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如果不能被医生确诊自己的疾病,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疾病或者是医生的能力不够?

$
0
0

日报标题:这病怎么也确诊不了,难道是发现了新疾病?

知乎用户,生命潦草,我在弯腰

挺有意思的问题

其实国内发现的新的疾病并不算多,很多时候不能确诊,是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

1. 时间因素

比如某患者因脓毒性休克入住 ICU,ICU 不可能等到给患者抽血培养 + 药敏,三五天后血培养结果回来了再上抗菌药物,他只能根据情况先上一个比较强的广谱抗感染方案(俗称:大稳态)。也许该患者入住 ICU 后几个小时就去世了,ICU 连补液都还来不及完成。

这种就是:疾病进展的速度太快,来不及全弄明白。

2. 经济因素

比如患者前期 X 线 /CT 初步确定某一方面的问题,此时需要做增强 MRI 或者类似的检查进一步确定,而患者或家属在询问增强 MRI 的价格之后拒绝进行该项检查,只得作罢,按照现有的资料进行试探性治疗。

3. 依从性因素

在这里又举个医生最头疼的几大发热之一——发热。

为什么没学过医的人,看了一些病症的特征后会发现自己都符合,但是真正的医生却不在意?

一个发热的患者进了医院,体温居高不下,血常规忽高忽低,PCT 在正常限附近徘徊,血培养是阴性,PPD 试验阴性、肥达外斐试验阴性,骨髓培养阴性。

做完上述这一套,可能已经 7-10 天了,这时患者的医疗费可能已经过万,发热的原因却仍然不清楚。

然后你跟患者说,我们要再查个 ANKA,患者心里一定是拒绝的。

所以不明原因的发热,真的很棘手,也很危险。

4. 医保因素

接着上面那两条,医保每年会给到医院,医院会分到科室,这个科室,平均住院日不得超过几天,平均住院费用不得超过多少钱。

这个不是针对病人个体的规定,也就是说,病人去问医保中心,是不是我住到几天就不能住了,医保是不会承认的。

平均的力量就在于,平均住 10 天,当我这住了一个 30 天的,我要收到 4 个只住 5 天的,或者 7 个住 7 天的,这个平均值才拉得回来。

住院费用同理。

所以其实如果要安排一个特别大的检查,或者用特别贵的药品,比如替加环素或者是丙球之类的,其实主管医生也是犯嘀咕的。

5. 医生水平因素

讲文献搜索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某个皮肤溃疡的患者,去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主管医生做完了相关的检查,然后发现,他的皮肤溃疡不符合常见的任何一种皮肤溃疡的诊断标准。

难道他患上了一种新的、全人类未曾发现过、定义过的疾病?

然后这位医生去 PubMed 上搜,搜出了超过 1000 页的文献(每页 20 篇)

然后他一篇一篇地搜寻,寻找这种疾病的踪迹,终于在第 371 页发现了这种疾病,完全符合该患者的特点。

诊断清楚了以后,对症下药,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这位医生做了什么?

首先他获得了足够多的资料,这些资料来源于足够多的检查,检查不详细就开始下药,就有不小的概率下错药,治疗无效,甚至越治越重。

其次他整理了这些资料,调用了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发现这些资料与常见的该疾病的分型均不符合。如果他不具备这些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便无法采取措施,见到什么病人都是没见过的,就如同读英语阅读理解全文没有几个词是看得懂的一样。

然后他带着问题去查阅了文献,如果没有查阅并筛选文献的能力,就算他想去查,也不能获得满意结果,不是每一篇文献都是可以用的。

然后他怀着热情以及对医务人员天职的遵守,阅读了 370 页超过 7000 篇的文献,并且大多是英文文献,如果一个医生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不钻研到这门技术当中,是不会有毅力为了一个人读完这么多文献的。

综上所述,其实一个疾病的确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的病情要允许,患方要有真诚的想确诊的意愿,并且给予经济上的配合,最后医生需要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及热情,能够整理并合理应用这些资料,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作出判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