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愛」是如何简化为「爱」的?正说「愛」的前世今生

$
0
0

日报标题:所谓的简化字「爱无心」,果真如此吗?

趙瑾昀,楚有頑石,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据《“愛”是如何简化为“爱”的》(载《光明日报》2016 年 6 月 12 日 07 版)所撰写的镜像文章,目的是指出原文文字学方面的硬伤,以免继续以讹传讹,原文结论基本不变。为了称呼方便,《“愛”是如何简化为“爱”的》在下文中简称《陈王文》。笔者针对原文增修的部分以黑体加粗的形式呈现出来。

近些年,社会大众和媒体在说到繁体字与简化字的问题时几乎都会拿简化字「爱」说事儿。比如主张恢复繁体字、主张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批评社会道德沦丧、批评传统文化式微等,都把「爱」字的简化当作批评对象。又比如主张废除繁体字的人打着「文字学」的幌子,试图论证「愛」的本义并非「仁爱」,「爱」的简化发生得很早,很有群众基础,以此为中国现行语言文字政策背书。

其实,这两种持论者对「爱」字的本义、对「愛」如何以及何时开始简化为「爱」,可能一知半解或者一无所知。

「愛」本与脚趾无关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汉代许慎所著的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权威著作,同时又是一本充满错误的著作。《说文》将「愛」置于夊(suī,趾的最初形体「止」的倒写)部而不是心部。也就是说,《说文》认为「愛」的本义与脚趾有关而不是与心有关,但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陈王文》说:

再看看释义就更清楚了:「愛,行貌。从夊,㤅声。」清代的《说文》学大家段玉裁对「愛」注释是:「心部曰『㤅,惠也』。今字假愛为㤅而㤅废矣。愛,行貌也,故从夊。」对「㤅」(ài)的注释是:「许君惠㤅字用此。愛为行皃。乃自愛行而㤅废。转写许书者遂尽改㤅为愛。」这就清楚地表明:「愛」是从夊、㤅声的形声字,本义为行走的样子,而「仁爱」之意本作「㤅」(义符为心、声符为旡的形声字。旡音,与爱的古音非常接近)。「心」只是声符「㤅」的组成部分,与「愛」字的音和义没有直接关系。用「愛」表示仁爱、惠爱是假借用法。

出土先秦文献中表示仁爱、惠爱义用的是「㤅」字。战国中山王壶铭文的辞例是「德㤅深则贤人亲」。但汉代的出土文献中该义已改用「愛」字,如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愛以身为天下」。今天所见传世先秦文献表示仁爱、惠爱义时基本都用「愛」而很少用「㤅」,则是后人翻刻古书时将「㤅」改为「愛」的结果。

其实这两段话正体现了原文作者对「文字学」的「一知半解」。

在先秦古文字构形中,古文字凡从人形之字,往往于字下方增益脚趾之「止」(「止」倒置即为「夊」)以为繁文,此乃古文发展之规律。这种情况在先秦古文字中极为常见,比如: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