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听说你是设计师,能不能帮我个忙?至于钱嘛……」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妨从一个更平和而理性的角度去解读。
作为一个小型个人设计工作室的主持者,处理各种设计邀约,是我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
我们一直很重视平时那些看似非常随意的设计邀约。我认识的一些独立设计师,包括我本人,都是借助这些微小项目的积累,积攒下事业起步阶段最缺乏的人脉,经验和资金。如何熟练应对处理“无偿设计”的情况,是非常实在的设计师职业素养的体现。
截至答题的这个节点,在即将过去的 2014 年里,我总共经手处理了 47 宗全新的设计邀约。由于我们工作室几乎从不主动出击参与设计投标和竞赛,因此这些邀约基本都可以算做是“潜在客户”主动上门的项目。
这 47 宗邀约里面,涉及的门类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家具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设计,网页设计,标识系统设计,施工督导以及某特定类型商业策划企案。
按照既定的运作方式和选择标准,这 47 宗邀约最终有大约一半进入了工作室的立项流程,也即 22 个项目。目前已实际付诸执行的 12 项,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的项目 8 个,即将跨年的项目 3 个。
而在 6、7 年前,我创业之初,工作室全年能够接到的项目邀约,仅仅是 5 个。并且,最终成事的,只有非常可怜的一个。
这个数字增长的背后,很可悲,它并不反映我和我的团队设计水平有了多大的提升(假如是真的,那会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同时,目前工作室内部默认的标准,对于项目的选择,有着比以往更加严苛的条件——更高的定价基准,更高端的客户素质要求,更宽裕的执行时间。邀约及成功实施的项目数量,其显著提升的背后,除了已建成项目影响力的“滚雪球效应”以外,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团队的在商业运作方面的显著进步。
直接反映在项目谈判上,就是我们对于设计定价,在自信心方面的提升。
不乏一些客户,在初始阶段提出类似“白送设计”这类要求,最终被我们成功说服,心甘情愿的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这在时间和资金上为我们的工作争取到足够的空间,最终成就令双方满意的作品。
这也是我对于本问题的一个基本看法:作为一名“职业”设计师,当你遇到有人要求“无偿”提供设计的时候,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是毫无意义的。这种表现,只是些初出茅庐,未脱学院稚气的小孩子做派。要在真实的世界里成为一名“职业选手”,需要表现的更加成熟一些,不要让个人情绪压倒工作理性。
假如你面对的人,是一个你非常讨厌不想搭理的人,那么大大方方直接拒绝即可,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暧昧上面(设计师的服务是以时间作为计量标准的);假如邀约的是你的女(男)神,那我想不需要我多说什么,你大概也会拼老命的往死里做,绝口不提钱的事情。(好吧,这是个看脸的世界,一点都不理性……)
如果你:a.对邀约有点兴趣,b.不想免费提供设计, c. 还想借此挣点钱——挣钱很重要,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记住,你是“职业选手”,就要有“职业”的尊严——那你必须开始的一个工作,就是向你的潜在客户阐述清楚,你工作的价值所在。
地球人都知道,他们对于设计的价值缺乏必要的认识。这又不是什么才冒出来的新现象,这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一贯以来的做派。当一部手机的成本计算,可以被解读为其肢解后的各种零件成本的简单叠加,然后这种理论堂而皇之的登上某些官方媒体,成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宣讲武器,并且确实能够一而再,再而三蒙蔽到一大堆“不明真相”的大爷大妈的时候——这,就是现实。
你不需要去抱怨大环境。真心没啥可抱怨的,扔你去美国,去欧洲,去日本,只要想抱怨,一样可以找到无数话题满腹牢骚。在中国讲自己母语的地方都混不好,这种能力就不要考虑去那些高大上的地方从事设计这么高大上的职业了拜托。
你也暂时不需要背负什么高大上的理想,去尝试改变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看法,提高民众所谓的审美层次。
不,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你首先要解决掉的,仅仅只是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
首先,你要读懂你的潜在客户。搞清楚他的来历,背景,他提出的邀约的项目对于他的重要性。这样,你可以做出一个初步的,理性的而非感性的判定标准:这个项目的设计,他是否有出资的能力去雇佣你?
