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绘梦人——士郎正宗的世界(长文 / 多图)
让我们沿着漫画原作与动画改编两条轨迹,走进士郎正宗的世界,回顾《苹果核战记》《攻壳机动队》等名作的今与昔。
赛博朋克题材崛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一个日本最为强势的年代,这也注定了日本漫画与赛博朋克的结合能够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大友克洋、士郎正宗和木城雪户被誉为 20 世纪末日本的三大赛博朋克漫画家,其中士郎正宗的产量最低,《苹果核战记》与《攻壳机动队》的漫画长度远不及《阿基拉》或《铳梦》,动画改编却横跨二十年,经久不衰。士郎的漫画走短小精悍路线,虽然信息量庞大,但篇幅不长,比起单纯讲故事,他对塑造一个世界更有热情,这种风格也给后来者留下充足的空间,成为改编动画的坚实基础。让我们沿着漫画原作与动画改编两条轨迹,走进士郎正宗的世界,回顾各类名作的今与昔。
黑魔法
士郎正宗的自画像
首先要说明的是,士郎正宗多年来一直处于深居简出状态,而且刻意回避抛头露面的场合,迄今为止,网络上搜索到的照片都是其他人的脸(比如《苹果核战记》剧场版的监督荒牧伸志),被误认为士郎正宗。实际上,连“士郎正宗”这四个字都是纯粹的笔名。士郎出于工作需要和少数人见过面,如《攻壳机动队》的两位监督押井守和神山健治,但这些人都遵守保密原则,没有泄漏任何隐私。读者看到的,只有各类搞笑的自画像。
士郎正宗于 1961 年 11 月 23 日出生于日本神户市,因为父亲从事设计行业,士郎从小就开始接触美术,以学习透明水彩为主。士郎的少年时期并没有把所有精力都扑在美术上,对生物学感兴趣的他订阅了《虫月刊》等杂志,经常在涂鸦中绘制昆虫形状的机械。士郎的高中生活以体育为主,考取了柔道黑带段位,激烈的运动让他饱受骨折和脱臼之苦,也锻炼出职业画家所需的耐力和臂力,学习格斗还有助于理解人体结构和运动规律,为他后来在漫画中流畅的战斗画面奠定了基础。
《黄金炎柱祭》
士郎最终考入大阪艺术大学油画科,此时他的胞姐秋本雷奈(笔名)正在创作同人漫画,结识了大阪艺术大学的漫画社团 ATLAS,将士郎推荐给社团。士郎在 80 年代为社团的同人志《ATLAS》绘制了不少漫画,以短篇为主,唯一的中篇连载是《黄金炎柱祭》,为了给后来的《黑魔法》腾出时间,预计 6 话的《黄金炎柱祭》连载到第 5 话就烂尾了,成为“开新坑弃旧坑”这一不良习惯的开端。士郎正宗在初期习惯模仿松本零士,女主角留着飘逸的长发,风格与今天大相径庭,后来他转而学习大友克洋,描绘宏大而精细的建筑与机械,并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角色画风,不过他的漫画分格水准始终逊于大友克洋,画面看上去颇为拥挤,影响阅读体验。
《黑魔法》
ATLAS 社团对士郎的能力颇为赏识,决定克服万难,为他发行一本个人志,于是便有了 1983 年问世的《黑魔法》,士郎理念的原点。本作的时间设定在距今数千万年前的上古时代,此时的金星还是一个环境宜人的星球,先于地球发展出人类文明。金星人制造了超级电脑盖亚,作为星球事务主管,盖亚通过基因工程培育了大批天赋异禀的生化人,担任各类职务。随着生化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他们与人类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张,人类通过法律手段禁止了新一代生化人的培育,但现任执政长官宙斯也是一位生化人。盖亚希望把火星打造成人类与生化人并存的乌托邦,宙斯则计划灭绝人类,让生化人取而代之。盖亚秘密培育出最新的生化人法师迪娜·堤丰,用于扳倒宙斯。《黑魔法》的故事由六个长短不一的章节组成,大部分故事从堤丰的视角展开,少部分故事由其他人物担任主角,舞台则横跨太阳系的多个区域。
本作初步奠定了士郎正宗的科幻风格,一个生化人、机器人、义体人并存的世界。生化人(Bioroid)是基因工程的产物,修改过的基因让他们天赋异禀,但身体依然是血肉之躯;机器人(Android)是钢筋铁骨,思考能力源于程序化的 AI;义体人(Cyborg)则是换装了部分机械身体的人类。《黑魔法》的主题是人类和生化人的矛盾,机器人和义体人并非核心元素。
正如标题所言,《黑魔法》带有一定的魔法元素,但招式还停留在隔空移物、冲击波、飞行、短距离瞬移的初级程度,那些长着三只眼和鬼角的生化人,也仅仅是基因工程的产物。在这方面,士郎正宗赞同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的观点——任何一个足够先进的科技,在落后的种族面前,看上去都像是魔法。士郎还在漫画的空隙处留下一些注释,便于读者理解剧情,成为一大特色。
堤丰
士郎认为,其他漫画家经常把主角设定为男性,然后再创造一个女性角色当花瓶,这种作法有些多余,他更喜欢把第一主角直接设定为女性。士郎的漫画几乎没有哪个女主角是纯粹的花瓶,她们都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强势角色,倒是存在花瓶性质的男主角(比如《Dominion》中的白面小生阿尔)。本作的人名大都源于希腊神话,女主角堤丰为扳倒宙斯而生,但其个性与神话中那个充满破坏欲的终极魔怪大相径庭,更像是一个日本漫画中传统的魔法少女形象,画风依然带有浓重的松本零士影子。
