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如何判断一瓶酒已经醒酒到位了?

$
0
0

日报标题:都说醒酒很重要,可醒多久才算是「醒好了」?

镜阳秋,单一麦芽爱好者,心在花与爱侣园

其实不仅仅是威士忌,干邑、朗姆酒、白酒或者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品饮烈酒都是需要进行醒酒的。只是在烈酒中我仅仅对单一麦芽威士忌有些微了解,关于其他种类烈酒的生产工艺以及影响陈年表现的因素我是全然不懂,仅凭试饮经验妄言恐怕要说错话。下文中我将试着描述自己对于单一麦芽威士忌醒酒的理解,抛砖引玉,希望有了解其他种类烈酒的朋友可以为大家细细讲解。

一、为什么醒酒

单一麦芽威士忌属于蒸馏酒,且不论是根据某些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还是按照威士忌行业里已经约定俗成的商业习惯,单一麦芽威士忌的装瓶酒精含量最低不会低于 40%abv,如此高的酒精含量有利于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护并保持酒体、结构、风味的稳定性,因此单一麦芽威士忌的最佳赏味期的持久性比起葡萄酒来要惊人的漫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一支酒处于最佳赏味期时它的风味、表现力就固化在一点了。

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醒酒可以分成“开瓶后瓶中醒酒”与“试饮时杯中醒酒”两个阶段。但如果说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醒酒是为了让饮者获得最佳的风味体验,这么论太笼统。

(一)瓶中醒酒的目的

为了便于理解,请您试着将一支单一麦芽威士忌想象成一个风景、一个人甚至是一段经历或者一件事情,若我们试图去描述上述事物,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图像、也可以是音乐等载体;再细分,可具体为散文、诗歌、小说,绘画、摄影、电影,或是独奏、弦乐四重奏、电子音乐等形式。

在上述概念下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理解一支单一麦芽威士忌:

1、泥煤的产地、麦芽汁发酵时间的长短,蒸馏器的形式、构造、蒸馏次数以及冷凝管的形式等因素决定了生产出来的酒属于何种“事物”;

2、泥煤的使用、麦芽汁发酵时间的长短、桶陈类型等因素决定了描述这种“事物”所用的载体;

3、陈年时间、陈年地点的气候、用桶的技巧、勾兑配方等因素决定了最终的表现形式;

一桶原酒只有一个“故事”,这是每家蒸馏厂的固有工艺决定的,可是它并非仅仅以一种载体、一种形式来叙述、表达。至少对我个人而言,挑选自己喜欢的“载体”、“形式”来体验一段特定的“故事”是瓶中醒酒最主要的目的

例子:

1、Laphroaig Cask Strength 10yo 55.7%abv 2005-2008 版的草莓与玫瑰花香气;

2、Lagavulin DE 系列某些特定年份版本的橙花怒放的香气。

您是否有过这种疑惑:为何很多酒评人、老饕所推崇的一些酒款中的独特风味自己在饮同一款酒时从来没有捕捉到过?为何同一款单一麦芽威士忌在不同的酒评人的评论中甚至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描述,仿佛是两支完全不同的酒?如果您没有选酒挑错了版本的话,那么很可能就是瓶醒时间不同导致的。

(二)杯中醒酒的目的

在饮者享受一支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那一刻,这支酒的“故事”、“载体”与“形式”皆固定下来,无法再改变,此时杯中醒酒的作用就如同阅读时的“翻页”、视听时的“快进”一样,让饮者能够快速进入他 / 她所期待的最精彩的那一刻体验

例子:

1、您是否喜欢重雪莉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重单宁、口中生津的感觉?

2、当您在饮 Islay 的重泥煤风味单一麦芽威士忌时,您是更喜水果、花香的主调,还是浓郁、厚重、冲击力强大泥煤主调?

(三)特殊目的醒酒 -并非只是威士忌,还有干邑、白酒

基本仅限于两种情况:高年份或高陈年期的酒,以及装瓶后储藏时间较长的酒或古董酒。如果开瓶后试饮时酒力不失、酒体与结构没有弱化或者涣散的情况,那是不必醒酒的(当然如果一支酒喝不完继续存放它的话,这自然是在瓶醒了)。

如果酒力羸弱、酒体与结构纤细且感觉不到支撑感,或者平衡性欠奉,那么必须要醒酒,只是这支酒是否能够再恢复到强壮、良好的状态则不一定了

例子:

1、酒体坚实的酒、大酒,存放期超过 20 年的,郎酒、茅台,Lagavulin 16yo 白马版、70-80 年代装瓶的 Laphroaig 10yo 等;

