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片酬暴涨、烂片横行,小鲜肉们该为影视行业乱象负责吗?

$
0
0

相关链接: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实录: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

梅冬冬,咬蛤自尽。

小鲜肉的问题说到现在了,还是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小鲜肉的本质。

影视作品的创作的主要三个作者,编剧,导演,演员。创作团体与资本之间的中介是制片人。作者进行劳动,制作作品之后进行销售,回馈给资本的同时得到经济回报。这是一个普通的影视作品的流程。

小鲜肉的流程不是这样,签约这一个行为就足以满足其需求,他不需要去进行下一步的劳动(也就是表演)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经济回报。为什么小鲜肉不需要劳动就能得到报酬?因为小鲜肉是脱离于演员团体的一个畸形团体,其本质不是具有劳动力性质的表演的作者,而是资本。小鲜肉是混进影视创作团队的非作者,是凌驾于其他作者之上的资本代言人。小鲜肉的签约行为不是作者的联合,而是资本的联合。

你只要看透小鲜肉的资本特性,一切看不懂的现象都迎刃而解。为什么编剧导演,无法控制小鲜肉的工作,为什么会有抠图表演这种闻所未闻的怪相,等等等等问题。全都能到解释。资本就是不想劳动,也不关心商品的质量,只想以最简单的方式得到更多的资本。小鲜肉就是如此。

明白了小鲜肉的这个属性,也就明白了表演这个行业式微的主要原因。演员这个团体,是影视业三个作者中,离资本最近,最受资本影响,也最容易得到回报的作者。所以在市场繁荣,热钱涌入的情况下,诞生了小鲜肉其实是个历史必然。小鲜肉的价值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

中国的当前影视业的乱象,从前也不是没有过。当年美帝的镍币影院爆炸式发展的时候,资本疯狂涌入,造出了一批粗制滥造的低劣影片,最后被观众抛弃,成立的公司纷纷破产。之后靠制作精良的长片和故事挽回了局面。五六十年代麦卡锡主义和电视的发展又给了电影业一记重击,靠摆脱制片厂主义和强调作者属性才再次复苏。

不破不立,中国的影视想要真正健康的发展,强调作者是唯一出路,尤其不能让资本控制创作。目前影视作品的质量的低下,罪魁祸首不在广电总局,广电总局能给烂片加税吗?资本才是始作俑者,给烂片赞助票房的观众更是在助纣为虐。为什么郭敬明拍了那么多烂片只有在爵迹的时候痛哭?还不是前面都赚了大钱。只有观众拒绝烂片,拒绝给烂片贡献票房,让拍烂片的公司入不敷出,中国的影视业才有希望破而后立。因为如果资本是作者的爸爸,那买票的观众就是资本的爷爷。

如果你非得要从体制,网络剧公司,等等其他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是找不到逻辑和答案的。比如最高赞,洋洋洒洒一大堆,只能翻来覆去说表象。网剧公司的斗争也好,拔苗助长也好,点击数也好,都是资本之间的搏斗。这些指标消失了不过就是再换另一批指标,没有点击数还有收视率,这些都是让资本衡量其收益的。对影视业的作者有什么本质的影响和作用呢?作者之间关于质量和艺术的竞争才是真正应该得到瞩目的核心。什么时候这个核心回归了核心的位置,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世界就和平了。

杨时旸,新书出版《并没有如愿以偿的人生》

毁掉表演行当?这个锅小鲜肉背不起

文 / 杨时旸

编剧宋方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被冠以《“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这是一个雨露均沾的标题——宣示着这篇文章既具备了传统媒体黄金时代的调查报道属性,又透露着一股公号时代的耸人听闻气质。而同时也弥散着一股资深从业者对自己这个行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鞭策感。

这篇阅读量迅速超过十万加的文章,实际上是一篇宋方金和某个演员的对话。他们在横店的一间咖啡馆偶遇,之后,展开了一场漫长的聊天。更重要的是,那个作为知情人的采访对象被隐去了姓名和一切可以判断身份的特征。和一个匿名信源聊了聊天,就能被冠以“卧底”横店的名头,并且从个体的独白中直接做出“表演正在被毁掉”的判断,也是需要某些勇气的。

这些技术性问题,先搁置一边。宋方金和那个资深演员所谈及的问题——“小鲜肉中心制”倒是一个更有趣的话题。很显然,无论宋方金本人还是那个发出感慨和浸淫圈子多年的演员,都对于这种现象嗤之以鼻,至少也表达了不满,担忧和无奈。他们觉得正是这种状况正在毁掉表演这个行当,甚至也会慢慢毁掉整个影视行业。

在那场对话中,他们屡次谈及的其实是有关 IP 剧的问题。众所周知,这是当下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商业保证。伴随着大规模的生产,人们发现了其中的诸多问题,“抠像”产业链,只负责拍摄几个面部特写的“表情包小鲜肉演员”,大量使用替身,演员不背台词,等等,这些看起来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却有着高企的收视率。这背后是中国影视行业深刻的变化。

无论宋方金还是那个被采访的演员都在感慨曾经的老一辈演员如何敬业,又有怎样的艺术素养,背台词和参与全程表演的敬业自不必说,对于剧本和其他所有细节都有着严苛的自律和要求,而现在的小鲜肉演员连录制同期声都需要副导演一句一句在现场提词,提一句,学一句。很有一种人心不古,一代不如一代的凄凉。但事实上,中国影视行业的深刻变化并不能简单粗暴地用滑坡来概括。