人类与生化人的内斗造成了触目惊心的破坏,随着人口增长,金星资源逐渐吃紧,太空移民计划随之启动,人类在月球表面建立了人造太阳,用于提升地球的温度,这一设施被内斗中发射的巨型导弹彻底摧毁,爆炸波及了占月球质量 6%的岩石,也导致地球进入冰河期,恐龙让位于哺乳动物,影响了地球生命的进化。
灭绝恐龙的重大事件
另一方面,宙斯启动了每年向太阳系外移民 2.4 亿人的远征船团,然而移民船的资源短缺,船体本身也被做了手脚,无法到达目的地,堤丰最终揭穿,太阳系外移民计划是宙斯妄图系统性灭绝人类的阴谋。本作的结局颇为黑暗,堤丰完成了盖亚的任务,却预感到金星的文明即将走到尽头,借酒浇愁的她第二天就离开了金星。宙斯事迹败露,导致宇宙移民计划被叫停,人类重掌大权,生化人从执政官阶层中被放逐,盖亚则降级为普通的顾问。八个月后,生化人向人类发动了全面战争,彻底破坏了环境,让金星变为没有任何生命的死寂星球。
《黑魔法》在设定层面并不严谨,上古的金星人与今天的地球人在外观上如出一辙,士郎也没有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但这种不严谨的设定更像是有意为之——假如地球人在成功移民宇宙前耗光了资源,很有可能重蹈金星的覆辙,《黑魔法》的本质并非上古的历史,而是未来的预言。
《黑魔法》灰暗的结局
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出,《黑魔法》的大部分创意并非完全原创,然而具体细节又和前人有所不同。基因工程培育的生化人在概念上参考了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但人类分化为两大种族,最终同归于尽的结局倒是更像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士郎并不回避这一点,身为 1961 年出生的科幻作家,他认为借鉴前人的部分创意是难以避免的,然而借鉴并不等于照搬,关键在于你通过已有的创意最终组合出什么样的作品,这就像烹饪,同样的原料,交给不同的厨师,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黑魔法》标志着士郎的“菜谱”初步成型,很多概念和设计为后来的《苹果核战记》提供了参考。
从理性上讲,士郎觉得人类的未来并不乐观,因此便有了《黑魔法》的结局。但他也表示,从感性角度而言,作为一名漫画家,他必须对大方向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因为他不想一次又一次描绘悲观黑暗的未来,这样的作家也不见得受读者欢迎。因此,后来的《苹果核战记》成为一个奇妙的中和产物:表面上充满儒勒·凡尔纳式的乐观精神,深层次却表现出一种谨慎的悲观,二者相辅相成,铸就了士郎的价值观。
《黑魔法》初版于 1983 年发行,印刷了 1000 份,大部分交给冈田斗司夫(后来成为动画公司 GAINAX 创始人)的科幻店销售,取得不错的成绩。第二版于 1984 年发行,印刷 2000 份,更换了封面。出版社青心社的社长青木治道看中了这本漫画,和士郎正宗签订商业合同,于是就有了 1985 年大批印刷的青心社版,士郎借此机会修正了大量的台词与画面,并在书尾附赠重新设计的战斗机器人 M-66 设定集,这部分资料是给 1987 年的 OVA 动画预热。
OVA 动画《黑魔法 M-66》封面
《黑魔法 M-66》成为首部改编自士郎漫画的动画,由士郎正宗和北久保弘之共同监督,前者兼职剧本和分镜,后者兼职人设和系列构成。团队中还有不少青年才俊,如作画监督冲浦启之,后来成为押井守麾下一员大将。虽然是以自己的漫画为蓝本,但士郎从一开始就提倡动画必须和漫画有所区别,一方面,漫画的很多演出方式(比如搞笑桥段)并不适合动画,另一方面,制作组的预算只够画一集 OVA,篇幅不足以展现漫画丰富的场景。
士郎选择漫画的第四章《Booby Trap》作为 OVA 的蓝本,舞台局限在一个城市内,如果你只看动画,甚至不会意识到这里是金星,而非地球。堤丰这一人物被彻底删掉,主角变为原创的女记者希贝尔,战斗机器人 M-66 的造型从短发变为长发,故事走 B 级科幻惊悚片路线,M-66 化身为一个类似 T-800 的机械恶魔,坚定不移追杀目标。白色长发让 M-66 具备有别于阿诺的女性气质,但一言不发闷声追击的态度却比 T-800 更冰冷,这种反差进一步衬托出机械杀手的冷艳。
动画描绘的城市也颇有几分赛博朋克味道
本片取得不错的评价,士郎虽然缺乏动画相关经验,拿出来的剧本和分镜倒也符合要求,假如他继续走动画之路,或许也能成为一个专业人士。然而,士郎本人难以适应动画产业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此后根据士郎漫画改编的动画出了一部又一部,但士郎本人在动画制作现场奋斗的情况,仅此一回,之后他最多提供一点设定资料,大部分动画干脆不参与实际制作,挂名收分成,回到故乡神户的士郎又过上了慢节奏的画家日子。
苹果核战记
《苹果核战记》的主角迪娜和布里亚琉斯
与青心社签订合约后,士郎开始创作真正的商业漫画,《苹果核战记》同样放弃连载模式,直接发行单行本。1985 年初,《苹果核战记》的首部单行本面世,赢得一片赞誉,初步奠定了士郎的行业地位。
本作设定在 22 世纪初,新一轮世界大战过后,地球满目疮痍,前特警迪娜·纳兹和义体人布里亚琉斯在漫无边际的废土中竭力生存,突然接到了前往乌托邦“奥林匹斯”的邀请。奥林匹斯位于大西洋中部,是一座面积相当于英格兰大小的人工岛,原本未受瞩目,却因躲过世界大战,成为战后人类复兴的模板,也是新的世界中心。奥林匹斯收集全世界优秀人才的 DNA,利用基因工程孕育生命,80%的居民皆为生化人,迪娜已故的父亲卡尔作为特警长官,是主要的基因贡献者之一。
