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马特宏峰(Matterhorn)的攀登难度有多大?

$
0
0

日报标题:左边是瑞士,右边是意大利,我站在两国边界的山脊上

magic桃,阿尔卑斯在召唤

我在 16 年夏天登顶了马特洪峰,算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

# 马特洪峰到底有多难

通常来说,每座山都有多条不同的线路,不同线路有不同的难度。对于一座山来说, 常规线路(normal route)通常是危险和难度最小的那条线路,也是最多人爬的线路。

一条登山线路的难度取决于很多方面,包括但是不限于:长度,坡度,岩石 or 冰雪 or 冰岩混合

阿尔卑斯登山线路的难度评级如下:F(简单),PD(有点难),AD(挺难的),D(难),TD(非常难), ED(变态难)

勃朗峰(阿尔卑斯最高峰)常规路线的难度是 PD。我这次登顶马特洪峰的线路是常规线路,hornli ridge,难度是 AD 左右。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普通人经过合理的训练,爬 PD 的线路没有问题。AD 的路线是业余爱好者能爬的很难的路线了。D 级别的线路需要相当的攀岩和攀冰技巧,体力经验要求也非常之高,自主爬至少 10 条 TD 级别的线路是成为 IFMGA 登山向导的要求之一。

目前登顶过马特洪峰的国人很少,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国人来欧洲登山

# 攀登马特洪峰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攀登前的一周,适应海拔

虽然阿尔卑斯的山峰绝对高度不高(马特洪峰 4478m, 勃朗峰 4809m),但相对海拔还是很高,因为山谷里的小镇的海拔通常不到 1000m。如果不适应海拔直接攀登 4000m 以上的山峰必然会受到高反的影响。适应海拔这对于马特洪峰这种‘技术性’较强的山峰是很关键的。

我本人在爬马特洪峰之前进行了 6 天登山训练,顺便爬了勃朗峰,下面是这 6 天训练攀登的照片:

1. half traverse Breithorn,马特洪峰附近的一座山峰

2. Petite Aiguille Verte, 8 月份下大雪,冰岩混合路线

3. 从 Aiguille du Midi 下来

4. cosmiques ridge

5. cosmiques ridge

6. cosmiques ridge 的‘新’路线...传统路线人太多,guide 带我找了一个更难的...

7. gouter hut 的日落

8. 站在勃朗峰顶(阿尔卑斯之巅)看日出

9. Breithorn

攀登的前一天

从 zermatt 坐缆车到黑湖,然后徒步 1-2 小时到达 hornli hut 吃晚餐 + 过夜。在这个高山木屋过夜的人基本都是来爬马特洪峰的,大家身材都很好,一看都非常 fit,哈哈

徒步去 hornli hut 的路上遥望马特洪峰

hornli hut 最近刚刚重新装修过,非常新,楼下的餐厅风景一级赞

这是房间里的样子,在阿尔卑斯的高山木屋都是多人间,但是很干净

这天下午,我先自己探探路,走了最开始的一段试试。实际上,最开始就是一段这样的垂直岩壁,虽然不是很难,但穿着高山靴背着背包爬这样的路线,还是不简单的... 这个路绳是为了让大家快速通过,要不然一开始就会出现排长队的情况

欧洲的高山木屋(mountain hut)的晚餐都是三道菜,下面这个是主菜,味道不错

晚餐的时候会和 guide 一起吃,我爬马特洪峰的向导叫 michal,我之前就认识他,他曾经是斯洛伐克滑雪国家队的,后来成为了 IFMGA 认证的高山向导,神奇的是他爸爸也是马特洪峰的 guide....

攀登当天

凌晨 4:20,外面还漆黑一片,但高山木屋的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hornli hut 的原则是所有人不得早于 4:20 出发,当地的向导会排在队伍的前面。这些规定听起来很不合理,但其实非常非常有必要,因为当地向导对于路线最熟悉,而且攀登的最快,走在最前面攀登不会带错路。

前一天晚上我并没有睡的很好(通常在高山木屋都很难睡的很好,尤其是海拔比较高的木屋),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吃了点面包,喝了些红牛,竟然感觉肚子不舒服,当时感觉肚子里有一股气让我很难受。当时真的是非常绝望,为了这一天准备了这么久,最关键的日子竟然不舒服。

