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身为一名熬夜老司机,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一般你几点睡?」
与我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人都会问我这个问题。这真是颇为复杂。大多数情况我 3 ~ 4 点就睡了,如果工作上有 deadline,连续几天早上 6、7 点睡,或者隔一天睡一次都是正常的。如果是连续两天没睡,第三天下午 6 点就会早早入睡,开始近 12 个小时的补觉。正因为如此,我早早荣获了「熬夜老司机」这一光荣称号。
从某个角度来讲,我的睡眠还挺规律的:只不过是有半天活在伦敦时间、另外半天跟着北京时间罢了。导师们发现我这种睡眠结构后,痛心疾首,而我则用一种「你们这届凡人不行」的表情回复他们(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说起来讽刺,作为从本科就主学神经科学的我,当然了解熬夜的坏处:虽然我们尚未完全了解睡眠的作用,但睡眠至少在中枢神经系统(=大脑 + 小脑 + 脊髓)的修复、记忆巩固和情绪调节上有重要作用。 可那又怎样?熬夜无非就是打断神经修复,但总不会偶尔熬个夜我的中枢神经系统就千疮百孔吧。我也知道睡眠会影响记忆。(可那又怎样,反正我一直记忆力都很差。)情绪多变?讲真,这都成了我的风格了。而且要是不把工作做完,我心情会更糟。
屏幕前读着这段文字的你,是不是心中也在说「就是啊就是啊」?现在谁不熬夜啊,即使不是为了打游戏,为了工作加班、照顾熊孩子熬夜也是常有的事。因工作而猝死什么的新闻听起来好吓人,虽和熬夜脱不了关系,但总觉着自己身体这么好,肯定离这种情况很远呢。
正像我,虽然早就知道「熬夜不好」,却也一直躲避着去了解「熬夜到底有多不好」。
今年 8 月底,一个熬夜后的早晨,阳光灿烂,迷迷糊糊跑去地铁站时的我,突然听到了一声尖锐的喇叭声。躲开了汽车之后,我脑袋木木的,心脏狂跳,呼吸急促,心里安慰自己:这又不是第一次熬夜,一会儿买杯咖啡就好了。然而上了地铁后,不知多久,我晕倒了。
虽然庆幸的是自己毫发无伤,但事后我想,如果仍要继续熬夜,我至少应该知道熬夜究竟能对我产生多大影响。
然而,当我展开人生中头一次对「熬夜」的认真调研时,我的真实感受是:蓝瘦,香菇(难受,想哭)。
熬夜如何影响了我们的身体?
大量数据显示,睡眠时间减少,首当其冲的就是免疫系统。譬如说,连续 24.5 小时不睡觉, 健康成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
现在跨时区长途飞行或是跨时区工作早已司空见惯,倒时差 、加班到大半夜跨半球线上会议也很常见。以前觉得北京和纽约的时差有种残忍的诗意:你的正午恰是我的深夜,你的夕阳为我的日出,我们永远相差着 12 个小时。然而来到伦敦之后,我发现伦敦和北京之间的时差才是残忍得让人嗷嗷直叫。伦敦早晨上班时,北京快接近下班;北京上班时,伦敦还在沉睡。因为需要时不时的和国内的编辑沟通,本来就容易失眠的我,更有借口不断地推延睡眠时间了。
那熬夜之后我补回一样的睡眠长度不就行了?「晚睡晚起」不也和「早睡早起」一样吗?事实证明,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电子游戏风靡的韩国,研究人员也对「熬夜对身体的影响」特别感兴趣。2015 年,韩国研究人员就发现,「晚睡晚起」的人更有可能患肌肉萎缩症、糖尿病以及和新陈代谢相关的疾病。这一点都不令人惊讶。我们早就知道,在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方面,坐夜班的人会比白天工作的人有着更高的风险,这可能是因为白天的光线会打乱人体生物钟,使得睡眠质量下降。
最让我心往下沉的是,熬夜尤其还会对大脑进行种种魔法暴击。
|| 1 注意力
注意力所受的影响最容易被我们自己察觉。譬如说,熬夜之后,会发现自己在同一时间做两件或以上的工作(譬如说一边上课,一边做笔记)变得更加困难(分散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将注意力放在一件连续的工作上维持的时间变短,如一直听一段讲话(持续性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或是很难讲注意力选择性地集中在一件活动上,且不受其他无关事情的干扰,如工作时不受旁人走动的影响(选择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除此之外,听觉注意力、视觉空间注意力都会变弱……