奥林匹斯的生化人从基因层面抑制了愤怒、嫉妒等负面情绪,使得城市运行井然有序,但这种极为高效、整洁的市容已接近“水至清而无鱼”的程度,让部分人类从内心深处隐约感到一丝寂静和抑郁。实际上,在奥林匹斯光鲜的表面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危机,一方面,行政院和立法院针锋相对,引发接连内斗,另一方面,随着奥林匹斯不断介入对外事务,各国间谍也在此展开较量,平静很快被打破,一场狂风骤雨就此降临……
迪娜确立了士郎所钟爱的女性模板:短发、干练、充满活力。布里亚琉斯则体现出一种实用主义的机械美学,兔耳和八只眼的造型完全脱离普通人类范畴,却提供了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苹果核战记》最大的特色在于国际化视野,作为主角的迪娜是英国、法国、苏丹三国的混血,皮肤为小麦色,但没有任何日本血统,在日本漫画领域,这种态度并不多见。
感情描写是漫画的点缀,但不是重心
漫画中的男女主角甚至缺乏光环,无论是格斗还是狙击,二者都不是队伍中的最强者,这一点和动画截然不同。漫画走“大背景下的小人物”路线,风格更为大气,ESWAT 这支队伍更像一个闹哄哄的大学堂,海纳百川的方针吸收了世界各地的高手,迪娜在其中的表现只能算中等偏上,亮点不少,岔子也不少,免不了被长官训斥。对于一名 22 岁的年轻特警,在一堆老兵油子面前,她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攻壳机动队》的素子可谓超凡入圣,迪娜从未达到这种境界,她不缺乏自信,但难以长期保持冷静,一旦情况变得复杂,冲动、不安和迷茫都是常态。正因如此,迪娜需要布里亚琉斯的陪伴,让漫画中的感情描写更加可信。
对于 ESWAT 的其他成员,士郎采用白描风格,通过有限的篇幅迅速勾勒出各色配角的形象,体现团队作战的重要性。本作的大气也体现在场景方面,除了奥林匹斯的各色设施,ESWAT 还曾转战美国和法国,战场横跨海陆空,对各类行动均有详细描写,充满了大魄力的电影式分格。
细节决定成败,《苹果核战记》最为人津津乐道之处就是丰富的细节。迪娜惯用右手抵肩射击,导致右肩比左肩略宽,高速移动会遭遇黑视(未经义体改造,不穿抗荷服的人类难以抵抗强大的 G 力),再加上组队攻坚时的各种战术细节,赋予漫画浓郁的真实感。
Land Mate 详细的设定图
本作也是一场机械的盛宴。大型动力装甲 Land Mate 成为绝对的明星,它采用士郎标志性的四臂结构,手臂护甲和机械臂同步的设计可以让乘员迅速熟悉精细操作,快速捡起或更换大型枪械。当然,也有少部分 Land Mate 为了缩小体积或加强防护,采用传统双臂结构。士郎还设计了体积较小、防御力较差、强调通过性的小型动力装甲 Orc,以及更为轻薄、使用纳米技术的人造肌肉服 K-2 Gasium。对于传统兵器,大到飞机、战车,小到步枪、手枪,士郎也逐一设定了大量架空型号,展示体系化的未来战斗。
《苹果核战记》从 1985 年至 1989 年以不定期的节奏推出了四本单行本,士郎的画功也逐渐走向成熟。1990 年的《Databook》作为漫画的设定集,收录了大量地图和年表,士郎还模仿电影界的导演评论音轨,以文字形式对四本漫画的细节进行讲解。专业的模型原型师速水仁司也受邀分析漫画中的各类机械。《Databook》以赠品的形式收录了 47 页新漫画,延续了剧情,1996 年的新设定集《Hypernotes》再次收录 83 页漫画。士郎还在 80 年代末发布两部前传性质的短篇《GUN DANCING》和《PILE UP》,登场角色包括迪娜之父卡尔,以及尚未义体化的布里亚琉斯。
士郎预计在 90 年代完成第五本单行本,《Databook》和《Hypernotes》累计 130 页的漫画原本是第五本的一部分,但这部漫画最终还是烂尾了,随着第五本无限延期,士郎最终宣布冻结《苹果核战记》漫画原作。漫画产业集中在东京,留在神户的士郎连个助手都很难找,何况他还要分出很多精力给插画,并非全职漫画家。随着《攻壳机动队》成为他在 90 年代的绝对重心,《苹果核战记》的烂尾可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Orc 动力装甲的防护力较差,多用于 Land Mate 行动不便的狭隘区域
《苹果核战记》(Appleseed)的标题源自历史上的美国人“苹果佬约翰尼”(Johnny Appleseed),他用毕生精力在所到之处种满苹果树,成为西进运动的传奇人物。这个标题注定了《苹果核战记》是一个播种希望的故事。奥林匹斯存在内部矛盾,但远未达到《黑魔法》的程度,人类与生化人完全有可能和平共存,二者之间的矛盾并非漫画的主题,这一次真正的主题是“人类如何避免自我毁灭”。
掌控奥林匹斯立法院的七贤者表示,人类先天具有自我毁灭的欲望,表层的自我毁灭表现为好战欲,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深层的自我毁灭表现为消费欲,不顾星球的有限资源,无限释放消费欲望,用竭泽而渔的方式榨干地球资源后,人类将走向更为彻底的灭亡。奥林匹斯大量使用太阳能及核聚变,解决了能源问题,却无法解决所有资源问题。七贤者希望通过植入脑部芯片控制人类的情绪和欲望,但如此一来,人类就被扭曲成了生化人,这一计划自然遭到了反对。士郎在《Databook》中给出的答案依然来自太空,奥林匹斯于 22 世纪中叶启动了宇宙移民计划,希望这一次,人类不要重蹈《黑魔法》的覆辙。
《苹果核战记》的短篇前传《PILE UP》
