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一周之内真的能摸清一个行业吗?如果能,该如何做?

$
0
0

日报标题:做过咨询与投资,这是我快速了解一个行业的方法

何明科,不写程序的数据工程师不是好产品经理

毕业后就从事战略咨询,服务过电信、汽车、家电等多个行业的客户。然后又加入投资大军,投资或深度调研过互联网、农业、饮料、新能源等行业。最后又投身到互联网大潮,视频、游戏、大数据、二手车及互联网金融等方向,都亲手运营过。按照题主及各位答主的争论,自认为是有些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摸清一个行业是有程度之分和深度之分的:是能和业内人士侃侃而谈,到给予建设性意见,或者看清趋势及判断团队扔钱投资;还是能亲自上手,成为这个行业的基层、中层、高层甚至是创业者,默默在行业内奋斗?从前者过渡到后者,有各种各样的体会。

回到题主的问题,一周内摸清一个行业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短期内了解一个行业达到咨询顾问或者投资经理的及格线水平是可能的,至于是一周还是一月,取决于天赋、积累和方法。

下面着重介绍如何在短期内初步了解一个行业的方法及系统性的思考。

如之前在回答(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提到的,对于一个行业的了解,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然后再超维思考和降维打击,如下方的树状图的上半枝所述。因此及格线的定义,大概是描点差不多,对于行业的宏观和微观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和人聊天不至于懵逼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市场规模、核心驱动、政策环境、上游态势、目标客户、竞争形态、各种模式、重要人物、行业术语、核心指标等等;然后逐步升级为从点到线的过程。

要提高描点的效率和收益,第一个窍门是心怀模型去收集数据点。下图中的 SWOT 分析框架和波特五力模型,都是常用的了解一个行业的框架,按照这些框架系统性得去描点去填充,就不会有重大的知识体系的缺陷或遗漏。

第二个窍门是提高数据点的质量。如同做学术,初步了解或入门一个领域最好的方式是阅读几篇引用数最多的论文综述。了解一个行业往往需要在互联网做桌面研究(Desk Research),因此找到几篇权威的文章能够大幅提高效率。优质的论文综述与行业综述都有相同特点:信息完整且错误少、数据翔实、思路清晰甚至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该领域的框架或角度。在入行二手车时,就发现业内基本没有一篇好的行业综述,所以只好在充分了解这个行业后自己写一篇(二手车敢问路在何方? - 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争取为后人造福。

随着百度的搜索质量每况愈下,现在搜索一些行业的基本知识或者权威分析,我已经直接去知乎,避免在一些毫无干货的软文或者推广链接上浪费时间或者走上歧路。另外,直接访谈一些行业专家也是捷径。但找专家是个痛点,之前的方式是通过 1 度或者 n 度关系来找,后来有了专门找专家的 toB 付费服务,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基于互联网的问答也轻量级到可以为个人服务。

第三个窍门是花时间从事资料收集后期的整理、归纳和提升。在另一个回答中(知乎上的高质量回答提供者们是怎样搜集资料的?)提到了若干技巧,包括:系统性得归档、加标签、提取干货及边收集边归纳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收集资料的技巧及后期处理,才能让这些外界的他人的知识点固化为自己的知识点,或者在需要使用时,能迅速找到。

下图是为每一篇收集的文章加上标签便于日后搜索。

下图的左半部分是用 Evernote 收藏了清科最近发布的一篇关于中国股权投资(2006-2015 年)的报告,有用但冗长,然而对我有用的只有那些数据和图表部分。于是利用工具将其中的数据部分整理出来并画成炫酷的表格,而且可以在微信上分享。当以后需要这个数据时,就可以直接拿出来使用,而且方便再加工,比如添补上 2016 年及往后的数据。

下图是广泛阅读感兴趣的某话题之后,去除水分而把最核心的干货整理和归纳在一起,便于记忆和日后使用。下图是平时不断收集、更新和归纳的两个话题:一个是商业类的,关于被下课的创始人级别 CEO;另一个是技术类的,关于正则表达式。

接下来是从点到线甚至由线及面的过程,路程将更加艰辛。归纳总结、连线比较及深度思考将更加重要,而不再是简简单单得信息收集和整理,因为只有这些互有练习的记忆点才是知识,才能为我所用。在回答(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中其实有不少阐述。

另外在回答(初入金融行业,如何进行实用行业研究与行业分析?)中,举了一个完整的案例,叙述怎么连线还增加对一个行业的理解,包括:国际间比对研究来连线,行业内各要素比对和互动来连线等等。连线的简图如下。

在此简单分享一下能够刺激思考和加速连线或者成面的窍门,仍然是多和真正的行业专家进行深度和开放的探讨,多用第一原则或者跳出现有维度思考问题。另外在讨论或者学习过程中保持开放心态很重要,曾经和几个投资人讨论二手车的问题,发现他们会根据之前的信息积累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框架然后用此框架百年不变得来评估各类目标公司,这就似乎是刻舟求剑了。

更多文章请到数据冰山 - 知乎专栏
更多回答请到何明科的主页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