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孩子玩了一天,连我都累了,他还不累吗?」
1.户外活动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五感的不同体验对于大脑的发展非常重要,简单点讲就是吃不同的东西,摸不同的东西,看不同的东西,听不同的东西,闻不同的东西。
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发育需要不同的营养,而大脑的发育需要不同的感觉刺激。
特别是城市家庭,尤其是以隔代教养这种情况出现的非常多,老人整天把孩子丢家里玩固定的那么几件玩具,或者是看长时间看电视 IPAD 这些东西,孩子往往都会处于感觉缺乏的状态之中。
再加上空气原因,以及高楼层带来的隔离感,进一步削弱了感觉刺激的来源。
如果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就是说“大脑”饿了,它需要“感觉刺激”。于是乎就会告诉“身体”,去“给我找点东西爽一发”。
这个过程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很多奇怪而且刻板的兴趣,如特别喜欢门 开关 电扇这种循环晃动的物体。
孩子之间的能力判断上,也就是直观感觉这个孩子聪明不聪明,反应速度快不快是可以有一个对比的,尤其是在家长群体里,哪些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的家长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觉,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里能力普遍更高。
2.孩子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累。
很多人会疑惑这群小孩一直跑来跑去上蹿下跳有什么好玩的,不累吗?
----- 嗯,还真是。
3 岁左右属于高速发展期,新陈代谢速度非常快,要远远快于成人。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停的 UPDATE。
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消耗来保持对身体的感知的熟悉。需要不停的熟悉这个新的身体。
并不是指孩子比你更厉害,更不容易累。用一个游戏里的术语来解释就是。
“生命值回复速度”更快,而不是“力量”“敏捷”“生命值”等属性更高。
所以请放手让你的孩子去玩闹,不要担心他会累着,就算他累着了,他的“HP”也会迅速回满。
(PS:减肥同理,新陈代谢越慢越难,普遍是指年龄越大越难)
3.走路不是协调运动的基础,爬行才是。
月龄 8 个月左右的孩子一般可以学习箱式爬(四肢膝盖着地撑起像个箱子)。爬行的数量多和少对之后协调运动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作用。
这个动作在早期,包含了四肢 协调运动 支撑等多个方面,是对大运动非常有促进的方式。我建议孩子可以在早期多多爬行,走路则不一定。
在我们看来会不会走路并不算什么评判依据,而会不会爬什么时候会爬这种信息才更为重要。
而且学步车这种物品会控制住孩子的身体,反正不利于孩子感受真正的重力和协调,反而是一个负面影响。并不利于锻炼孩子走路。不如让孩子自己扶墙或者楼梯慢慢走。
4.家庭的和睦与统一。
一个统一的家庭可以营造出一种有序的环境,对于孩子的规则感建立是非常有帮助的。
俗称的“熊孩子”就是不听任何指令,也不受任何规则舒服,任由本能来行动。而往往这样的孩子家里一定是有多套规则在运行。
比如孩子要吃糖,妈妈不给。孩子躺地板。妈妈坚决不给,奶奶要给。这就是两种处理方式。
很多人问我,孩子不听话,是不是要凶一点。绝对不是,而是要保持一致。
行,那就孩子周围的人都说行。
不行,那就孩子周围的人都说不行。不论怎么闹,找谁闹都是不行。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更是破坏孩子规则感的绝对雷点(破坏力 X5)
由于在家里都不受任何束缚的话,在环境更大干扰更多的公共场合如餐厅幼儿园这种,要临时控制住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请家长们不要怪幼儿园的阿姨们管不住熊孩子,熊孩子的家长才是问题的根源。小环境不能做到有序,大环境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