《苹果核战记》与《攻壳机动队》的漫画原作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这是一个多年来让读者关心的话题。按照《Databook》的设定,人类一共经历了五次世界大战,包括短暂但险些毁灭地球的三战(核大战),以及胶着而痛苦的四战和五战(非核大战),《苹果核战记》设定在 22 世纪初,即五战后,《攻壳机动队》则设定在 21 世纪初,即四战后。细节方面,二者也能看出很多一脉相承之处,比如《攻壳机动队》的大型动力装甲 Arm Suit 在结构上与《苹果核战记》的 Land Mate 相似,但因为悬浮系统在 21 世纪初尚未开发完毕,缺乏飞行能力。波塞冬工业集团和下属的塞布罗轻武器公司也在两部漫画中同时登场。《PILE UP》中卡尔的所属单位则是“第 9 公安机关”,这部短篇被士郎称为《攻壳机动队》的灵感原型之一。
然而,在细节方面,两部漫画依然有很多出入:《苹果核战记》的电脑技术相较一百年前的《攻壳机动队》反而退步了,无法制造媲美人类的强 AI;卡尔所属的“第 9 公安机关”也不能直接和《攻壳机动队》的“公安 9 课”画上等号。士郎本人没有解释过这些细节问题,实际上,士郎从来没有正面承认过二者处于同一世界观。这种态度可能是因为版权问题(《攻壳机动队》并非青心社出版),也可能是因为创作《苹果核战记》时尚未构思好《攻壳机动队》的剧情,前后难免出现矛盾之处。况且,二者即使有联系,也仅限于世界观和机械等设定,剧情是相对独立的。
原动力亚细亚公司的台版第三本封面
《苹果核战记》也是士郎正宗第一部进军海外的漫画,早在 1988 年就推出了英文版,凭借国际化视野获得好评。作为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士郎漫画,《苹果核战记》就算不上光彩了,1994 年文化博信公司推出的港版存在大量错译和漏译问题,对读者理解剧情造成了障碍,直到 2007 年,原动力亚细亚公司才推出翻译质量较高的台版。
《苹果核战记》首部动画是 1988 年的 OVA,本片的人物设定、性格和演出风格都非常接近漫画,问题出在剧情方面。限于成本,OVA 长度仅为一话,跌宕起伏的剧情被大幅简化,删掉了太多精彩场面,变得平淡无奇。
AS 04 Dive For You Trailer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pyXDFW2Ivw/
2004 版《苹果核战记》MV:《Dive For You》
2004 年的剧场版《苹果核战记》走全 3D 路线,采用卡通渲染风格。本片的预算仅为 10 亿日元,在 CG 电影中属于较低水准,远不及《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的 157 亿日元。即使以 2004 年的标准来看,3D 制作的角色也不算出众,面部表情略显僵硬。本片真正的亮点在于华丽的机械和战斗场面,监督荒牧伸志擅长机械和分镜设计,Land Mate 炫目的战斗速度感十足,多脚炮台压倒性的体积则堪比哥斯拉,展现 3D 技术的魄力。荒牧原本是传统 2D 动画从业者,投身 3D,看中的就是灵活的战斗场面,他希望凭借十分之一的成本,做出媲美好莱坞的动作片,这也是他监督的第一部 3D 动画。
因为此前士郎正宗的名字已经随 1995 年押井守的剧场版《攻壳机动队》传遍世界,3D 版《苹果核战记》宣布制作后,大批音乐人慕名而来,都想分一杯羹。本片的配乐可谓群星荟萃,由日美欧三地多国音乐人联手打造,其中不乏坂本龙一等大牌。相较华丽的战斗和配乐,本片的故事显然拖了后腿,世界观、剧情和人物被大幅删改,反派以原创角色为主,老角色的性格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水准相较漫画可谓云泥之别。荒牧伸志作为视觉系导演,显然不如押井守重视剧情,也没找到像样的编剧做搭档。不过,作为一部爆米花动作片,这样的素质已经够格,在士郎正宗的改编动画中,本片是最适合新手入门的一部。
其实荒牧伸志对于剧情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续作《EX MACHINA》的剧本草稿由士郎正宗起笔,颇具深度,然而制作中途,海外投资方要求团队大幅简化剧本,对故事和战斗横加干涉,将片子逼成了怪胎。2007 年上映的《EX MACHINA》画面明显提升,卡通渲染的人物建模更精细,表情也更自然,摆脱了僵硬感,技术向前迈了一步,故事却倒退了两部。剧中角色性格变得更加平面化,迪娜和布里亚琉斯的爱情则被演绎成了琼瑶戏,充满了狗血味道,给片子留下各种遗憾。
TV 版《苹果核战记》更是多灾多难,早在《EX MACHINA》上映后,TV 版企划《GENESIS》就被提上日程,很快因为资方纠纷而流产。2011 年,新的 TV 版《苹果核战记 XIII》终于开播,名义上的制作公司是 Production I.G,但实际的渲染工作被层层外包给数十家公司,限于成本,画质很低,重启的剧情又缺乏亮点,成为被遗忘的作品。
AS Alpha 1080P Director Trailer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9a3mM8mo3I/
《苹果核战记 Alpha》导演剪辑预告片
2014 年的《苹果核战记 Alpha》风格大变,放弃卡通渲染,变为写实风,角色、机械、场景的水平接近真人电影。模型精度飙升意味着渲染成本的上涨,为避免超支,荒牧伸志将舞台从奥林匹斯变为破败的纽约地区,打造一部类似《疯狂麦克斯》的废土公路片。新任编剧为玛丽安·克拉夫提克(Marianne Krawczyk),她长年担任《战神》系列编剧,曾获多个游戏界编剧奖。为了配合剧本,《Alpha》的配音和动作捕捉均由海外人士完成,演出风格更加自然,首映只有英语版,日语版变为译制片。制作组还邀请曾在法国外籍军团服役的退伍老兵担任军事顾问,确保角色动作质量。
