低血糖;药不够,那血糖又压不下去。尤其是刚诊断的时候,由于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容易出现第一个用药方案用力过猛 / 效果不佳的问题。病人这要是凭感觉再一乱来,一不小心搞出严重的低血糖了,还真说不好会不会就“交待”在这儿了。
生活习惯:管住嘴,迈开腿,长期保持
前面提到了,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因此,控制它也得从生活方式上下功夫。
- 任何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都贵在能做到,能坚持
医生对于怎么“动起来”可能推荐的是跑步,但医生并不是说你非得跑步才行,而是在于要动、要多动,而怎么动是次要的。患者不喜欢跑步,只喜欢打羽毛球怎么办?那就打羽毛球啊!能达到锻炼的效果,能坚持,那就是好的。做一次就不想再做,不能长期坚持的,那就是等于没有。
膳食的习惯也是同理。膳食方案要在尊重患者自身饮食习惯的前提下进行制定,这样才能谈长期坚持。举个例子,我大四川的居民很多嗜辣如命,患糖尿病之前多爱吃辣食,患糖尿病之后也一样。问题是,四川的辣味菜式很多重油重盐,经常就是整道菜一半都是油,吃这样的菜式不利于病情控制。那咱们如果抱着书本上的理想情况,直接大手一挥让人家天天清淡饮食,不就等同于杀人父母了,还治什么治呀。但是,这些菜就真的不能吃了?自己在家做,少放油,吃的频率低一些,也是可以的,对吧?这就是我们制定膳食方案的时候要考虑的问题了。
- 如何制定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同,饮食和运动的要求,也就是应该怎么吃、吃多少,怎么动,动多少,这些也是不同的。理论上具体应该向制订治疗方案的医生咨询,但一般医生太忙,没有时间细细讲,因此也可以向医院营养科的营养师咨询,制订饮食与运动方案。
作为患者和患者的家属,能做的就是根据医生给出的原则性建议来调整自己的饮食。比如说,医生要求减少膳食脂肪供能比,那就别隔三岔五邀请患者吃麻辣烫了;医生要求减肥,那就一天到晚多约约患者打打球跑跑步什么的,这样给患者营造一个有利于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生活环境。如果你的朋友是糖尿病患者,你还净约人家出去吃巧克力冰淇淋火山什么的,你看人家患者不把你个小兔崽子给怼死。。。
总结
糖尿病治疗,需要患者的坚持,周围人的理解,和科学合理的医学支持。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首先患者自己要正确认识,糖尿病可防可控不可怕,应防应治别弃疗;其次,患者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要支持和监督患者规范治疗,帮助患者养成和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并理解糖尿病人的病情。糖尿病的控糖治疗是场持久战,希望各位患者都能打出一场漂亮仗!
参考文献:
[1] Chan J C N, Zhang Y, Ning G. Diabetes in China: a societal solution for a personal challenge[J].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14, 2(12): 969-979.
[2] Esposito K, Kastorini C M, Panagiotakos D B, et al.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by dietary pattern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ospective studies and meta-analysis[J]. Metabolic syndrome and related disorders, 2010, 8(6): 471-476.
[3] Wilmot E G, Edwardson C L, Achana F A, et al. Sedentary time in adults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diabet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eath: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Diabetologia, 2012, 55: 2895-2905.
[4] Hamilton M T, Hamilton D G, Zderic T W. Role of low energy expenditure and sitting in obesity, metabolic syndrome,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Diabetes, 2007, 56(11): 2655-2667.
[5] Meigs J B, Cupples L A, Wilson P W. Parental transmission of type 2 diabetes: 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J]. Diabetes, 2000, 49(12): 2201-2207.
[6] Cappuccio F P, D'Elia L, Strazzullo P, et al.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leep and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Diabetes care, 2010, 33(2): 414-420.
[7] Inzucchi S E, Bergenstal R M, Buse J B, et 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a patient-centered approach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EASD)[J]. Diabetes care, 2012, 35(6): 1364-1379.
[8] Lipska K J, Ross J S, Miao Y, et al. Potential over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older adults with tight glycemic control[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5, 175(3): 356-362.
[9] Sussman J B, Kerr E A, Saini S D, et al. Rates of deintensificati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glycemic medication treatment based on levels of control and life expectancy in olde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5, 175(12): 1942-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