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爹不亲娘不爱,做的不好还要被踹,产品经理自然不爱干
楼上的各位讲的都很好
首先对于后端的定义:
- To B 的
- 平台型产品( @天顺 童鞋的回答及专栏)
- 公司各种业务 / 服务部分的系统(包括不限于:财务、客服、CRM、ERP 等等)
结合身边发生的一些小故事,讲一讲可能存在的原因
1、-1 至 3 年的产品新人,都感知不到后端的存在
故事:有个在 VIP 工作两年的学妹,主要做的都是 App 端。某天闲聊说,有个创业团队做目的地陪游的创业项目,让她兼职做产品,咨询下我的意见;对于产品有余力做其他项目一向比较支持,但是想到她没有后台经验,就确认了几个问题:目的地陪游项目的地陪人员怎么管理?旅游路线由谁来制定?定价机制是?怎么处理双方交易和结算?以及出了投诉该怎么处理?学妹愣了一下,说需要一个平台型的产品来跟她配合
作为一个已经在大的电商公司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在面对一个新的产品模型时,没有系统性去思考产品,以及业务流转的完整模型;再加上现在主流的产品成功学宣传,都是某个伟大 App 多少用户,交互多牛逼,界面设计多好看,体验多好;导致绝大部分刚入行、甚至准备入行的人根本看不到后端(产品架构)的存在;都不知道有这个东西,怎么会去往后端发展呢
PS:楼上很多产品也都表达了,基本是入行后,或者被动选择才去做后端的
2、爹不亲,娘不爱;做的不好还要被踹
故事:亲身经历在一家电商创业公司。CEO 天天拿着 app 跟美团淘宝比,你的搜索筛选少个啥条件,你的 UI 设计没有美团好看(当时都没有专职的 UI 设计师),商品展示页面图片要大。。。反正每天被搞的晕头转向,伺候老板做需求。对于后端需要新做个 to B 端的 app,直接一个月内上线,包括账号体系、物流、库存管理、SKU 对接、财务等等等等功能,结果肯定只有呵呵呵呵(C 端和 B 端两个 App 的开发只有五个人,没 QA,而且用户端节奏不变)
能够明白后端价值的老板、团队、甚至很多产品老大本身都很少,冰山理论更没几个人真正理解。因为你提出来后端价值的时候,都会以“能用就行”,“现在不是重点”,“以后再说”等等搪塞过去;既然公司是这个态度,后端产品自身的成就感、工资收入、以及传承与延续性都得不到保障
3、后端的起点虽低,但是天花板更高(模块化设计,可拓展性,整体运营效率是否提升)
故事:关于美团和点评的爱恨情仇,有各种解读;个人理解其中平台系统对于业务的支撑,其实帮助美团领先不少。对于两家都近万人的销售团队管理,其实本质是效率的竞争,因为在团购行业团单的数量会直接带来团购交易额的增长。对于销售的考核就是最终交易额(结果指标),与交易额紧密相关的则是拜访量(过程指标),美团比点评大概早一年开发出移动端的 CRM,通过移动端 CRM 的管理会大大提高销售童鞋的拜访量,最终带来个人签单效率提升,最终到交易额的提升
很多公司都是那个新人来做后端,满足于眼下现在的需求;而新人是完整考虑整个业务线,以及未来的发展;上文中提到,美团优惠买单业务完整供应链开发只用了 5 人日,而之前需要 30 人日;作美团优惠买单的参照对象点评闪惠,其中花费的时间******
4、后端需要更强的能力(业务深入理解、项目管理、还有撕逼等)
前端产品和运营都是爷,一般配置的资源会远大于后端,没办法,谁让用户都是抱着:我是你爹!的态度来用你产品呢;那后端产品往往会通知对接 N 个前端需求,如何供好前端这些大神么,就需要后端要精通各种体位的跪舔姿态,跪完需求方再回来跪技术,做好了应该,做不好各种抱怨、投诉、喷子都会出现
前端和运营都爽的咧,今天来个满减,明天来个赠品,后天再发一波券,再后面还接个支付渠道的折扣红包;发券一时爽,后端火葬场;哪些是运营支出,哪些是费用,哪些是成本;赠品算不算库存,赠品算不算正常商品的调用?甚至 A 团队跟 B 业务的还有各种收入与支出的比例,这些难么?其实不难,但是对于新人想要深入理解下去,门槛绝对比前端产品要高不少
5、能够培养好后端公司不多,且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不足以拼公司
业务变了流程重新梳理;发展快了要及时重构;更多的公司和人都在堆产品,所以某 OTA 公司对外说业务太复杂了,新人进来半年都在熟悉业务和流程;而后端产品能否定期去复盘流程,及时的梳理,并深入业务一线去了解客户和用户需求变化,更多采用懒的策略,就是堆功能呗,功能越来越多,后台越来越复杂,仔细去看看,大量的后台可能使用频次和需求早就到了该抛弃的阶段
平台产品难招确实,但是其实在咨询行业培养了不少业务梳理的能手;为啥不说高手,因为可能对于业务快速变化,互联网的规模协作等是短板,不过相信需求缺少会增加供给,也祝各位在后端的路线上发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