本片并非前传,而是一个再度重启后的新故事线,尽管片子的舞台是纽约,但故事核心依然是奥林匹斯和波塞冬这两大势力的角逐,Land Mate、多脚炮台等标志性机体也在片中登场,让老观众会心一笑。另一方面,很多剧情缺乏详细解释,让新观众难以理解全部故事。本片并不适合新手入门,推荐对系列的世界观有一定了解后再去观赏,这样才能获得最佳体验。
《Alpha》剧情依然不算出色,但演出方面的进步显著,写实风格也令人耳目一新,获得诸多名家的赞誉。詹姆斯·卡梅隆认为《Alpha》是《苹果核战记》诸多动画中最好的一部,出渕裕、神山健治、佐藤大、水岛精二、虚渊玄、上田文人、松野泰己、山冈晃等日本动画和游戏领域的名家也纷纷对本片给予好评。荒牧伸志十年磨一剑,终于实现了追赶好莱坞的梦想。
Dominion
《Dominion》这部漫画的名气不算大,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却充满意外的既视感。主角尾崎雷欧娜的造型酷似《机动警察》中的泉野明,急躁冒进的个性则更接近太田功。主角的座驾“波拿柏鲁多”是一台类似《合金弹头》的“豆战车”,装备超短身管加农炮和加特林机枪,防御力弱,机动性强。然而,这部漫画的连载始于 1985 年,比《机动警察》与《合金弹头》都要早。
需要说明的是,日版漫画原作标题只有《Dominion》(自治区)这一个单词,《警察战车队》这五个汉字仅仅是台版漫画和 2005 版 OVA 加上去的标题,1993 版 OVA 的汉字标题则是《特搜战车队》,因此这一系列的通用名称应为《Dominion》而非《警察战车队》。
警队的活宝们
《Dominion》的舞台设定在虚构的日本城市新滨市(英文名为 New Port City,因此也被译为新港市),环境污染严重,空气中充满了云雾,这种云雾并非简单的工业雾霾,其中含有大量细菌,因此市民外出时经常需要佩戴口罩,城市外的荒野则逐渐沙漠化。为了改变现状,科学家启动“绿色和平”计划,研究可以在恶劣环境中生存,自带光合作用的生化人,即“行走的仙人掌”。生化人研究完毕后,当局希望对大批普通人类进行改造,将他们的肺部变为类似的结构,改善环境。
虽然世界观比较沉重,《Dominion》的设定却并不严谨,和其他作品也没有直接联系(《苹果核战记》在本作中仅仅是一部漫画,相当于剧中剧),故事走搞笑路线。波拿柏鲁多的造型是小型警车和豆战车的合体,因为新滨市犯罪率超高,警察开始利用战车打击罪犯。雷欧娜出动时从来不给履带套橡胶块,时常对路面造成破坏,然而士郎正宗要的就是这种“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喜剧感。士郎表示,自己对严肃和搞笑题材都感兴趣,作为两部同期绘制的漫画,《苹果核战记》偏严肃,《Dominion》偏搞笑,后来的《攻壳机动队》风格介于二者之间。
反派姐妹花安娜和尤妮凭借人气赢得转正机会
1992 年,士郎开始连载《Dominion:冲突篇》,剧情被归类为平行世界,细菌云雾不再,主角雷欧娜升职为分队长,波拿柏鲁多从雷欧娜的专用座驾变为制式装备。梳着狮子头的机器人姐妹花安娜和尤妮改邪归正,加入警队。士郎最初计划为《冲突篇》推出两部单行本,然而第二本至今廖无音讯,留下又一个烂尾坑。
《Dominion》的知名度不及《苹果核战记》和《攻壳机动队》,但也曾三度被改编成 OVA 动画。由于漫画原作的剧情量很少,三部动画全部走原创剧情路线。
1988 版《Dominion》全长四话,成本较低,战斗场面也较少,保留了漫画原作中漂亮的角色和喜剧氛围,前两话的剧情拖沓,后两话更换监督和剧本后节奏一下子快了起来。故事的重点并非主角雷欧娜,而是身材肥硕的反派头目“武恶”,后两话讲述了他被制造出来的过程,以及他与“绿色和平”计划的关系,让武恶脱离了纯粹的坏蛋形象,变得更为立体。
1993 版《特搜战车队:Dominion》全长六话,武恶这次缺席,安娜和尤妮仍在,继续和雷欧娜保持欢喜冤家的关系,主要反派变为波塞冬工业集团。这一版的成本明显高于上一版,画面明亮,虽然没有使用任何时髦的数字处理技术,但作为一部纯 2D 赛璐珞动画,作画质量较高,角色和机械描绘细腻,战斗场面多了不少,且动作流畅,故事节奏也较为合理,是三部动画里综合质量最高的一部。
2005 版《警察战车队:TANK S.W.A.T.》仅有一话,采用类似 2004 版《苹果核战记》的 3D 风格,不过画质明显差了一个档次。设定沿用《冲突篇》,雷欧娜变为分队长,指挥安娜和尤妮等部下解决案件,故事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小品级动画值得一看。
攻壳机动队
草薙素子
《攻壳机动队》从 1989 年开始连载,舞台设定在 21 世纪初的日本新滨市,但其市容与《Dominion》完全不同,士郎仅仅沿用了一个名字。主角草薙素子是一名无所畏惧的全能女王,个性放荡不羁。巴特、陀古萨、荒卷大辅的灵感则源于英国电视剧《CI5 行动》,算上作为课长的荒卷,公安 9 课的主要成员一共有八名,限于篇幅,剩下的四名角色在漫画中戏份很少,个性也不够显著。标题《攻壳机动队》的含义为“装备攻击型装甲外骨壳的机动队”,指 9 课装备的蜘蛛状思考战车“富奇克马”,这些战车内含 AI,可以载人,也可以独自行动。
巴特与富奇克马
