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交代一下自己:心理学专业人士,两个孩子(女儿老大,儿子老二;一个典型外向,一个典型内向)的妈妈,在美生活近 15 年,仍然在孜孜以求的了解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生命......
1. 如果真有一些育儿类的书说“哪些必须做”(除了生存需求)和“哪些不能做”(除了生存威胁),请你持一种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来看待这样的书。在养育孩子方面,尤其没有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没有一颗灵丹妙药能帮助所有家长解决养育过程中的问题。正如很多心理学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戏谑之言:生孩子之前我有 100 种理论怎么养育孩子,但是生了孩子之后,我一种理论都没有了。
学习过心理学的人都有知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差异的学科。说白了,心理学家,无论是发展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家,或者临床心理学家等,几乎终生都在研究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如何量化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都和什么因素有关?我们要如何做才能让人类发展的更好?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开始探索:生物学、认知科学、系统论、习性学、社会学、脑科学、(行为或者分子)遗传学、等等,他们试图了解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前世今生,了解他们的“行为”规律以及规律背后的不规律。
正因为深刻意识到孩子之间的各种差异和其背后诸多无法量化和评估的因素,所以负责的人是轻易不敢下断论的,他们会说【这种方法“可能”和或“更可能”对你的孩子有帮助】,而不负责任的则更倾向于说【它对你的孩子“绝对”和“一定”奏效】。无知者无畏,用在这里不失公允。
的确,人类的大脑喜欢那些【肯定】和【被肯定】的信息,所以前者听起来充满不确定性似乎非专家所言,而后者听起来则言之凿凿很专业。
2.人类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种来解释人的理论,都受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类文明的进程、理论提出者的认知局限以及所处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那些被奉为经典的理论,是那些在这几个维度上不断被验证和支持的理论。
比如,依恋理论强调母婴依恋关系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不断被验证,因此它的影子在各种儿童心理学、心理咨询、或者家庭养育类的书籍不断可见。
比如情绪管控理论,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看待孩子情绪管控的发展,都无法否认父母在孩子习得情绪管控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性,无法否认孩子的【自控】是由【他控】而逐渐发展而来的过程。
再比如(新)皮亚杰关于孩子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阐述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不可能胜任对抽象思维能力有要求的任务,何必拔苗助长?
诸如此类的理论在养育孩子方面有没有用?当然有用!观念和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只有观念的改变才能带来行动的本质改变。所以我一直和很多家长朋友们强调【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重要,不过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那就更好了。
可是现实呢,很多家长不爱看、不愿意学、或者没时间学习这些理论,绝大多数人期待的其实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我不想知道什么大道理,我只想知道我该怎么办!”
这个可以理解。“我只要会用电脑就行,不必要知道电脑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但是养育孩子不一样,没有一套简单可操做的程序可以运行。不但孩子的先天禀性以及后天成长的个体差异迥然,在时间这个轴上孩子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抚育任务和目标也随之变化。就算此时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那彼时呢?
3. 懂得心理学的人在养育孩子方面有什么不同?这个我想也是因人而异的,见过从本科到博士一路都是心理学的人,在养育孩子的具体实践方面,真心不一定比没学过心理学的人做的好。
- 那就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体会吧。更好的认识到孩子先天秉性(比如气质和基因)和后天养育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能更清楚的知道孩子的哪些方面是我改变不了的,哪些方面是我可以发挥作用的。因此更加接纳孩子和自己,心态端正不焦虑。
- 更好的认识到和孩子的 connection(联结)要先于我们对孩子的 correction(纠正)。和孩子之间安全健康的亲密联结,才能让彼此的心走的更近,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更顺利的进行。
- 更加具有成长型思维和心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各自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时间表。会去创造条件让孩子去探索和学习,但不会去拔苗助长。更加关注孩子在时间维度里的自我成长,而非和他人的横向比较。
当然还有很多心得,无法一一在这里细说。至于这样培养的孩子有什么不同,这个就更难说了。我只能说目前看,最大的成就是和孩子之间的彼此尊重和信任,交流和沟通毫无障碍,彼此相处和谐愉快,孩子的行为有规有矩,人际关系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