总而言之,如果注意力是麦子,熬夜就是个注意力收割机。熬夜之后绝对不能开车、也不要去做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危险工作。
|| 2 记忆
睡眠对于记忆巩固的重要性已经广为人知。今年夏天的最新研究进一步发现,熬夜 5 小时,会导致负责记忆的大脑区域海马区失去一些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
熬夜会直接影响负责记忆的海马区中的神经细胞的产生。在学术上,被称为「海马神经发生」(hippocampal neurogenesis)的活动被认为和记忆有重要联系。其中一个可能性就是因为睡眠质量的下降导致海马区神经发生减弱,进而导致健忘。
|| 3 学习
睡眠不足、在课堂上打瞌睡的学生真的有在学习吗?令人惊讶的是,如认知心理学家 Daniel Willingham 在《美国教育家》专栏中提到的,虽然睡眠不足会对学习效率有负面影响,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然而,这类结论往往有很多局限,譬如说,在研究睡眠对学生的影响时,我们无法强迫青少年志愿者去熬夜,所以只能通过将「自己说自己睡的很好」的和「自己说自己睡眠不足」的学生分成两组来比较他们之间的学术成绩。问题还在于,睡眠不足可能和影响学习成绩的其他因素有关, 譬如说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会导致居住环境较差,进而影响睡眠质量。2015 年也有大型脑成像研究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和大脑发育情况有关联。
|| 4 思维方式
上面讲的似乎都是「长期熬夜」所带来的影响。那我就熬一夜,会对第二天有什么影响呢?加拿大神经科学家发现,熬夜会影响第二天的发散思维。用脑成像(功能性核磁共振)进而发现,在做发散思维任务时,相比于没有熬夜,熬夜之后,左侧前额下回(这个大脑区域大致位于左边太阳穴位置)会变得更活跃,进而抑制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 5 决策
一系列的脑成像研究证明了,熬夜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譬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神经科学团队在 2011 年发现,一晚没睡后,在做复杂的赌博任务时,志愿者将他们的赌博策略从「避免输钱」变成「下更大的赌注来取得更大的收入」。与此同时,脑成像中也发现,熬夜之后,与奖励估值(就是「估值一个奖励是否值得我付出」)和产生「悔意」相关的大脑区域变得更加活跃。
非常有趣的是,这种策略的转变并没有和「警觉性」相关。这也就是说,喝咖啡可能能够让打瞌睡的人变得更警觉,但并不会帮助其提高决策能力。这也给我自己提了个醒:虽然我常安慰自己,喝个咖啡就好了,但咖啡的效果可能只是让我自己感觉自己很清醒罢了。
|| 6 情绪
正如好友形容我「思家是个好人——当她心情好的时候」。我的确觉得熬夜之后,第二天的心情更加容易变得烦躁。一次我在熬夜之后帮导师面试了个小朋友,事后想想觉得自己当天简直就是恶魔。我一直以为这仅仅是因为我很累,但研究发现,这可能是熬夜直接导致的情绪波动。
|| 7 熬夜与心理疾病
虽然情绪和行为失调非常复杂、直到现在我们也并未完全理解, 但早在 1995 年,日本研究了 148 名在东京工作的银行家们的睡眠习惯便发现,晚睡的人更多患有心理压力造成的疾病。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熬夜和很多与情绪相关的心理疾病有明显关联,譬如精神分裂症、焦虑、成瘾。
……
一名熬夜老司机作出的决定
我觉得我已经不用再查下去了。
我老是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更应该抓紧时间为了更好的机会燃烧自己。但时间真的需要通过熬夜来抓紧吗?我「老是要熬夜」这个行为,是不是和中学时,每天中午回寝室午休也非要带那本习题本回去,给自己一种「我在努力学习」的错觉一样?