本作的英文名为《Ghost in the shell》,这一理论源于英国作家阿瑟·库斯勒的著作《机械中的幽灵》(Ghost in the machine)。士郎所定义的 Ghost 并非传统概念上的灵魂(Soul),而是自我意识,从这个角度而言,目前人类还没有创造出带有 Ghost 的机械。一个看似具备自我意识的 AI,不见得真正拥有自我意识,即使能通过图灵测试,本质上也很可能仅仅是个高级一点的聊天机器人。很多科学家和科幻作者都认为,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机存在本质上的缺陷,想要制造完全媲美人脑的强 AI,需要量子或神经元计算机。在《攻壳机动队》描绘的未来世界里,神经元芯片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催生出多种具备 Ghost 的 AI,如思考战车富奇克马,以及超级黑客程序“傀儡师”。
电子脑是本作的核心概念,通过手术为人脑加装电子脑装置后,人类就可以直接连入网络,五感和记忆也可以转变成数据。在《攻壳机动队》中,大部分日本人都加装了电子脑,但身体依然是血肉之躯,只有少部分人换装了义体。记忆的数据化,意味着少数能力高超的黑客能够篡改电子脑用户的记忆,不过人类的 Ghost 有别于记忆区,并非普通数据,无法随便操作,强行复制人类的 Ghost 会导致原版人脑劣化或死亡,是法律严令禁止的行为。另一方面,傀儡师这种纯粹的程序拥有 Ghost 级别的自我意识,然而其本质依然是普通数据,虽然可以无限复制,但所有复制品都完全相同。因此,傀儡师并不能算健全的生命形态,它没有变异和进化的能力,这也是它希望和素子融合的原因。素子最终与傀儡师融为一体,新的网络之神就此诞生。
士郎在漫画里绘制了不少妙趣横生的图解,这一条在论述全身义体的重要性
第一部《攻壳机动队》漫画共两本,蕴含的信息量却极大,远远超越了四本《苹果核战记》。在篇幅如此紧凑的前提下,漫画节奏依然松弛有度,展现出士郎创作功力的进步。漫画间隙的注释量大幅增加,这样一来,读者不需要购买单独的设定集也能看到作者的评论。关于义体、AI 等关键元素,注释中给出了大量延伸自现实科技的细节,增强了可信度。这一次士郎描绘的未来也存在不少灰暗之处,角色的态度却相当乐观,显得有些无厘头,但这种违和感被漫画的喜剧气氛淡化了。
《黑魔法》和《苹果核战记》展现了人类与生化人两个群体的矛盾,《攻壳机动队》则展现了人类与机械和程序的融合。这一次,士郎正宗以庖丁解牛的思维彻底解剖人类的肉体和心灵,展现更精妙的哲学和现实意义,让他真正跻身于赛博朋克大师之林。
、第一部漫画完结后,士郎从 1991 年开始连载《攻壳机动队 1.5:人为错误处理器》,喜剧气氛被削弱,基调变得严肃了一些。巴特和陀古萨成为主角,素子用“克洛玛”的化名继续协助 9 课。本作的剧情保持着高素质,也留下很多经典场面。
《攻壳机动队 2:人机界面》于 1997 年开始连载,主角名为素子,但并非读者熟悉的草薙素子,而是荒卷素子,属于草薙素子和傀儡师融合后产生的众多同位体中的一个。相较前两部漫画,本作的口碑下降了不少,士郎把大量篇幅交给虚拟网络空间,全彩画面固然靓丽,滥用电脑高光上色却导致画面略带油腻感。原作漫画就此完结,此后士郎把系列的未来托付给了动画。
《攻壳机动队》今天已经发展成五个体系,即士郎正宗的漫画原作系列、押井守的剧场版系列、神山健治的《S.A.C.》系列、黄瀬和哉的《ARISE》系列以及好莱坞的真人版,五个体系属于五个不同的平行世界,剧情存在一定重叠,但互相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最知名的三大体系中,士郎注重科技,押井注重哲学,神山注重网络心理学。
1995 年押井守监督的剧场版是五个体系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作。押井此前的代表作是《机动警察》的 OVA 和剧场版,作为科幻迷,他给《机动警察》剧场版加入了黑客、病毒、信息战等元素。押井和士郎并非素未谋面,早在 1987 年,二人就曾在杂志上对谈过,《攻壳机动队》的漫画单行本发售后,押井也买了一本。
剧场版的提案是 Bandai 和 Manga 娱乐等资方的主意,这两家公司参与过《黑魔法 M-66》《苹果核战记》《特搜战车队》和《机动警察》等动画的相关发行工作,对士郎和押井都有一定的了解,也通过大友克洋的赛博朋克名作《阿基拉》尝到了甜头,希望再创辉煌。Manga 娱乐的总部位于英国,专门负责向欧美和澳洲发行日本动画,他们为本片提供了三成资金,凭借母公司小岛唱片的关系,Manga 娱乐还找来 U2 乐队打造英文版片尾曲。
押井认为,对于电影这种篇幅有限的影视作品,三大要素中,应该把世界观放在第一位,剧情次之,角色最后。押井希望找一种具现化的视觉风格,显示赛博朋克题材的冲击力,受《银翼杀手》的影响,外景取材选在香港。为了和现实有所区别,团队虚构了一个市容类似香港,但一半泡在水里的新滨市,配上川井宪次的古风配乐,让全片充满了东方风情。
剧场版中的新滨市街景
本片于 1995 年末在美日英三地同步上映,日本的票房平平,观影人次仅为 10 万,英美方面,受限于当地院线的排外主义,Manga 娱乐只能找到几十家小型艺术影院,票房自然也高不了。当然,只看票房,押井的剧场版全部都是亏本的,主要收益源于零售市场。美国的零售店遵循票房主义,不愿对低票房影片大量进货,热门电影一家店摆 20 份,《攻壳机动队》就只有 1 份。即使如此,本片的 VHS 录像带还是登场上全美 Billboard 周间销量榜首,成为第一部登顶的日本动画。零售店很快发现,《攻壳机动队》的进货量虽不大,每次补货都会被一扫而空,遂加大了进货力度。本片上映十年后,在美国的日本动画 DVD 周间销量榜上,依然能跻身前十。
GITS 95 Trailer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eSDODK-oi4/
