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有些热闹的「共享经济」,恐怕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场景:
(1)我有一把平时自用的菜铲,但是我不常做饭,所以经常闲置。
(2)和我熟悉的 X 同学想要向我借用这把菜铲,因为咱俩关系不错,所以我二话不说就借给他了。
(3)后来听说这件事的 Y 同学也想要向我借用菜铲,但是我和 Y 同学只是泛泛之交,Y 同学表示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说回头请我吃大餐)来借用,我也勉强同意了。
(4)这样过了一阵子,我发现我的菜铲很受欢迎,有好多人都愿意付费借用,但如果都借的话我自己都没饭吃了。于是我决定,这把菜铲就专门用于出租,我自己重新买了把菜铲用来做饭。
请问,这个场景算是“共享经济”吗?
或者问得更细一点:这个场景中,(3)和(4)都算是“共享经济”吗?
我的看法是:(3)是“共享经济”,而(4)并不是。
先重新审视一下上述场景中的(1)和(2):
(1)说明了,我有一个有价值的闲置资源。所谓有价值是指,如果能无成本地将这项闲置资源利用起来,社会总福利将会提高。
(2)说明了,这项闲置资源的使用中存在“搭便车者”(Free-rider)。我出于人情,愿意无偿地将菜铲借给 X,但是对于不熟识的 Y,尽管将闲置的菜铲无偿借给他也能够提高社会福利,但是我并不愿意无偿出借,除非有一种类似于“人情”的机制使得他能够向我支付一定的费用(类似于“公共物品困境”)。
根据这两点,我认为,“共享经济”的本质,在于提供了一种让“搭便车者”付费的机制,通过自发地(出于自身利益地)重分配已有资源来提高社会福利。
由此再来看(3)与(4)的区别,就再明显不过了:
在(3)当中,社会福利的提高不涉及额外的资源,我的菜铲反正不在用,借给 Y 用可以提高社会福利,Y 向我支付了相应的报酬使得我愿意出借。
在(4)当中,一方面,社会福利的提高至少有一部分来自于额外的资源(另一把菜铲),而这部分额外的资源本可以用在别的地方;另一方面,注意我特别提到了“如果都借的话我自己都没饭吃了”,这意味着在(4)中菜铲已经不是闲置资源了,那么后面的种种就更是无从谈起。
如果说(3)是“共享经济”,那么(4)更像是“租赁经济”;“共享经济”是一个时新的概念,然而“租赁经济”可算得上是老黄历了。
让我们回到现实中,以叫车软件为例:
有些司机开的是“顺风车”,每天上下班的时候看看能不能顺路捎带一两个人,因为车里的座位反正空着,顺风车可以顺带贴补下油费;有些司机开的则是“专车”,直白地说,就是“没有牌照限制的个体户出租车”或者说“合规合法的黑车”。
如果没有叫车软件,收费的“顺风车”是很难出现的,然而收费的“专车”则满大街都是——黑车司机们并不需要叫车软件给他们提供额外的激励。
而有了叫车软件后,“顺风车”的供给是凭空产生的,因为本来顺风车司机就要走这一趟;而“专车”则不然,专车司机和他们的车辆本来是用来进行别的生产活动的,即使说司机和车本来是在家里趴窝,那也“生产”了闲暇(leisure),因此“专车”的供给是通过消耗其它的商品所换来的。
在很多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商业模式中,“共享经济”和“租赁经济”实际上是并存的。然而各位读者只需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推断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商业模式中,“共享经济”的成分(比如“顺风车”)远远比不上“租赁经济”的成分(比如“专车”),甚至出现了自营车这样完全和“共享”搭不上边的模式;这些“(伪)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说它们是披了一层“互联网 +”皮的租赁中介也不为过。
为什么会如此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随着规模的扩大,单靠“顺风车”之流提供的空座位,是解决不了需求的,只有依靠增加额外的资源,或者说“专车”,才能够支撑起一家规模那么大的公司所面临的大量需求。
普通人对于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最大的误解,恐怕就是认为,随着规模的增长,所有的随机误差将有更大的概率相互抵消。放到“共享经济”上就是: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人,那么对于闲置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几乎总能匹配上。
然而事实上,大数定律说的是“平均的随机误差会减小”,中心极限定理说的是“误差会向均值集中”,然而在规模增大的情况下,误差即使集中了,仍然是在增大。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当随机误差独立时,总体的随机误差只会随着规模的增长而增长。随着“共享经济”规模的扩大,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只会更加剧烈的波动,如果没有“专车”这种稳定的“供给”,那么恐怕大部分人都会因为死活打不到车的经历而放弃叫车软件。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当初叫车软件互相抢夺市场的时候,对司机的激励机制是冲着“专车”而不是“顺风车”去的,每天完成多少单这样的任务,对于顺风车司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读完本文,可以回顾一下“分享经济”话题的描述:
(分享经济)也称「共享经济」,是指将(闲置的)私有财产或产能的短期使用权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出售,来为资产所有者获利的商业模式。分享经济模式的倡导者认为该模式能节省社会资源,提高资产利用率等,也有人认为它其实是分时租赁的变种,随着规模的成长最终会发展为 B2C 的分时租赁模式,而不会一直保持 C2B2C 这种「真正的分享经济模式」。
如果是如上面所说的真正的“共享经济”,那么自然是能够“节省社会资源,提高资产利用率”的。然而,许多站在媒体与资本风口的“(伪)共享经济”模式,都正在或者必将发展为“B2C 的分时租赁模式”,唯一的好处似乎只有加剧了行业竞争避免了垄断(然而又有谁能说不是在创造新的垄断呢?),至于“节省社会资源,提高资产利用率”等等,恐怕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童话罢了。
(Photo Credit: By Tira94 (Own work) [CC BY-SA 4.0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