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价格和意识的作用下,香薰在中国的地位有些尴尬
我跟许多同行和创业小伙伴探讨过这个话题。结论都是国内这个消费群体比较小。原因大概有三方面:
【1】 价格比较贵。
举香薰蜡烛为例,70g 的蜡烛价格大约 200-300 元,燃烧 30 小时。总让人觉得烧完就没了,感觉像在烧钱,不划算。或是燃烧过程中,闻着闻着嗅觉产生适应性,越闻越觉得香味淡,还是不划算。
而且,香薰蜡烛这个品类,搜出来价格呈现两极化,低价的 10 元包邮,高价的国外品牌至少 200 元起。作为普通消费者,大多数人会觉得 10 元包邮不靠谱,不知道闻了会不会有害呢。200 多的又太贵,很难引发“反正不贵,买回来玩玩说不定很有趣呢,要是不好玩也浪费不了几个钱”的尝鲜想法。因此,同样的价格,有人更喜欢做点别的,例如买件衣服吃顿饭来得实在点。
【2】 文化差异,没有使用习惯。
如果有使用香薰的生活习惯,产品的价格是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解决的。
例如泰国人家里和车上常常挂着花环,供佛求平安之意,闻上去也很香。许多商店都买得到本地产的香塔,价格便宜,虽说算不上高档产品,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家居香薰有比较高的使用习惯。
相比之下,中国消费者对香薰产品需求不高,从小习惯了无味的环境,觉得气味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工作)是一种干扰,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也很常见。
也有许多人认为香薰产品只在特定情况使用,例如线香用于祭祀 / 蚊香,家里臭才需要香薰。哪怕家里做完饭有油烟味,首选也是开窗通风。
还有人认为礼物送蜡烛显得不吉利……(不要笑,真有这样的人)
有的城市空气质量不太好,本身空气有问题,大家想的都是如何净化室内空气,而非使用香薰。
【3】 缺乏好产品来培育市场。
许多香薰产品会涉及对精油的使用,然而网上的精油商家以及所谓的“达人”把精油都神话成丰胸 / 瘦腿 / 催情 / 增高 / 防辐射 / 退烧治病 / 不含化学物质,这样可以忽悠一部分消费者,但是,也只会让更多的消费者对精油产生不信任感,从而无法对香薰产品产生好感。
另外,家居香薰属于“门槛相对低,但要做得好很难”的产品,这就造成了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低价低质产品,鱼目混珠的产品。而公认好的品牌又偏贵,消费者鉴别与挑选的难度大。
以藤条香薰为例,在淘宝,价格 50 元以下的产品占销售占比的 90%。其中部分产品连质量合格证、生产厂家等信息都没有。50 块还包邮,还送瓶子,还送藤条。最后香薰液的成本只剩多少呢。能有好产品吗,能好闻吗。怪不得这个问题下面有些答案说,提到香薰就联想到劣质化工味。
我认识少数创业者勇敢地选择中高端家居香薰作为切入点,我非常佩服她们。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的市场也是逐步打开的,大家在逛街的时候或许已经发现,有香气的商店和商场越来越常见了。有时候,消费者在购买服饰的同时,会想着把风格气质相同的气味也一起买回家。
这些年,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居家的舒适性,知乎就有许多文章讲“租的房子也要住得舒舒服服”。
在气味方面提升或美化家居环境,根据每个人的喜好与所处环境不同,可以是空气净化器;可以是加强通风与清洁,让家里干净无味;可以定期买花回家,好闻又好看;如果是喜欢香味或者喜欢芳疗的人,也可以使用香薰产品。
我用香薰蜡烛最频繁的还是恋爱的时候,每次请男友来我家做客,会先点个蜡烛让家里显得很温馨,然后做顿饭或者买瓶葡萄酒……(好作……)
这个烛台好多人都买过吧,就是太小了,大一点的蜡烛放不进去。
我现在比较喜欢好看的家居香薰,味道不浓,或者气味浓淡可控,主要是具有装饰性,光是摆着就很好看。例如这个手工香蜡,有种阴森古堡的暗黑感……
我的朋友很脑洞地说,从头发开始烧,真实还原怒发冲冠,烧着烧着半个脑袋没了,非常 cult……
其实这货不能烧,里面没有烛芯,摆着就有香味,靠近闻是复古的白花香。
还有这个巴掌大的小鸟窝,小鸟是石膏质地(俗称扩香石),叶子和鸟窝是纸质的,都具有吸附香水的作用。喷上香水或者香薰液,气味可以保留很久,我放在床头柜,失眠的时候玩。
很久前在广州看到一个台湾品牌的扩香石,也挺小巧别致的。
最后,使用家居香氛属于个人喜好与生活习惯,用不用都是自由。有人觉得气味是一种干扰,也有人觉得有的气味闻起来让人很放松。所以,不爱用的人也不必觉得用的人矫情 / 浪费钱,用的人也不必觉得不用的人没品位。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