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PS VR 是如何实现 120 Hz 的刷新率的?刷新频率高是一种显著优势吗?

$
0
0

日报标题:VR 实现 120 帧刷新,索尼这回又搞出黑科技了吗?

令狐笑天,www.VRerse.com 关于虚拟现实的一切

Sony 是通过 Asynchronous Reprojection 来辅助做到 120 帧的游戏显示,但并不能说是假的。

首先要确认的是,PSVR 屏幕支持三种模式,1,原生 60fps 的渲染帧率, 再通过 Asynchronous Reprojection 转换成 120;2,原生 120hz;3,原生 90hz。这是后来的新固件支持的新模式。

是的,有原生的真 120hz 的显示刷新率,只要你对应用优化够好,或者应用本身就对机能要求不高。至于 90hz,自然是折中的一种方案,开发者如果发现自己的应用超过 60fps 轻松,达到 120 又困难,那可以选择这个来作为优化目标。

而把 60 通过重投射的方式翻倍的做法比较扎眼,导致大家忽略了 2 和 3。

显然,这种方式并不是灵丹妙药,肯定有局限性,不然索尼也不会推出原生 90 和 120 的模式。

首先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基于这个技术的硬件 OLED,还是异步重投影技术,都是 Oculus 给 Sony 的建议。基本上 Reprojection = Timewarp

在索尼 2014 年 GDC 上首次公布 Project Morpheus 的时候,屏幕用的还是普通的 LCD 屏幕,至于宣布 120 Hz 全 RGB 像素排列的 1080p OLED 屏,已经是 2015 年的 GDC 了。

用上 OLED 自然为的是低余晖,而 120hz 也是为了降低低余晖可能带来的闪烁问题。关于低余晖,就是利用 OLED 自发光可以快速开关像素的特性来让每一帧只显示一两毫秒的方式,以此来降低拖影,和早期的 CRT 类似。背光发光的 LCD 像素开关没法那么快,所以以前宁愿用大笨显示器的电子竞技职业选手可不是矫情,别人真的是觉得液晶屏模糊。

不过由于每一帧持续时间,如果按 60hz 刷新率的显示屏来算的话,只有 16.7 毫秒,意味着十多毫秒都是黑的,所以会让一部分敏感人群察觉到闪烁。基于这个原因,索尼决定直接通过重投影把帧率翻倍。

重投影的具体方式是这样的:渲染一帧画面的开销是很大的,有可能十多毫秒。对于延迟要求极高的 VR 来说,你得到目前头显位置再渲染再传回屏幕的 MTP 延迟,一旦错过当前帧的 vsync,延迟就直接到下一个帧之后了。

而 Timewarp/Reprojection 就是想办法去充分利用两帧之间画面接近的特性,用尽量小的开销来生成对应当前人眼位置的方式。由于传感器是 1000hz 的,意味着每一毫秒都会有新的位置数据。于是你可以在刷新下一帧画面之前,利用最新的位置数据扭曲最近的一帧画面来对应你的头部数据

而异步,则是把这个线程和图像渲染线程分离开来。如果在一起顺序进行的话,由于 vsync 的时刻是固定的,一旦当前一帧画面没有渲染完成,Timewarp 也被延后了,失去了它的意义。解决的方式是在每一帧 vsync 之前以一定的空余时间量强制进行 Timewarp,那么就会涉及到 context switch,如果是 Nvidia 显卡的话由于用到 preemption 会有固定的毫秒级的开销,而且细密度只能在 drawcall 边界,如果开发者一个 drawcall 太长也会 miss 掉一个 vsync。按 Oculus 的说法,即使是三角形级别的细腻度都是不够的。但是由于索尼在策划 PS4 时期就引入了 ACE 异步计算引擎,因此不会有这些问题。异步重投影就是一帧是真实的,下一帧就是根据上一帧通过上面黑字的方式人工生成的(有很多人说插帧或者中间帧,指的是通过前一帧和后一帧的平均值得到的,意味着你得先得到后一帧数据才行,因此只能延迟至少两帧的显示时间才行得通,对于电视来说没影响但在 VR 里这种程度的延迟是不能接受的)。Oculus 和索尼的不同在于,索尼是每隔一帧固定用一次,用这个来进行帧率翻倍,生成伪画面;而 Oculus 则是每一帧都会扭一下来保证当前帧率不掉到 90 以下。Valve 这边目前没有用这种方式,不过在他们两年的 Advanced Rendering 演讲里多次提到相关研究以及一些类似的解决方式。

本质上来讲,这类似于在玩家摄像机位的图像渲染线程之外,还有一个以玩家摄像机机位为圆心的球的显示线程以 120hz 的刷新率在运行;玩家如果头动得足够快,机器画面渲染不跟上,理论上是可以看到身后的空白 / 虚无。而如果你关闭了这种方式,效果就是一旦卡了,机能跟不上了,画面就会卡在玩家眼前而不随头部运动发生改变,这时候人的体验就和被一拳打脸上的感觉差不多。

当然,这种方式本身会有一些缺陷,比如最简单的,一旦画面中有移动的物体,显然当前帧根据上一帧扭曲得到的画面这个物体还是在原来的位置,那么这个物体虽然相对你的大脑理解位置还是对的,但是在下一帧更新时会有突然跳一下的现象出现。

另外,所有根据你的摄像机向量得到的效果,都会出现奇怪的问题,什么镜面高光和反射之类的,都是基于你的眼睛向量得到的,而在扭曲的时候并不会照顾到。

最后就是,牵扯到位置改变(translation),而不仅仅是方向(orientation)改变的话,复杂度一下子上升很多。方向改变基本上就是把上一帧按新位置扭一下就好了,而方位改变则意味着本来被挡住的地方可能会露出来,而上一帧根本就没有被挡住的地方的数据。再加上透明、抗锯齿等等……

E3 上我体验蝙蝠侠的时候,当我拿起钢琴架上的照片相框来回翻看时,重投影的 artifacts 就出现了,手的部分开始跳动,类似你在迪厅里跳舞时那种频闪灯造成的效果一样。

因此,这个补帧的方式是为了在性能跟不上和卡顿时,也能照顾人大脑对现实世界理解的一种显示方式。如果你优化够牛,还是可以直接 90,甚至 120。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