其实,IP 剧和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剧,根本不是可以类比的东西,夸张一点讲,它们甚至根本不在一个范畴内。传统电视剧是表演艺术、编剧艺术、导演艺术的综合体,从本质上讲,它从被开发的源头,就被当做一种“作品”对待,而 IP 剧不同,它从被开发的源头上就被当做一种“商品”去对待。换句话说,无论是作为创作者本人,投资者,播出渠道还是受众,对于 IP 剧的判断、要求和期待都是完全迥异于传统电视剧的。

传统影视剧,在创作的时候,是被要求必须符合“艺术规律”的——无论表演还是剧作,而至于它是否符合“商业规律”,那是次要的事,商业属性或许会被考虑——在为了得到投资和投入市场之后的短暂时刻,但那绝不是制作这部作品的初衷。他们的工作流程是制作一部作品,完成后,尽力将之变成产品,推入市场,希望能够成为商品,但是商业回报如何,各凭天命。而与此相对的 IP 剧则有着几乎完全逆反的态度。它在立项之初,就是被商品思维催生出来的,剧情的设定、演员的选择都是一种经过市场调研、分析之后的精准投喂。它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符合“商业规律”,而至于是否满足“艺术规律”,并不太重要。直白点讲,传统电视剧是“我有什么,我就制作什么”,制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而 IP 剧则是“你们想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传统电视剧是表达型的,而 IP 剧则完全是服务型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习惯于说“创作”了一部电视剧,而说“开发”了一部 IP 剧——明白了吧?他们其实是泾渭分明的两种东西,只不过恰巧,颜值经济和偶像生意也只能通过演艺的形式才能将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这经常会让老一辈的从业者感到困惑。觉得自己努力维系多年的传统和本分都被颠覆掉了。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只是,鲜肉和演员恰巧有些交集罢了。鲜肉的热闹把一些演员衬托得有些寂寥而已。

传统影视剧面对的是观众、影迷和剧迷,他们要的是表演的精到、编剧的巧妙、价值观的共鸣,等等;而 IP 剧面对的其实是“粉丝”,那些被艺术家所重视的东西,粉丝是根本不屑的。粉丝只需要目击偶像就够了。那篇宋方金的文章当中,对谈的那位演员一直愤慨又无奈的“皮子活”——靠脸吃饭,反而正是 IP 剧这个行当最重要的要义。如果说,艺术家靠的是里子吃饭,那么这些鲜肉靠的就是面子。粉丝们只要见到偶像的脸就已经足够,更何况你还多多少少给他们的“爱豆”安排了那么多催泪又虐心的情节,这已经足够满足那些心理年龄低幼的粉丝。本质上讲,粉丝对于偶像的一切需求都是“见面会”,电视剧、电影、演唱会、唱片、写真集,等等一切,不过都是“见面会”的各种变型罢了。至于见面会的内容和质量本身并不太重要。

而下一个问题出现了。既然如此,小鲜肉高昂的片酬到底有没有合法性?这些人凭脸就能刷到数千万甚至上亿,这是市场决定的。他们依法纳税,就没什么可批评的。颜值可以成为经济,是一个时代进步的表征。现在,越来越多的行内人开始有一种反市场的观念,似乎觉得,影视剧制作得差,就是因为一个蛋糕被小鲜肉的片酬切掉了太多,制作经费的不足就会导致质量下降。这完全就是把问题本末倒置,市场只买小鲜肉,他们就是售卖主体,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打包一起出售的连带附件而已。市场愿意接盘,他们就值得这个身价。有一天,市场用数据告诉投资人,他们对这几个鲜肉失去兴趣,自然就会有所调节。

其实,既然这些电视剧最终都会进入销售终端,那么哪些被欢迎,哪些被淘汰,哪些被忽略,其实是由受众说了算的,从业者自己沾沾自喜或者捶胸顿足都不起什么作用。IP 剧说到底就是一门快销品生意,传统的艺术创作是奢侈品生意,它们都可以成为生意,但完全是并行不悖的两条线,这就像快销品牌和经典品牌都属于服装业,也没见到哪一个裁缝拿着 Gap 的帽衫抱怨,你看这不均匀的缝线怎么和 Burberry 的风衣比?所以说,最重要的是,这些不同的生意,各有各的受众,各自能支撑起各自的市场,最终可以各取所需。

现在,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问题是,消费者对于本土奢侈品的需求不足,而同时,生产者也没有能力生产出真正能满足那部分观众的产品。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而,电视剧市场变得愈发单一,从而演化出了现在这样诡异的局面。而在这样的机制下,你让作为个体的小鲜肉有内在动力去提高台词能力和演技,那是痴人说梦。至于表演这个行当,其实,小鲜肉们从未涉足,那些年轻人们一直安心做偶像,偶像是区别于表演的另外一个体系,他们从未染指,又谈得上什么毁掉呢?宋方金以及一些持同样观点的人认为,小鲜肉们不在乎演技就是不敬业。但这群偶像的敬业方式其实是保护好那张脸,而不是磨练演技,这就相当于,真正意义上的演员的敬业是努力揣摩角色和表演,而不是努力整容一样。中国电视剧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机制性问题,这个锅,显然不该小鲜肉们自己来背。

(本文首发腾讯娱乐观)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