我和 michal 说,我肚子很不舒服,michal 只是说我们走走看,可能走着走着就好了,当时的情况也只能这样了。

4:20am 所有人都准时出发,我和 michal 排在了队伍中的第 10 组的左右,出发之后所有人都健步如飞,这就是攀登马特洪峰的节奏,所有人必须 fast fast fast

我们到达 Solvay Hut 的时候大概是 5:40am, 天空微微变亮。Solvay Hut 是这条线路的中间点,是一个紧急避难的高山木屋,在非意外情况下不允许住人。

从 hornli hut 到 Solvay Hut 这一路都是在黑夜下攀登的,虽然不是特别陡,但很多地方还是必须要手脚并用。我紧跟着 michal 一路超车,到了 Solvay Hut 的时候我们前面只有三组人了。

从 solvay hut 开始,因为天已经开始微微亮了,我把 gopro 放到胸前开始拍视频。向上攀登的一路上都没有用手机拍照,因为根本没有时间,我们必须快速的爬爬爬

下面这大部分都是 gopro 视频的截图,solvay hut 之后的第一段岩壁,蛮陡的,从攀岩上来说难度大概 4+ 吧

从 solvay hut 又爬了大概半小时,路线上开始出现冰雪,我们需要穿上冰爪,这时候太阳刚好冒出来一点点 :-)

太阳出来后 michal 也特别开心,哈哈

我在穿 crampon 的时候顺便拍到了后面的人攀登的画面。从这两张图片就能看出,马特洪峰并不是一个靠走就能登顶的山,一路都需要‘爬’

整个攀登线路都非常陡,暴露感非常强

这一段是完全垂直的岩壁,好在有很多好抓的手点和脚点,但必须要适应穿着冰爪攀岩的感觉

最陡的一部分是有路绳的,主要是为了安全考虑,因为在暴露感这么强的地方真的不能犯一点错

这张图能看到远处的救援直升机在巡逻

顶峰之前最后一段冰岩混合路线比较陡,感觉没有尽头

无尽的攀登之后,突然发现前方是万丈悬崖,总算爬到了山顶的山脊,快要登顶了

7:20am, 站在马特洪峰山顶的那一刻成就感非常强烈,因为一路爬上来真是很不容易,3 个半月的准备没有白费。

我和 michal 用了 3 小时登顶,是那天第三组登顶的队伍。虽然成功登顶,但对于整个攀登来说只成功了一半,还要安全的下撤,大部分意外都是发生在下撤途中。

在山顶停留了不到一分钟,我们就开始下撤。一切都是为了安全考虑,在山上停留的时间越久,遇到危险的可能就越大。michal 问我要不要拍张照片,我说不必了,因为我觉得我还会再回来。

左边是瑞士,右边是意大利,这个山脊就是两国的边界

下山的路更加难走,直接面对着这么陡的坡,不能犯半点错误

绝大部分来爬马特洪峰的都是要请高山向导(mountain guide),除非你真的非常非常牛,而且对于路线熟悉

有些路段实在是太陡峭,下攀很危险,这种路段 michal 帮助我 abseil(中文叫'绳降'?)。

需要说明的是,我当时 abseil 的经验非常有限,不应该双手抓着绳子的,应该松开绳子身体放松,看后面的路线

在下攀的过程中,michal 要求我尽量面朝山下。在比较陡的地形下,下攀的时候面朝山上会‘感觉’更安全更容易,但致命缺点是太慢。马特洪峰的攀登对于时间要求特别严格(具体原因后面会说),所以下攀的时候一路面朝山下,不能恐高,必须时刻专注。

下面都是 gopro 视频截图,gopro 的广角会让坡度看起来没那么陡,实际情况比图片看到的还要陡很多

10:20am 我和 michal 回到了 hornli hut,总算松了一口气。登顶用了 3 个小时,下撤用了 3 个小时。我们是当天第 3 组登顶的队伍,第二组下撤回 hornli hut,超水平发挥了 :-)

回到 hornli hut 后请 michal 一起喝一杯啤酒庆祝一下,正在晒着太阳的时候,发现直升机从马特洪峰上面分三次救援下 N 个人....我对此非常惊讶,因为那天天气非常好,没想到山上还会发生事故。michal 对此见怪不怪,因为直升机救援在马特洪峰是很常见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让我一直快快快的原因。尽快下山尽早安全,在山上停留时间越久遇到危险的可能越大,这个危险可能是其他登山者造成的。

再次感谢过 michal 之后,我就自己下山了,michal 明天还有其他客人,他会继续住在 hornli hut

下山的路上总是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马特洪峰,虽然刚刚从山顶下来,但一丁点‘征服’的感觉都没有,和山比起来,人实在是太渺小了.

