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这是一种可以造成癌症的病毒,但并不需要做任何治疗
最近,有很多关于 HPV 如何治疗的咨询,看来有必要做一下这方面的科普了。
人乳头瘤病毒(HPV),大家应该并不陌生。2008 年,德国的豪森教授因为发现 HPV 导致宫颈癌,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前段时间,HPV 疫苗在迟到 9 年后即将在国内上市的新闻,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可以说,很多人都听说过 HPV,然后就是,恐惧它。毕竟,这是一种可以造成癌症的病毒,而且当年梅艳芳就是死于这种癌症。
既然感染 HPV 会得宫颈癌,那么如果我检查出来 HPV 阳性,就需要接受治疗——这是大家的常规思路,没毛病。
但是,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针对 HPV 的特效药物。
HPV 是病毒,不像细菌一样,用了抗生素就能杀灭。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病毒都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药物。就像当年的 SARS 一样,目前我们人类面对病毒这种最简单的生物,依然毫无办法。
不过,现在确实有很多地方还在治疗 HPV,用干扰素,或者抗病毒药物,或者中成药,治疗 HPV。所以,有必要再次强调,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或者药物,可以有效治疗 HPV。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任何针对 HPV 的治疗,都是过度医疗,均不推荐使用。
HPV 无药可救,那么感染之后就只能等死吗?并非如此。
其实,HPV 并没有那么可怕,发现感染 HPV 阳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多专家认为,几乎所有有过性行为的成人,都曾感染 HPV。虽然多个性伴侣是 HPV 感染的高危因素,不过,即使固定性伴侣,也照样有可能感染。
我们生活的环境当中,其实充满了各种病毒、细菌之类的微生物,即使你把手洗得干干净净,上面也照样有细菌。所以,我们是长期和这些微生物共存的。而只有当这些微生物大量入侵人体,造成某些症状的时候,我们才会察觉到它们的存在。比如,只有流感病毒突破你的身体防线,造成了你的感冒症状时,你才发现原来身边还有它的存在。而事实上,它一直存在,只不过有时候数量不够多,或者还没来得及兴风作浪,已经被你的免疫力给摁下去了。
我们的免疫力就是干这个活的。它每时每刻监控着我们的身体,发现外来物,就会向他们发起进攻,将其清除出体外。
就像感冒一样,HPV 也是广泛存在的,除了生殖道,它还可以进入人体很多器官。我们的身体其实很可能已经和它们打过交道了,它们侵入到我们的身体,然后又被我们的免疫力清除了。只不过你没有什么症状不适,也就没有觉察到而已。
现在,我们做了宫颈癌筛查的检查,在你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特意做针对性的检查,就有可能恰好在 HPV 进入到宫颈,而又还没被免疫力清除的时候,检查到它们的存在。于是,你就感知到了它们的存在。其实,不管你查还是不查,它们是否被你感知到,免疫力清除的个过程是不会改变的。
根据统计,只要是免疫力正常的人,91% 的 HPV 感染,可以在 2 年之内被机体清除出去。
说到免疫力这么有用,可能很多人希望能有什么办法来「提高一下免疫力」了。而事实上,除非你有免疫相关疾病,或者做过器官移植,或者得了艾滋病,否则,对于普通的健康人,你的免疫力就是足够清除这些病毒的,而不需要再额外提高了。
因此,你要相信人体的自我适应和调节能力。虽然 HPV 会导致宫颈癌,但是,即使检查出来 HPV 阳性,也不必担心,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2 年内你的身体都会自动把它们清除出去。
你不需要针对 HPV 做任何治疗。
那么,既然治不了,而且也不用治,那为什么还要查呢?
其实,查 HPV 的意义,并非为了治疗,而是为了指导宫颈癌的筛查。对于 30 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 5 年做一次 TCT+HPV 的联合检查。如果检查时发现虽然 TCT 正常,但是高危型的 HPV 是阳性的,那么这个间隔时间就要缩短为 1 年了。而如果高危型的 HPV 是 16 或者 18 型,那么不管 TCT 结果如何,都需要做阴道镜活检,来明确是不是已经发生了癌前病变。
所以,高危型 HPV 检查,只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一个方法,如果出现阳性,只是之后筛查的策略发生变化,而不是为了让你治疗 HPV 的。
另外多说一句,引起尖锐湿疣的低危型 HPV,同样也没办法治疗。针对尖锐湿疣的治疗,只是对症治疗,而不是治疗 HPV。也就是说,如果疣体面积大,或者有疼痛不适,那么需要针对这些疣体进行药物或者物理治疗;而不是对 HPV 进行抗病毒治疗。
所以,下次再做了宫颈癌筛查,如果发现 HPV 是阳性的,只要不是 16 或者 18 型,而且 TCT 是正常的,那么就不必担心。就当是自己感冒了,大多数情况下,过段时间自然就会好起来,1 年之后再复查就可以了,而不必针对 HPV 进行任何治疗。
当然,要想降低感染 HPV 的风险,也不是没有任何事情可做。目前认为,女性有多个男性伴侣,以及女性的男性伴侣又有多个性伴侣,以及初次性生活年龄较早(<16 岁),这是感染 HPV 的高危因素。因此,安全起见,最好尽量避免。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