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人而言,换公司不是换工作,许多时候,我们是考虑离职去一家竞争对手公司。那么,很多问题就有点敏感了。这次的回答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换公司过程中如何处理商业机密、心态和人际交往。
比如说:
要不要告诉老板我的新去向?
没有签保密协议的商业信息,能不能透露给新雇主?
在新的工作场合,如果和曾经的上司碰面,怎么处理这种略感尴尬的关系?
这些都考验着公司人的职场情商。处理得不妥当的话,轻则影响新旧老板对你的看法、重则损害个人品牌。通过采访有类似跳槽经验的公司人以及接触过丰富案例的猎头顾问,《第一财经周刊》帮你梳理出从面试开始到正式转职去竞争对手公司的过程中,应对敏感问题的“套路”。
1. 换工作时,弄清楚新公司更看重你的什么
到竞争对手公司求职,首先要辨别对方是否有真实的人才需求。猎头顾问张岚说:要警惕一些创业公司可能通过面试核心岗位来做市场调查。
求职者可以问 HR 几个问题以此检验岗位真实性:
a. 如果未来 3 个月这个岗位一直空缺,会对你们的业务造成哪些影响?
b. 这个岗位具体的 KPI 考核是怎样的?
c. 汇报给哪一位分管领导?
如果岗位真实,而新公司又确实需要知道你过往的具体工作经历,求职者应该在体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保护旧公司的核心机密。这确实是一个技术活,要透露哪些信息,不透露哪些信息,其实没有绝对界限。通常来讲,涉及核心技术、未来产品走向等可能影响一个公司成败的信息,就要绝对保密。
再者,要搞清楚新公司更看重你的是什么。
如果它看重你手上的客户、技术或团队资源,而你又签过竞业禁止协议,就要特别小心。张岚表示,“这个不讲清楚,未来会承担很大的法律风险。”正确做法是给对方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例如“因为竞业禁止协议,我确实不能动用我过去的资源,但我认为自己有拓展新渠道、新客户以此带动公司利润增长的能力,这比直接把客户带过来更有价值。”
如果新公司不接受,那这个公司也不值得跳。
2. 用一个月的时间为当前工作做好善后
拿到竞争对手公司的 offer,多数人都会困惑:“我到底要不要跟现在的老板说清楚我的新去向?”
任仕达中国区市场和公共事务总监孙海宁认为,说与不说,没有绝对法则,跟你和老板的磨合程度有关。你可以有选择性地说,但最好不要撒谎,不然会损害到你的个人品牌。毕竟,每个人都不能保证,之后完全不会和旧公司产生任何交集。
姚倩在赴任新公司之后,曾经接到前任老板的一个电话,“你能感受到那不是一次愉快的谈话,很紧张。”姚倩说,前任老板想知道她的跳槽思路,她就用了一些相对客观的理由,比如不想继续在那个城市生活等去解释,没有说离职是因为觉得那份工作没前途等。在张岚看来,这是较为理性的应对方式—避免激化矛盾和冲突,“即便你是觉得钱少、和领导合不来,都不要直接说出来,那一定是伤感情的。”
其实,姚倩对此也提前做了准备。在离职被挽留时,她曾经给出两个条件,第一是换工作地点,第二是更多的出差机会。她预感公司不会允诺这些条件,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让她的离职显得更情有可原。
最棘手的状况是处理与竞业禁止条款相关的事情。
如果你在职时就拿到了新公司的 offer,很快就要加入新公司,那么最好不要在早期就接触太实质性的工作。姚倩给了自己一段空窗期,在入职后的第二个月才开始“冒泡”,也是为了给彼此一个缓冲。
从面试新公司开始,姚倩就回避参与旧东家一些涉及核心商业机密的会议,为此,她当时饱受压力,“老板觉得你怎么突然一下子不干活了?”姚倩说。虽然没有规定要求一定要这么做,但她觉得,从良心上来说这样做更为妥当。
也有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是,一旦提出离职,公司会要求你即刻就不能干活了,连电脑也不能碰,“这也很正常,在这个问题上,公司或 HR 才掌握着主动权。”张岚说,她建议公司人对此不必过于介意。
如果公司留给你一个月的交接期,这是很正常的流程,你可以表现得更为友善一些。比如,帮助培养新人来接替你的工作,跟以往对接的外部合作伙伴打一声招呼、介绍一下新人等。这么做都可以为你建立更成熟的职业形象。
如果你已经是一定级别的研发、销售管理层,跳槽时,要首先自查是否有违反竞业协议的行为;其次,孙海宁认为“最好还是让两边的老板能事先通个气,以免之后的麻烦。”
3. 赴任新公司之后,不透露核心商业机密
即便签过保密协议,旧东家未必有精力或能力深入追责,所以一些公司人跳槽到新公司后,就把自己知道的旧公司的商业策略全部透露出来。
“短期看,你可能帮新公司赢了不菲的商业利益,但新老板也很清楚,如果你轻易就能出卖旧公司,再跳槽时你势必也会这么做,后果就是失掉每一任老板对你的信任。”姚倩说。
不透露旧公司的信息,不等于你在新公司无法开展工作,一个可以参考的做法是,不要轻易谈及你过去工作中接触到的事实和数据,而是用自己的看法、判断来支撑决策。需要借用旧公司资源时,则要审视你的行为是否会触及旧公司的利益。
人际交往方面,孙海宁建议跳槽去竞争对手公司后尽量低调。因为只要跳槽者不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过度炫耀,旧公司通常不会主动找麻烦。
姚倩很注意这一点:“朋友圈分组是一定要的。换位思考,以前的同事也未必想要成天看到你现在公司的事情。”
因为工作性质主要是对外沟通,姚倩经常在很多场合遇到旧东家或前老板,最初她也会觉得有点不自然,不知道如何相处,但她发现前老板倒不是那么介意,还主动和她打招呼、聊天。由此,她得出的经验是,坦然、大方地相处,才不会在双方碰面时尴尬。
离开上一家公司,你可能会开始听到它的负面消息,对这些话题有意识地向后退一步是比较好的做法—不论是批评前公司,还是为前公司辩解,都可能产生负面效果。
另外, @于洁茹的回答中关于保险的细节很好,与本答案互为补充,也请一并参照。:)
文 / 张鑫 回答时有所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