回到 zermatt 后再次遥望一下马特洪峰!

下山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饿,回到小镇上想要立刻吃吃吃,在瑞士这么贵的地方,可以放开吃又不用等半个小时的就是麦当劳啦!一个人吃一份双人套餐,5 分钟之后番茄酱都没剩下一点

攀登的部分到此结束

#马特洪峰的难点在什么地方

我觉得最主要的难点在于: 攀登者必须能够非常快速的攀登,体力要求很高。

如果 9 点钟还没能登顶,下撤的时候就会有危险,因为 10 点钟左右气温就蛮高了,山上的冰雪会融化变软,在那么陡的坡上很容易滑坠,后果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登山通常要半夜出发。另一方面阿尔卑斯山区下午通常会变天,尤其是高海拔,下雪下雨乌云密布都很有可能。通常来说早上天气最好。

很多人请了高山向导,但是刚爬到一半被向导命令必须下撤。因为从前一半来看,如果攀登者的速度不够快,向导是不愿意继续攀登的,向导们经验丰富,安全意识非常强。

马特洪峰的另一个难点在于全程需要手脚并用,不同于很多入门级山峰,只靠‘走’就能登顶。这就需要攀登者有基本的攀岩训练,上肢以及核心肌肉的训练。

# 为了攀登马特洪峰,我是如何准备的

2016 年 2 月份 我在 off piste 滑雪的时候膝盖受伤,之后两个月没有进行任何运动,身体状态跌倒了谷底。从 4 月末开始,恢复运动,为夏天的登山计划做准备。

在训练前期,我做了很多研究,研究如何高效的准备登山,看了几本书,研究了很多网站,看了很多 youtube 上的视频。我觉得帮助最大的是网上的一片文章 how to train for mountaineering。另外经常看看 youtube 上其他人爬马特洪峰的视频给了我无限动力,因为真的是太酷了。

简单总结一下我的训练方法:1. 工作日交替进行跑步,爬楼梯和室内攀岩 2. 周末尽量真正去山里爬山 3. 适当的休息

1. 跑步和爬楼梯都是有氧训练,主要训练腿部肌肉,心肺和耐力。跑步的话我一般至少跑 10km,不会多于 25km。

对于登山来说,其实爬楼梯比跑步更有效,因为爬楼梯和爬山用到的腿部肌肉基本一致。爬楼梯另外一个优点是强度可以很大,我一般训练的时候尽量一步迈两个台阶,累了之后改成一个台阶,过一会再变成两个台阶,这样可以一直保证很高的心率。我所在公司一共 14 层楼,我一般从底层爬到顶层再坐电梯下来,往返 10 次左右,中间不休息,后期会穿着登山靴背着装满技术装备的背包爬楼梯

对于爬马特洪峰这种比较“技术”山峰,攀岩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帮助的,我一周会去两次攀岩馆,前期提高基本技术,后期注重耐力训练。爬马特洪峰的时候一多半时间都要手脚并用,虽然只有最后一个小时特别陡,但是核心力量,胸肌,肩,手臂(小臂 + 大臂)很关键。虽然完全不会攀岩原则上也可以跟着向导爬马特洪峰,但是会困难很多很多.

2. 就像 how to train for mountaineering 说的那样,you need to climb mountains to train for mountaineering(你必须通过登山来训练登山),城市里的训练永远无法替代在山里的时光。我在这三个月里基本每周末都会出去爬山,包括如下:

  • 苏格兰高地爬山三天
  • 罗马尼亚爬山露营三天,爬了一些没有 trail 的山
  • 保加利亚爬山两天,保加利亚最高峰附近的山脊 traverse 很像马特洪峰的 hornli ridge
  • 威尔士北部山区我去了两个周末,一次自己爬,一次找 guide 学户外 scrambling 和简单的 rock climbing
  • 斯洛伐克最高峰, 和 michal 一起爬的,和 matterhorn 蛮像的一座山,但没那么高
  • 意大利最高峰 Gran Paradiso,难度 F
  • 德国最高峰 Zugspitze via Höllental
  • 奥地利最高峰大钟山 Grossglockner ,难度 PD
  • 阿尔卑斯最高峰 勃朗峰 Mont Blanc,难度 PD
  • 伦敦附近最陡的小山坡,落差 100 米但是很陡,背着包上下 10 次 :-)
  • 3. 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我觉得特别累了的话就会休息一天,一周休息不会超过两天

