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关于「恋爱」中那些的经济学原理

$
0
0

日报标题:春节还有 36 天,催婚的亲戚们马上就要抵达战场

广羽人彡,北美精算师 / 公众号:保乎笔记(baohunotes)

很高兴的通知大家,距离今年春节还有 36 天,但也很不幸的告诉大家,催婚的亲戚们马上就要抵达战场了。每到春节,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不少亲戚,甚至很多平常没见过的人,都涌了出来。继保险公司用产品告诉你“恋人修成正果的概率其实很低”之后(传送门《恋爱 3 年,结婚的概率有多低?精算师告诉你》),我又携同经济学家开始作妖啦!

如何礼貌又有深度的拒绝催婚,我在求助了一系列经济学大咖后,帮你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不是不想恋爱结婚,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恋爱真的太难了!”

首先说说,为什么扯上经济学?

虽然这是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年代,但不少人还是相信爱情至上的言论,经济学这种看起来表面冷冰冰的学科,并不能和恋爱扯上多大关系。在爱情发生的瞬间,除了电光火石的荷尔蒙反应之外,其实还有着不少门路。爱情不是经济,不是生意。但是如果可以少遇到几个错的人,更快到达幸福美满的结局,这不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吗?降低试错成本,快点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是爱情中的经济学。

今天,抛开保险,我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聊下恋爱的门道。

你的单身是有理有据的

一般过年长辈相聚,无非会说:谁家的孩子又结婚了,谁家孙子都抱两了。长辈的眼中,感觉全世界都是一对,但单身的只有你一个。这是真的吗?不好意思,从经济学上来说,这可能不无道理,但是请放心,你的单身有理有据的。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解决婚姻的完美匹配问题,美国 UCLA 的一位数学家 Lloyd Shapley,和另外一位数学家 Gale,在 1962 年的时候以结婚为背景,提出了著名的“Gale & Shapley 算法”,解决了著名的“稳定匹配难题”(Stable Matching Problem)。这个算法后来被运用到经济学领域,在 2012 年的时候,还获得了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所谓稳定匹配难题是说:有 n 个男人和 n 个女人,在这个范围内要联姻,每个男女心目中都有对异性偏好的顺序名单,就是选出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人。但感情是双方的,男生喜欢的女生可能根本不喜欢他,众多女生青睐的男神级别的人物,也只能选一个结婚,怎么让所有人都满意,大家相互配对,结成最稳定的匹配?这就是 Gale & Shapley 算法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算法是这样做的:

首先,每个男人按照心上人名单的排序,依次找他喜欢的女人表白,女人可以选择拒绝或者接受。在第一轮表白后,一般有三种结果:很多人喜欢的女神,可以选自己最喜欢的男人交往;只有一个人表白的女生,可以选择暂时和向他表白的男人交往;没人表白的女人就要等下一轮。

经过一轮之后,有男人成功配对,没有成功的进行下一轮,单身的男人可以追求自己名单中的下一个女人。而女人的策略是:比现在(已经配对好的)差的就 pass,比现在好的就换人。就这样一轮一轮的进行下去,直到所有人都成功配对。

举个栗子:

《还珠格格》里,几大男女主角在发现彼此身世之前,其实还有着其他错综复杂的可能,比如城市男青年柳青,就曾经对紫薇表示过好感,而金锁也曾喜欢尔康,所以在双方都配对失败后,两人走在了一起,大团圆结局。

以上算法是纯属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推算,而这个算法虽然解决了稳定匹配的问题,就是人人都能抱得美人归,但却有一个致命的前提,男人和女人的数量必须相等。

明白了吗?你的交际圈里,男生和女生是一样多的吗?并不是,所以出现单身是必然的,这样看来,你的单身是有理有据的。

不过,如果我们可以把算法里的 n 值扩大,也就是你的交际圈变更大的时候,是不是就更容易找到对象了呢?

现代社会,社交工具成为择偶的一种新选择,从早期的网络聊天室,到现在的微信、陌陌,以及像非诚勿扰这种常青的电视节目。其实选择多了,找起对象反而更不容易。

在上面 Gale & Shapley 算法中,n 值变得越大,这就意味着实现稳定匹配的难度就越大,因为你将面临一轮又一轮的表白游戏。这时候你就会问了,究竟要苦等到第几次,才能出现自己命中注定的真爱呢?

别怕,经济学家又来搭救你了,真有人去算了这个数字。

为了真爱,你得拍拖多少次?

假设你一共准备约会 n 次,每次约会,你都可以选择接受当时的那个对象,或者放弃然后做下一次约会。有两个要求:1.每次只能约会一个人;2.你不能吃回头草,找之前错过的人。

那必然会有一批试验品,在真爱出现之前成为炮灰,比方说是 k 个,然后从 k+1 个开始,你就会认真考虑:也许接下来这一个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为了保证择偶的效率和质量,k 的选择就非常重要,如果 k 太大,意味着你在选了这么多以后还不满意,剩下可选的就越来越少。如果 k 太小,那也意味着为了让自己尽快找到对象,你变相降低了择偶标准。

推导 k 的过程比较复杂,这里仅做简单的介绍,看不懂的可以直接跳过去看结论。

放回恋爱问题中,假如你准备约会 100 次(n = 100),最开始的 37 次(100/2.7183)将是你的新手任务,但这 37 次中,你要留神,因为会出现至少一个无限趋近于你要求的备胎。从第 38 次开始,你就要认真筛选,一旦遇到比之前那个备胎还好的,就千万不可以错过。

不过,上边属于理想化的推算,回到现实生活中,这条定律是否适用可能又是另一回事。

第一,我们根本不可能预知自己将谈过几次恋爱、有几次约会,换句话说就是 n 值是高度不确定的。

第二,存在一种非常悲剧的情形,如果我的最佳情人已经出现在前面淘汰的 37 个人之中,错过后再难碰到更好的。那么我只能傻傻等下去,或者被迫选择一个自己不那么满意的,最终输掉这场爱情的竞赛。

关于爱情,聪明的经济学家还想说 ...

如果看完上边的演算,你已经觉得心力交瘁,精算君不介意再“帮”你一把。英国一位数学大学讲师 Peter Backus 曾认真计算过自己在英国找到真爱的概率,结果只有 28.5 万分之一,堪比发现外星人的可能。除此之外,那些“大脑精奇”的经济学家还告诉你:

a.择偶需谨慎,颜值不靠谱。如果你只是因为她的年轻貌美而结婚,付出多余的“美貌成本”不说,你还要接受,她的美貌注定会贬值的事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明智的投资,这就是为什么才情比美貌更重要;

b.爱情难保鲜。如果结婚后,热恋的状况不再,感情没有新鲜感,你不得不面临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

c.感情难经营。遇到不合适的,可能出于家庭和孩子的纠葛,想半路下车,可能还要考虑沉没成本;即使遇到合适的,也要想着怎么用心经营,让感情使双方满足,使至少其中一方变得更好,实现帕累托改进

这些经济学家苦心研究出的原理,都可以适用在恋爱中,也无疑增加了恋爱的难度。如果过年回家,还有亲戚催婚,记得把精算君的文章甩给他们,没学过经济学,谁还好意思找对象呢?

最后,我想说,爱情远比科学复杂,再多公式也只是参考,再小概率的事也会发生,那个说找女朋友堪比发现外星人的数学老师也结婚了。找对象这回事,你负责努力,剩下的就交给锦鲤,不,命运吧 。


您也可以来值乎专栏,向我提问,也欢迎回听我的往期 Live

保乎笔记(微信 ID:baohunotes)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