其次,粗略的分析项目。找出在实现项目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你就是一个草根设计师(如果你不是,那你绝对不会被现在这个问题困扰的),你的首要功能,是帮你的客户用专业的手段解决问题,以保证项目完成。能够发现问题,这很重要。而这一点,很抱歉,必须是,非常直接的,与你本人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值相关的。(所以如果感觉能力不够,经验不足,就要老老实实多熬,多练。)
再次,你需要非常清晰的了解,你可能会接手的工作,在你所处的这个行业里面,大概是一个怎样的计费标准。请以职业设计师的素养去正视设计定价问题。这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你千万不要小看它。而了解所谓的市场价,对于初入设计职场的你,其实是一种非常有利的保护性措施,它可以为你挡掉很多不必要的口水,省却很多勾心斗角的劳动。
万一,你客户提出的邀约,其项目性质比较特别,暂时无法找到可以报价的参考基准——先别管他说什么无偿送设计,恭喜你,你可以大胆的给自己的工作开个价了。
比如,2010 年的时候,有人邀约我,为他们的一个设计项目,结合渲染,撰写一段虚拟实现程序——不要质疑我,为了谋生,我真的干过程序员【注 1】,用 AS3 的 PV3D 插件制作漫游场景——我懒得去问程序界朋友们的市场价了,就自己开了个还 OK 能管半年温饱的价格。由于比较特别,涉及到跨专业的整合,对于自身的定价权优势就比较有帮助。换句话说,就是爱做不做,反正别人也做不来。
设计师行业基本的计费标准,前面提过,可以是以时间计算的。所以,你也可以大致预估一下你完成工作的时间量,然后,乘以你为自己定下的时薪标准,得到一个粗略的总额。
在考虑收入的同时,你还必须充分考虑你可能为此投入的成本。比如我们的很多项目,涉及到样本制作,对这些投入费用要有一个大致的估算。一来一去,觉得白辛苦一场赚点毫无意义的辛苦钱还不如陪人看电影去,那就可以打住了。打电话通知对方拜拜。
假如你预测的盈利数字让你觉得舒服了,你就赶紧记下来,写在小本本里面。然后进行下一步工作:
跟你的潜在客户聊天。请他去散个步,去咖啡馆喝一杯或者去吃个饭——以上三者成本相应递增,需慎重选择哦——在漫不经心的交谈过程中,让他认识到:你能为他做什么,能为他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问题绝对不关乎美学,绝对跟是用直线还是曲线好看搭不上边,而在于除了站在他面前的你本人以外,没有别的人可以帮到他完成他的事情,或者存在某些人,可以帮到他,不过不像你这么手脚麻利 / 平易近人 / 英俊潇洒 / 谈吐幽默 / 收费巨合理……
在我以往的执行案例里,类似这种在未签署任何合作协议之前所进行的对话,其实是整个项目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看似随意,但却需要非常认真细致充分的准备。借助这个谈话,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你的客户的需求,并必须在现场迅速的作出应对,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你对于接受该工作邀约的条件;与此同时,客户也借此,对他所要进行的项目的技术性关键点,有一个必要的了解,他需要了解你作为设计师的工作特点,工作流程,以及最终成果的表达方式。
请把你的目光从图纸和电脑屏幕那里抬起来,仔细看着你潜在客户的眼睛。请记住,要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他的工作首先必须取得他所服务的对象的充分信任。
假如这个过程是顺利的,你就非常可能将这个原本"不存在收入可能“的事情,变成对于你的职业生涯很有意义的一个作品。
假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客户确实不开窍,或者你的表达技巧还缺火候,无法说服对方,那么,你就可以向他说出以下这句话:
“虽然我想我们可能需要寻找别的合作机会,但很高兴能够在这个项目上,为您提供了一些设计咨询方面的协助。”
然后赶紧撤,拉黑他……
以上,讨论的是如何以“职业”的态度平衡设计师工作的经济收益天平,这是成为一个成熟设计师的非常重要能力。于个人而言,这关系到他能否以此谋生,养家糊口;关乎其设计本身的社会价值认同,能否持续产出高质量的作品;往大里说,则关系到整个设计行业的尊严。
最后,我需要再回到原点:对于“无偿设计”的邀约,并不能绝对以经济收益进行评定。
我们可以很骄傲的说,绝大多数时候,其实作为设计师的工作,其价值体现,并不仅仅局限在经济范畴。
比如前文提到的建成作品的“滚雪球效应”。一个已完成的署名作品,对于初涉江湖的新手而言,实在太重要了。他的存在——如果足够好——能够迅速的为你在这个市场立下“口碑”和名声,让你今后的工作如鱼得水。假如你遇到一个这样的机会,客户承诺为你搭建很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能够将你的设计付诸实施,所欠缺的仅仅就是设计费,那么,我的建议就是:赶紧冲过去做。做一个是一个。
还有一个更好的例子。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他们从 2007 年起,就一起策划并参与了一个名为“手牵手计划”的活动。数十名华南地区的青年建筑师和设计师,无偿为中国偏远地区设计了近百所幼儿园,并督导其建造实施,为我们这片土地,真真正正的做了一些实事。
类似这样的实实在在的“无偿”设计工作,作为设计师的你我,有余力的话,请大力支持。
注:
1. 这里的“干”是指从事过这项工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