川井宪次的《Nightstalker》配上无言的画面,成为本片的经典片段
相较本片给海外电影从业者带来的震撼,零售市场的成绩反而显得有些不值一提。詹姆斯·卡梅隆、史蒂夫·斯皮尔伯格等多名好莱坞顶级导演纷纷撰文盛赞本片,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妹)更是身体力行,拍摄《黑客帝国》向本片致敬。《攻壳机动队》成为了继《银翼杀手》和《阿基拉》后的又一部赛博朋克影史经典。
然而,押井守自己对于本片的热情却不高,在他看来,这是一部守成之作。数字化处理在之前的《机动警察》中早已应用,真实和虚幻更是他曾经探讨了十年的老话题,本片的创新元素主要来自漫画。虽然押井被戏称为“原作粉碎机”,但纵观士郎的各类改编动画,本片反而是还原度较高的一部,大部分动作戏和台词都源于漫画,押井改变的主要是角色性格和演出气氛,但精髓相同。在改变风格之前,押井也得到了士郎本人的允许。总之,在押井看来,本片只是一部沿用老思维,历经 10 个月,按部就班顺利制作的改编动画,并没有花费他多少心血,这种观念催生出 2004 年的续作《Innocence》。
《Innocence》的一大主题是“人偶与人类”
《Innocence》在国内普遍被翻译成“无罪”,押井则表示这一标题的含义是“无垢”。本片的剧情灵感依然源自漫画,但细节的区别极大,可以算作原创剧情。场景设计已经摆脱了前作依赖照片取材的模式,幻想色彩更浓,押井大量引用儒家、道家、佛家的语录和意象,将东方传统文化与赛博朋克进一步融合。川井宪次的配乐更为惊艳,老牌歌手伊藤君子的献唱也是一大亮点。
本片的编剧并非押井守的老搭档伊藤和典,而是押井本人。制片人铃木敏夫只提了两个要求:选用伊藤君子的《Follow Me》作为片尾曲,把《攻壳机动队 2》从标题中去掉,只留下《Innocence》(海外版屈服于发行方的压力,未能免俗),此外的一切任由押井守发挥。在这种条件下,押井把本片拍成了个人电影,基本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角色和剧情步入更彻底的象征主义,人物对话引经据典,台词极度掉书袋。
GITS 04 Trailer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jxb-NvdFrk/
伊藤君子演唱的插曲《River Of Crystals》
前作除了两段《圣经》之外,并没有什么台词是引用的,本片的角色时刻连着外部记忆(用电子脑高速访问搜索引擎),人人出口成章。想获得最佳的《Innocence》体验,最好找一个附带引用出处的字幕,一周目专心观赏影片,二周目一边暂停一边搜索引用的详情。问题在于,本片上映时,电影院里的观众看不到带引用出处的字幕,更没有电子脑可用。士郎也曾在漫画中加入大量注释,但他也承认注释过多会影响阅读体验,况且漫画和电影的节奏不同,后者面临的问题只多不少。
实际上,押井并不强求观众理解全部信息,他的目标仅仅是充分表达自己的理念,观众即使无法理解全部信息,也能得到一种享受,一种感悟。《Innocence》如果去掉引经据典的台词,剧情本身可以说是相当直白,看不懂台词不代表看不懂故事本身,登峰造极的画面和音效也值得所有人去体验。
《Innocence》的成本高达 20 亿日元,票房却只有 10 亿日元,这一成绩已经比前作高出 7 倍,但依然无法避免巨额亏损。好在本片延续了押井作品的长卖特色,DVD 销量不错,2008 年的蓝光版推出后,亏损已经被零售市场的收入所填平。
GITS 08 Trailer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4ENkbJ6LbPE/
《攻壳机动队 2.0》复刻的经典片段
2008 年的《攻壳机动队 2.0》是 1995 版的复刻,CG 部分重新制作,色调从青冷变为类似《Innocence》的金色,最终效果褒贬不一。这部复刻更大的价值在于重新录制的声音,场景音效增加了更多细节,傀儡师的声优则从男性(家弓家正)变为女性(榊原良子),体现出“AI 没有真正的性别,听上去像女性的傀儡师也可以和同为女性的素子融合”这一思路,颇值得玩味。
制作精良的《S.A.C.》在 21 世纪延续着公安 9 课的传奇
在押井守通过《Innocence》表达出世理念的同时,他的首席门生神山健治则通过《S.A.C.》表达着入世理念。《攻壳机动队》的原作漫画缺乏对网络心理学的描写,1989 年的电脑网络并未普及,用户数量很少,此外,士郎本人虽然擅长电脑技术,却不喜欢在网络社区泡个没完。作为 21 世纪的首部《攻壳机动队》动画,《S.A.C.》成功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2002 年开播的 TV 动画《S.A.C.》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全剧采用数字化摄影,完全脱离胶片,画面采用当年 TV 作品中罕见的宽屏比例。3D 机械通过卡通渲染与 2D 画面融合,场景描绘也颇为精细。押井守为了保持灰暗基调,刻意去掉了思考战车富奇克马,神山健治的风格明快,将思考战车变为全剧的核心元素之一。士郎正宗这次脱离挂名范畴,以设定协力的身份给《S.A.C.》做出不少贡献。为避免版权问题,士郎给《S.A.C.》设计了新的思考战车塔奇克马,体型紧凑,配上蓝色涂装,更加清爽。每一集片尾还附赠搞笑短剧《塔奇克马的日常》,向漫画剧情致敬。
塔奇克马
