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没有了烂大街的打怪升级,这部武侠片反而有了现实意义
《精致的模糊》
中国的功夫 / 武侠片基本相当于日本的时代剧(或称剑戟片),影片所设定的历史背景往往是有意而为,不但要借其背景营造故事,更会凸显出故事背后历史与现代的隐秘联系。近年来有些武侠片的设定更是别有一番味道:有很多武侠片都把背景设定在清代(比如《太极》或《黄飞鸿》系列),这样容易创造出家国恩仇主题,又借清朝处在外来文化(尤其是现代科技)与古老传统的矛盾展示国人百年来的痛苦转型。《绣春刀》则把背景设定在明末,以清流与魏忠贤阉党的矛盾为主线。影片故事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当今的一些社会现实:贪腐、公务员制、屌丝男、草根阶层等等。
正因为这样的设定,《绣春刀》放弃了武侠片惯用的复仇主题,并改写了另一大主题:出人头地。在以往的武侠片中,主角往往是靠武功的升级来提升其身份地位,完成角色的发展演化。但《绣春刀》的主人公从头到尾都没有武功上的提升,其出人头地的目标都是从另一个角度得以实现的:大哥看重仕途经济,二哥想赚钱为喜欢的女人赎身,三弟则是从“贼”变身成官,想洗白身份。
三位男主角的身份是锦衣卫武官,锦衣卫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但在《绣春刀》中,并未把这三个小吏与其名声狼藉的锦衣卫身份划等号。导演将他们还原成了小人物,让其处于被各种政治势力利用后牺牲掉的悲剧命运之中。这不由让我想起另一部武侠片《血滴子》,也是将武侠小说中一向以邪恶、残忍面目出现的传说中清朝雇佣的杀手集团“血滴子”,变成了悲剧式的时代发展的牺牲品。
《绣春刀》对历史背景的展示颇有质感,无论服饰还是器具、武器都称得上精致严谨。但从整部影片来看,这个历史大背景以及背景下的人物活动却都在矛盾和模糊之中:崇祯皇帝要消灭独掌大权的魏忠贤,却又担心搞到“无人可用”的地步;魏忠贤倒台后不急于逃走,却想用钱买来安全;首辅明明感到魏忠贤被杀一事有问题,却又提醒锦衣卫负责人赵靖忠即将验尸;锦衣卫三兄弟说好要走,但每个人都要完成最后的心愿……这里没有了大是大非,所有人都是灰色的。最后导演只好给赵靖忠安上一顶降清的叛国投敌大帽子,才能让主角与反派的最终对决有个更堂皇更容易为观众接受的理由。
从背景到角色身份到故事,这种矛盾与模糊无处不在,这是《绣春刀》独特之处,也是其很多硬伤的根源。作为一部颇不同于传统的武侠片,《绣春刀》只能做到细节精致,整体模糊,也是种无奈的选择吧。
(本文写于 2014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