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大家都想过得好一点,于是方便面厂商的日子很难过
康师傅。
说到快速衰落的公司,16 年一定要投康师傅一票。作为国民快消品牌,康师傅衰落速度之快,可能远超大多数人的想象。话不多说,先上数据:
上图是康师傅连续三年的年中财报数据。可以看出,康师傅的营业额已连续两年以百分比两位数的速度迅速下降;而对于企业最重要净利润,15 年已下跌将近 20%,16 年更是暴跌了 66%,几乎是断崖式下跌。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进一步拉长到 2011 年,可以看到康师傅这五年来的衰退速度相当之快:
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净利润,康师傅近年来可谓是节节败退。营业额五年来勉强原地踏步,净利润则加速缩水。公司业绩败退,同样也反映在康师傅的股价上:
康师傅于 1996 年 2 月 5 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在 2011 年之前的 10 年时间里股价涨幅超过 20 倍,2011 年年底成功入选恒指成份股,股价一度高达 26 港元。然而 11 年以后,股价随业绩跳水,16 年 6 月跌至 6.4 港元,据 11 年股价高点已下跌 75%,同年 9 月康师傅被剔除出恒指成份股。据统计数据显示,这 5 年内康师傅市值总计跌去逾 900 亿港元,且前景更加不明。
康师傅的快速衰落,一方面在于卷入旷日持久的食品安全危机。食品安全问题可谓是大型快消企业的命门,2014 年年中台湾顶新黑心油事件爆发,尽管作为顶新集团下辖的台湾康师傅并无涉及黑心油生产,但负面事件持续发酵且波及大陆市场(如台湾导游揭露康师傅内幕事件),对康师傅品牌影响十分负面,最终台湾康师傅于 2017 年 1 月 1 日宣布解散(台湾康师傅自 1 月 1 日解散 不再生产销售方便面 )。
另一方面,康师傅在同业竞争中逐步劣势也是原因之一。作为康师傅最大的竞争对手,统一集团以老坛酸菜牛肉面为支点步步蚕食康师傅市场份额,无论是在产品创新还是市场营销,康师傅近年与统一的竞争均处于守势(这点在知乎上有精彩讨论,详见如何看待统一和康师傅在老坛酸菜牛肉面这个细分领域的营销竞争?有哪些营销方法值得学习? ),进而导致主营业务方便面市场份额逐年下降,龙头老大地位动摇。
上图为康师傅与统一方便面市场占有率历年变化,可以看出统一的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六年占有率翻了一倍;而康师傅市场占有率在勉力维持至 13 年后开始下滑,16 年下滑进一步加速。康师傅与统一的此消彼长,一目了然。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快消市场整体趋势及消费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方便面以其物美价廉成为众多工薪家庭最普遍的快消食品,小时候能吃上一碗方便面是难得的美味,在广大农村地区方便面甚至是营养品一般的存在。但近十年来,随着国人消费水平的提高,方便面早已不复当年辉煌,曾经的“物美价廉”变成了现在的“垃圾食品”。尽管如今方便面的口味越来越丰富,厂家也尝试推出高端产品,但方便面食品“不健康”、“没营养”等标签却始终挥之不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食品的营养而非价格,即所谓“消费升级”。据调查,我国方便面消费量已是连续第四年下滑,而且下滑还在继续。而作为方便面龙头企业康师傅,没有敏锐把握住此次“消费升级”转型,自然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从消费者类型来看,在校学生与农民工是方便面的两大消费主力。对于农民工群体,省时间价格低的方便面是务工之余的不二之选。但我国农民工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然过去,据统计显示,随着生育高峰的过去,人力成本上升,我国农民工群体已近饱和:
而另一大消费主力——学生群体,则转投 O2O 外卖的怀抱:
外卖 O2O 模式在 15 年迅猛发展,学生群体功不可没。十年前,吃泡面打游戏还是许多大学生深夜常态;而现在,简单快速的点餐平台则是更好的选择,种类齐全口味各异,下单立等送餐上门,尤其是北上广深一线的高校学生,已经越来越少在寝室囤积方便面一类的快消食品。不止针对学生群体,在 O2O 外卖的冲击下,方便面迅捷、廉价、美味三大优势已越来越小。两大消费主力一个饱和一个流失,康师傅想保持业绩增速基本无从谈起。
对于康师傅来说,丑闻危机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过去,与对手的竞争劣势也可以尽力调整甚至逆转。但是市场整体结构及模式的变化,将会对康师傅造成持续且难以挽回的巨大冲击,最终动摇其根本。目前来看,康师傅前景凶险,衰落似已不可避免。康师傅的衰落再次重演了商业市场本质的残酷:无论公司看上去多么强大,抓不住转瞬即逝的机会,不转型,只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