# 攀登马特洪峰需要哪些装备

最主要的是:

  • 头盔(时刻都要带!)
  • 冰镐,普通冰镐即可,马特洪峰 hornli ridge 不需要技术冰镐
  • 冰爪,普通冰爪即可,但要有前齿
  • 登山鞋,必须是专业登山鞋(能卡冰爪的),不能是徒步鞋,欧洲大部分山不是很冷,B2 的即可,不太需要 B3 的
  • 背包,我用始祖鸟的这款,不管是登山,滑雪
  • harness, 需要自己有,绳子及其他装备 guide 会有
  • 水,至少 1.5L, michal 建议我把水和红牛兑在一起装在瓶子里,有能量
  • 零食,高热量,如巧克力
  • 登山裤,马特洪峰不冷,而且时刻在快速移动,普通攀岩裤即可
  • 登山的衣服,吸汗的 base layer 必不可少,middle layer 根据温度随时穿,shell layer 用来防风也必不可少

# 攀登马特洪峰一定要请高山向导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肯定要求向导的,因为真的很危险。目前来说马特洪峰山一共死亡了 500 人左右,每年都会有若干起死亡的事故,受伤的就更多了。

在我攀登马特洪峰前一周还有两个英国人冻死在了马特洪峰上,他们攀登速度太慢,最关键的是没有及时放弃,天黑了还被困在山上,夜晚直升机没法救援,只能被冻死。这样的新闻每年都能看到...

在 summitpost 上还看到了这样一篇非常让人伤心的文章,一个登山者眼看着旁边一个独自登山的人从马特洪峰上滑坠 1000 米,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希望想爬马特洪峰的朋友都看看下面这段文字,一定要谨慎,不是 ueli steck 这种级别的大牛就不要想着 solo 了。

如果你还不知道什么叫 running belay 就更不要不请向导去爬马特洪峰了,生命可贵。

# 攀登马特洪峰之后我有什么改变

更喜欢登山了!

攀登过马特洪峰之后我本来打算请 guide 爬艾格峰(eiger)的(难度 AD+),后来天气不好,只能取消了。后来我自己爬了 eiger 旁边的僧侣峰(Mönch)和少女峰(jungfrau),这两座山的难度都是 PD

对于我来说,下一步的目标并不是和 guide 一起爬更难的山,而是能够开始自主爬一些‘技术型’的山峰。

站在 Mönch 的山顶

爬 jungfrau 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好,大部分时间在云里...

爬过马特洪峰之后的另一个改变是彻底喜欢上攀岩了,为了爬更难的山,必须要把攀岩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 在欧洲登山和国内登山的区别

虽然没在国内真正的爬过雪山,但我还是在一些户外论坛上看过很多国内爬山的帖子,我觉得在阿尔卑斯登山相比于在国内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 作为现代登山的起源地,阿尔卑斯有着无数的登山木屋(mountain hut)。在阿尔卑斯登山的行程通常是第一天徒步到登山木屋,吃晚饭(前菜 + 主菜 + 甜品),睡一觉,第二天凌晨出发登顶,中午的时候已经下撤到安全区域。这就意味着登山者不需要带着帐篷和炉头等生活用品,可以完全专注于攀登本身,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吃的好,睡的香,一点都不自虐
  • 阿尔卑斯的登山向导都是 IFMGA 认证的,攀登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不得不承认的是国内和国外的登山水平差距还是太大了,(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中国人爬过欧洲的三大北壁,至少要 lead 10 条三大北壁这种难度的路线是成为 IFMGA 向导的必要条件之一。
  • 相比于国内,在欧洲登山并不贵

有计划夏天来欧洲登山的朋友联系我吧,微信 raining-peach

我攀登马特洪峰的视频 ^_^

优酷视频链接: Matterhorn 马特洪峰 - 在线播放 - 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youtube 视频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1HVCmfYnlU&t=182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