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如何学术地过圣诞节:盘点圣诞特刊不正经の正经论文

$
0
0

日报标题:圣诞节一到,正儿八经的学术期刊也「不正经」了起来

赵思家,UCL神经科学本科、计算机硕士、博士在读
严格说来这篇不应该放在神经科学这个专栏里,但大家也应该很感兴趣科学家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论文吧。

作为正儿八经的医学 journal: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平时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而每到圣诞节,科学家的死不正经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The bmj 每年圣诞节都会出一篇特刊,一水的搞笑论文,但都是正儿八经的论文哦。

譬如说,2005 年的圣诞彩蛋特别有名,叫「那些实验室中消失的勺子」。如果是在研究所里工作的,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会心一笑。因为每天我们需要喝大量的茶和咖啡,而厨房里的勺子似乎永远都不够——这成为一个阻碍和困扰科学家日常工作的一大谜团。

这里插入个我们研究所的段子。以前研究所里是没有公共餐具的,有天有个教授实在受不了了,买了 100 根超级丑的那种塑料把手的金属勺子(如下图)。然后他给所有人发了一个邮件,原文我找不到了,大概是:「请自行使用这些勺子,但是我已在这些勺子上设下诅咒:如果你带一根勺子回家,你的研究数据将会没有任何显著性而你的 paper 将会被拒收。」

说到这里,旁边一个师妹,一副哭丧脸看着导师,说是白色把柄的吗?导师睁大双眼,难道你带回去了!?师妹点点头,问毕业还有戏吗?(大笑)

除了 bmj,也有其他的正经杂志有发 Christmas issue,但都不如 bmj 有名或是如 bmj 这样每年都办。神经科学里比较有名的一篇圣诞彩蛋是 Trends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发的「最有意思的大脑区域在哪里?」。最有趣的是和决策相关的大脑区域,最无聊的是体感皮质区。

这个论文的结论也有很多可以聊的,可以看出现在神经科学领域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也能看出 Cell Nature Science 这些顶级科刊的选文偏好:做什么话题更容易在顶级科刊上发文章?等等。不过这些就由大家自己去阅读后私下讨论了。

可惜神经科学中这种文章不多,一方面 peer review 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另一方面能发这种文章的必须是大牛,属于那种这个 journal 上发文不需要审核的那种权限。譬如上文中的 Timothy Behrens.

上面这篇文章还有个很搞笑的彩蛋,在论文最后的 Acknowledge 里,作者写道:

We would like to thank Karla Miller for sleeping late one morning, leaving Tim and Steve a bit bored;...
这里要感谢 Karla Miller,有天早上他起晚了,让 Tim 和 Steve 在等他的时候感到有些无聊...

废话这么多,其实是因为今天我想 present 的论文,我两句话就可以解释完(上面废话都是为了凑字数)。

而今年特别受到瞩目的圣诞彩蛋绝对是这个。

翻译的话,大概是《抓住它们!论 Pokemon GO 和年轻人的身体活动》,作者一水的哈佛大众健康系的(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精灵宝可梦,走你」(Pokemon Go, 以下缩写为 PG)在 7 月上市的时候,彻底火了一把。至今下载量超过 5 个亿。很多人认为这个游戏能够鼓励懒惰的人们出门去多走路。

那么,港真,PG 真的能让人改变习惯多走路吗?

这个调查的结论是,不能。虽然在安装 APP 后第一周多走了 1000 步,但在 6 周后玩家的步行数回到正常值。

但如果我们来仔细看看它是怎么调查出这个结论的,就会发现这个结论有很大的局限性。

研究人员使用了亚马逊线上调查数据库 Amazon Mechanical Turk (MTurk)。这个数据库中有超过 50 万的被试者,他们通过完成研究人员在这个 MTurk 上发布的实验任务来得到一些补助。其实就是个挣外快的好方法,而对于研究人员,也不用去到处找人求人完成自己的调查问卷。基本上扔到 MTurk 上,过段时间来「收割」数据就可以了。

调查中,他们收集了 1182 名 18-35 岁之间的 iPhone6 系列使用者的苹果官方自带 APP「Health」里的数据。其中有一半安装了 PG,在这些下载了 PG 的人中,研究者设定了一些基本的删选条件,譬如说,必须要达到入门 Level 5 级别、必须要提交 App 下载时间(手机截图就可以了)等等。

这张图很清晰地显示了上面的结论。

另外,所有人还被询问了各种问题,包括身高体重、收入、教育程度、居住的地区(用来看是不是适合行走的社区环境)等等。所以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数据。

(1)相比于不玩儿 PG 的人,玩 PG 的人,更胖、更穷、教育水平更低(戳心三连发)。

(2)90%的人在 PG 上市后三天内下载。

虽然这个论文写得很好,使用的统计方法也很规范,值得学习,考虑的各种因素也比较全面。但也正如上面提到的,我认为这个结论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也是最明显的,就是有强烈的地域限制,这仅限于美国。我想在英国和日本,这个结论会截然不同,因为在这两个国家,公共交通是主要的出行方式。我们大多需要走超过 4000 步每天。他们的数据中也显示了,超过 75%的用户是「出行主要工具为私家车」。那么并不意外的是,玩 PG 基本上得专门去走路。而如果本来出行就靠公共交通或是行走的人,PG 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额外的 reward,让我选择稍微绕路一点的路线。

如果这个研究的研究人员能够按照居住地区,再来做一次调查,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譬如专门选择纽约,比较一些 suburb 的区域。或是在英国调查,比较伦敦和住在伦敦卫星城 Amersham 大多需要开车上班的人。

其次,也为更重要的一个因素,PG 的热潮很快就退去了。这里的六周,表明的并非「改变身体运动习惯」,而是「对 PG 的热情」的减退。当我不再玩儿 PG 了,自然就不会再去专门绕路,多走那些路。

虽然 PG 的新颖性说实话根本惊艳不到我这种游戏老司机,而且 PG 的热潮退却无法避免(加上现在外面冷飕飕,谁想出去走来走去啊!),但令我最高兴的一点是,连我导师这样对游戏深恶痛疾的人也对这款游戏充满热情,以前我一提到游戏相关的研究她就兴致缺缺,现在她主动问我相关的研究。

欧~ 游戏神经科学,走你~

————真实小剧场———— 导师:思家,要不要一起出去走走。 我:……您又要出去抓皮卡丘吗? 导师:嘿嘿嘿,再抓两个我就能升级了。 我:不要,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工作。 (导师带着一副「怎么有你这样的熊孩子」的表情离去)

总的来说,专门写一篇盘点这些营养不高的圣诞节特刊,主要是想分享一下科学家的幽默感。

科学不是一个专业或是一种职业。它是一个承诺,毕生用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它是一种忠贞,不断地通过实验与观测去搭建知识和解释宇宙。

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我们也会用这样系统的方法去检验它。

这就是科学啊。

这勺鸡汤算是送给大家的圣诞节礼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