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大城市在「消费升级」,小城镇和农村里发生着什么?
如果按国内近 30 多年城市化的尺度来衡量消费的变化,到目前为止中国发生了两波半的消费升级。
第一波消费升级是让消费者在城市中发现并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八、九十年代人口流动让城市居民能够满足生活的基本所需的消费,人的聚集让零售业和服务业有了生存的土壤。随着人不断聚集到城市,带来了不同地域间人的交流,南方吃米的人和北方吃面的人能够共同地生活在一个城市。北方人在南方开面馆不用担心没有市场,而像我这种生于南方却喜欢吃面的人能够在广州就吃到全国各地好吃的面条。人发现了自己的所需,然后发现了城市能够提供的所喜欢的商品和服务。这波消费结构的升级是从无到有、从所需到所爱,并随着城市化的过程延续到第二波。
第二波消费升级基于产业升级。城市化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带来了产业的聚集,尤其是东部沿海制造业的成熟以及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成熟的制造业能够让企业在产业升级之中快速从代工的角色转换为品牌的角色,让国内创业公司方便地找到自己的供应链。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使得线下服务的供应有了保障。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下,消费决策主体从家庭转变为个人。电商、团购、各种 O2O 的连接之下,带来了新的消费场景、新的渠道、新的品牌 - 客户关系、新的品牌 - 供应链关系,形成如今这波第二代的“消费升级”。很多小而美的创业公司依托于城市的人口聚集和互联网,面向的消费人群进一步垂直,这类公司往往更加追求高毛利和高复购率,提供更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
城市化在中国的语境下面是“城镇化”,在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官方主导的是鼓励农民就近城镇化。当然现实中,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市场,人总是倾向于到报酬更高、生活配套更丰富的地方去就业。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完成了京津沪宁杭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随着未来大城市生活成本的高昂,劳动力便会选择到大城市周边的经济副中心就业,再到周边城镇……
中国的城市化其实是一个波浪式的过程,“前浪”涌向大城市,“后浪”涌向大城市后回流到周边经济副中心或者一些区域经济中心,最后回流到小城镇。所以,提到消费升级,在大城市形成的“消费升级”浪潮的同时,也会有一波在三四线城市和小城镇翻滚的“消费升级”浪潮,去年大卖的 OPPO、VIVO 属于这波浪潮的受益者。在这些地方,旧有的零售业销售着从广州、佛山、中山由多道经销商批发商转销的商品,价格高但相对品质差。消费供给的转变往往与大城市新涌现的零售和服务转而追求高复购率但面向人群相对垂直不同,三四线城市和城镇企业短期内追求高的人群覆盖和高的复购率,商品和服务品质会比以往有所提升。和大城市不同,消费主体依然是以家庭为主,价格敏感度高。当然这只是简单概括,肯定会有例外。
参考:知乎专栏
回答和题主的问题可能有些出入,因为最近在关注人口迁移对农业的影响,所以大概讲一下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村地区造成的收入和消费影响。
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大约在 6.4 亿,占总人口数的 45% 不到。2000 年农村人口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 64%,从 2000 年至今,农村人口占比下降了 20%。并且,在目前的 6.4 亿农村人口中,大约会有 2 亿人左右进入一二线城市工作。1.5 亿人会到就近的小城市、县城工作生活。造成农村人口大规模外流最直接原因就是收入差异。
目前根据作物和地区不同,平均每亩地的产出收益在 300 元 -800 元之间,我们按照最大值 800 元测算。目前中国有 20.25 亿亩耕地,6.4 亿农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 3.5 亩。按照农作物一年两熟来计算,每年依靠种地的收入是 5600 元(粗略估算,有很多假设不完善的情况)。再对比统计局刚出炉的农民工月均收入超 3000 元的数据,基本去大城市务工 2 个月就能抵在农村一年的收入。
农村人口大量往外迁移,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农业劳动力大幅度降低,农产品产量下降。但是根据下面这组数据我们看到从 78 年以来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并没有降低,反而在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 资讯,摘自德勤农业行业报告)
农村劳动力减少,产量增加。也就意味着单位劳动力的效率在不断上升。下面三组数据分别描述了历年农业合作社数量、土地流转面积、农机总动力的数据。自 2010 年以来,全国农业合作社的数量以每年 30% 以上的速度递增,5 年时间翻了近 5 倍。土地流转面积由 2007 年的 0.64 亿亩增长到了 2014 年的 4.03 亿亩。同时,近 20 年间农机总动力始终保持 4% 以上的增长率。
(数据来源:盈动资本)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报告(2015-2016))
(数据来源:旗讯网宏观数据)
这几组数据说明在中国农业生产环节,土地在不断集中。同时,生产运营正在不断集约化、机械化。这一系列的变化致使在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失的同时,农产品产量还能连续增长。
所以农村人口向外迁移,导致的结果是土地集中到职业农民的手上,并且农产品种植会更精细化、市场化和机械化,留在农村种地的职业农民的收入会越来越高。但是因为人口外流,同时单位劳动力的效率提升,农村不会再有大量的人口(参照发达国家的数据,农业生产人口占总人口的 2%-5% 之间)。所以,农村地区消费能力会越来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