2、年份 70 年代的或者陈年时间 30 年以上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如 Lagavulin 1976 年份的 30 年及 37 年装瓶、一众 Brora、一众 70 年代单桶的 Glenfiddich 等。

二、醒酒的方式

瓶醒:顾名思义,开瓶后醒酒,是否换瓶入烈酒醒酒器无所谓。

杯醒:第一种,顾名思义;第二种,在葡萄酒醒酒器中醒酒。使用葡萄酒醒酒器,醒酒的进程很快,等于同时进行“挑选载体”与“翻页”两项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两点:一、醒酒器中的酒如果不能销掉很可能就浪费了二、请让了解这支酒且试饮经验丰富的人操作,否则几乎不可避免会毁掉这支酒

三、三思而行

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醒酒结果不容易预测,醒到什么阶段才能够获得自己所喜欢的风味,这必须依靠饮者的经验去判断。当然也可以每天都进行一次或多次试饮来观察结果,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的话反正我自己做不到(我人懒且不喜欢饮酒)。

此外,也请选择对的酒来醒酒,不得不说相当多的单一麦芽威士忌是不需要醒酒的:这支酒要么很出色,在开瓶那一刻细细体验各种虽不完美但多姿多彩、富有生机的美好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或者,这支酒受不了醒酒的过程。

迷糊,酒量是我称霸宇宙最大的敌人。

1. 在我的概念里,威士忌不需要醒酒,你开瓶的那一刻就是状态最好的时候。

2. 关于葡萄酒的醒酒,就不是一句话能说完的了。

我先引用一段《世界葡萄酒地图》里的话,关于葡萄酒的巅峰期说的很有道理:

任何一款葡萄酒,最常被问到的问题都是:何时才是最佳的饮用时机?让人尴尬的事实是,即使是酿酒师本身也只能猜个大概,而且猜错的概率通常不低。常常都在葡萄酒过熟,已开始失去果香及风味而使酸度及单宁凌驾口感之上时,才真正了解到某款酒的个性。对于好酒唯一可准确预测的特质就是:它们均难以预料。
对那些常常买进整箱葡萄酒且常常观察熟成过程的葡萄酒爱好者来说,在他们一瓶一瓶饮过之后,常常会发现某款酒在年轻时就丰盛好喝,但是随后会进入一段沉闷、毫无生气的时期(这时,酒中的许多复杂成分正在形成),接着又会进入另一个酒质鼎盛的高峰期。
同款酒会出现“个瓶差异”的情形,即使是同一箱酒也不例外。同一箱酒里,有可能装入不同批次的酒(目前有些酒厂会在酒瓶上标明批号),然而“个瓶差异”常常找不出合理的解释。由此可见,葡萄酒真是一个活生生、脾气古怪的个体。

其实后面还有很多,写的都非常好,不过我不便继续引用了,一来打字很累,二来也有版权问题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意思就是每一瓶酒都不一样,没有一定的标准。

在这本书里,作者表示关于“怎样醒酒”,没有普遍达成的一致,“最佳准则是,年轻、多单宁的葡萄酒比起酒龄长、酒体较轻的葡萄酒,可以经得起较长时间的醒酒”。

对于我来说,我认为绝大部分的葡萄酒都不需要醒酒。价钱便宜的餐酒(Table Wine)开瓶即饮,价钱较高的精品酒(Quality Wine)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可以适当醒酒,但是瓶醒或者杯中醒酒基本就足够了,只有价签昂贵的名酒(Fine Wine)才会在年轻的时候需要长时间醒酒,但是我并不建议去买年轻的名酒,因为即便长时间醒酒,也无法替代岁月对酒的美化作用。

当然,上面那个也不是唯一标准,你还需要参考其他信息,比如葡萄品种和产区。比如黑皮诺要尽量少进醒酒器,大部分黑皮诺来说瓶醒已经足够;但是部分 Barolo 等酒款则可以进行一夜甚至是一整天的醒酒。

看起来是不是很复杂?

我再来回答你怎么判断。最多的时候是依靠经验,你需要慢慢训练。

1. 每隔一段时间倒一杯感受香气和口感的变化,如果严谨甚至可以做笔记,看看什么时候香气最复杂开放、什么时候开始凋零并且变得酒体松散。

2. 对一瓶葡萄酒有一个来自经验和知识的大概的预期,它在巅峰状态的时候大约会有什么样的展现。

3. 通常情况在最佳状态的时候,香气会打开,层次丰富、气味复杂,入口感受酸度、单宁平衡,味道复杂而浓郁,回味持久。当然,有些酒醒一万年也无法达成这样的描述。

所以开瓶了以后慢慢喝吧,观察在瓶中醒酒的变化,大部分的酒,进醒酒器只会加速死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