熬夜,百害而无一利。最终,连我这个熬夜顽固分子,都找不到任何理由反驳自己。
在伦敦和巴黎,我们的科研风气是这样的:9 点上班、6 点下班,要求下属加班、甚至周末加班什么的,往严重的说,那就是政治不正确(可能有些行业如银行业、咨询业会有所不同)。一直以来,我很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习惯,总觉得现在知识这么多,竞争压力这么大,若非百年不见的天才,不利用每一分钟去吸取知识、工作学习,怎么可能成为顶尖的科学家?所以每次我一人加班到深夜,看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都有种莫名的自豪感。
近一个月前,我来到日本学术访问。加班到深夜,不再是个异类,而是常态。有天晚上,我坐在回家的东京电车上,凌晨 12 点,车厢里虽然不挤,但一座难寻。乘客大都一脸疲惫地抱着自己的包打着瞌睡。更有甚者——一位在我的旁边的欧吉桑,卷着腿躺在地上睡觉。那姿势和装备,一看就是个老司机。
身处茫茫加班大军之中,那种「我加班,所以我比你们这些凡人更努力」的错觉消失了。静静扫视着身边疲惫的乘客,我突然非常不想再当和他们一样的人——一群对「因为加班熬夜,所以我将来会成功」这样的错觉而上瘾的瘾君子。
虽然要承认的是,因为赶这篇稿子,我今天过了 12 点还没睡。但在此之前,我已经连续两周多没有熬夜了。以前我经常看着早晨 6 点的阳光升起,那是我一夜未睡。虽然灿烂,但我不禁觉得它刺眼。
现在,我也时常看到早晨 6 点的阳光,那是我自然醒来。虽然刺眼,但我却忍不住想望向它。
对不起,作为深谙熬夜技巧的老司机,最终弃暗投明。早睡早起真的太美好了。不骗你,你也该试试。
晚安。
参考文献
Imeri L, Opp MR: How (and why) the immune system makes us sleep. Nat Rev Neurosci 2009, 10(3):199–210.
Robillard R, Lanfranchi PA, Prince F, Filipini D, Carrier J: Sleep deprivation increases blood pressure in healthy normotensive elderly and attenuates the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to orthostatic challenge. Sleep 2011, 34(3):335–339.
Study Shows Health Risks of Staying Up Late [WWW Document], n.d. . Sleep Review. URL Study Shows Health Risks of Staying Up Late (accessed 9.30.16).
Cairney, S.A., Durrant, S.J., Jackson, R., Lewis, P.A., 2014. Sleep spindles provide indirect support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emotional encoding contexts. Neuropsychologia 63, 285–292. doi:10.1016/j.neuropsychologia.2014.09.016
Havekes, R., Park, A.J., Tudor, J.C., Luczak, V.G., Hansen, R.T., Ferri, S.L., Bruinenberg, V.M., Poplawski, S.G., Day, J.P., Aton, S.J., Radwańska, K., Meerlo, P., Houslay, M.D., Baillie, G.S., Abel, T., 2016. Sleep deprivation causes memory deficits by negatively impacting neuronal connectivity in hippocampal area CA1. eLife 5, e13424. doi:10.7554/eLife.13424
Mirescu C, Peters JD, Noiman L, Gould E: Sleep deprivation inhibits adult neurogenesis in the hippocampus by elevating glucocorticoid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50):19170–19175.
Willingham, D.T., 2013. Are Sleepy Students Learning? American Educator 36, 35–39.
Vartanian, O., Bouak, F., Caldwell, J.L., Cheung, B., Cupchik, G., Jobidon, M.-E., Lam, Q., Nakashima, A., Paul, M., Peng, H., Silvia, P.J., Smith, I., 2014. The effects of a single night of sleep deprivation on fluency and prefrontal cortex function during divergent thinking. Front. Hum. Neurosci. 8, 214. doi:10.3389/fnhum.2014.00214
Venkatraman, V., Huettel, S.A., Chuah, L.Y.M., Payne, J.W., Chee, M.W.L., 2011. Sleep Deprivation Biases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Economic Preferences. J. Neurosci. 31, 3712–3718. doi:10.1523/JNEUROSCI.4407–10.2011
Simon, E.B., Oren, N., Sharon, H., Kirschner, A., Goldway, N., Okon-Singer, H., Tauman, R., Deweese, M.M., Keil, A., Hendler, T., 2015. Losing Neutrality: The Neural Basis of Impaired Emotional Control without Sleep. J. Neurosci. 35, 13194–13205. doi:10.1523/JNEUROSCI.1314–15.2015
Motohashi, Y., Takano, T., 1995. Sleep habits and psychosomatic health complaints of bank workers in a megacity in Japan. 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 27, 467–472. doi:10.1017/S0021932000023075
Silva JA, Costa E: Sleep disorders in psychiatry. Metabolism 2006, 55(10 Suppl 2):S40–S44.
Kyung Lee E, Douglass AB: Sleep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where are we now? Can J Psychiatry 2010, 55(7):40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