押井的剧场版走复古风格,神山的《S.A.C.》则更具现代感,大部分场景干净有序,和现实中的日本相近,只有老街区和难民营等少部分场景保留着赛博朋克式的繁乱。对应新的画面风格,配乐也从川井宪次变为菅野洋子。菅野从立项之初就开始参与《S.A.C.》的制作,甚至对人设和剧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种看似任性的要求,换来的是菅野对工作的全然投入。《S.A.C.》的作曲先于画面独立完成,菅野参考的材料并非动画视频,而是每个角色背后的故事,音乐勾勒的不是具体场面,而是人物的 Ghost,这样的曲目已经脱离了单纯的“配乐”范畴。
GITS Inner Trailer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pwoT1-9CHQ/
《S.A.C.》第一季经典歌曲《Inner Universe》
作为 26 集一个季度的 TV 版,《S.A.C.》的篇幅比漫画和剧场版更充裕,9 课的每一位角色有了更多的表现机会,巴特和陀古萨的戏份明显增加,课长、斋藤、帕兹也获得了担任主角的机会。神山版的演出风格相当于士郎和押井的中和,在严肃和幽默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S.A.C.》这一标题的全文是《Stand Alone Complex》,官方翻译为“孤立个体集合体”,指原本没有直接交流、各自独立的个体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做出相似举动的行为,这一现象也是全剧探讨的主要课题。实际上,网络心理学并非一个全新的独立学科,大量基础理论在报纸和电视时代就已经存在,网络的高速和便捷只是将这些过去的现象在今天成倍放大了而已。因此,《S.A.C.》也需要引用大量前人的著作,但这种引用是显性的,而且相关内容已经完全融入剧情,和《Innocence》那种掉书袋式的处理不同,观众无需搜索《麦田守望者》或《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也能理解全部对白。
本剧播出后,笑面男 LOGO 在现实网络中也曾风靡一时
比起长篇故事,神山更擅长短篇,因此《S.A.C.》的第一季被明确分为两个部分:一半是作为主线连载的长篇“笑面男事件”;一半是与笑面男无关,一集完结的支线短篇单元剧。神山健治邀请菅正太郎、佐藤大、藤咲淳一、樱井圭记等多名编剧,集思广益。相较冗长的主线,短小精悍的支线给了编剧更多发挥空间,灵感一集接一集,神来之笔络绎不绝。
GITS SAC 2ND GIG Opening Trailer Uncast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nqbUV6m_7s/
《GIG》片头动画《Rise》
《S.A.C.》最初的计划是一季完结,在第一季制作初期,临时加入了第二季《GIG》的计划。押井守为《GIG》撰写了剧本原案,故事带有明显的《机动警察:和平保卫战》影子,意象风格也从西方转向东方。《GIG》的结构更紧密,主线更宏大,节奏感更好,支线单元剧也和主线存在一定的联系,整体感更强。第一季整体而言是展望未来的故事,对于背景设定大都选择一笔带过,《GIG》则反其道行之,核污染、世界大战、难民问题等过去埋下的隐患再度浮上水面,故事带有更浓重的现实意义。
《GIG》播放完毕后,2006 年,神山监督了 OVA 作品《Solid State Society》,主题转向困扰日本的两大人口结构性危机——老龄化和少子化,描绘由此诞生的“固态社会系统”与公安 9 课的冲突。作为一部总结性质的 OVA,本片在续写《GIG》剧情的同时,也向之前的所有漫画版、剧场版和 TV 版致敬,充满了各类经典桥段。《S.A.C.》系列动画至此完结,不过神山在半年前表示《S.A.C.》第三季仍有一线希望,但这希望即使能兑现也不是现在,观众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黄瀬和哉担任总监督的《ARISE》系列于 2013 年问世,动画按顺序分为三部分:名为《border》的剧场版,共 4 集,每集 60 分钟;TV 版《ALTERNATIVE ARCHITECTURE》,共 10 集,其中前 8 集由《border》剪辑而成,最后 2 集《PYROPHORIC CULT》为全新剧情;最终放映的是,片长 100 分钟的《新剧场版》。
内容方面,《ARISE》可谓大换血,之前士郎、押井、神山三大系列属于三个不同的时间线,但基础的世界观和背景故事大体相同,区别集中在后续发展方面。《ARISE》的编剧冲方丁急于摆脱前人的影子,问题是三大体系珠玉在前,冲方丁拿出来的故事却只有快餐轻小说水平,高下立判,最后只能靠翻炒经典桥段吸引眼球。当然,往好的方面想,从《ARISE》逊于《S.A.C.》的画面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系列的制作成本不高,权当奶粉作吧。
好莱坞的多家公司早在十年前就打算拍摄《攻壳机动队》的真人版,几轮谈判后,梦工厂于 2008 年取得改编权,但此后的进展并不顺利,导演和编剧多次更换,直到 2016 年才正式开拍。从预告片来看,本作主要模仿押井守在 1995 年的剧场版,也混入了一些神山健治在《S.A.C.》系列中的内容。考虑到几部动画的原班人马都没有参与本作,导演和编剧履历不佳,大部分人都没有对影片抱有过高的期待,如果你想在 2017 年观赏一部更靠谱的赛博朋克电影,还是选择《银翼杀手 2049》吧。
(篇幅有限,更多作品介绍 可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