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少数几个社几乎(除非权力所迫)不出烂书,好多社几乎不出正经书或意外出一次正经书也会搞砸,为了避嫌做广告和免得被起诉,不列举。有一段时间就摸索出来了。
外观上,腰封可以买完就扔掉,不必介意。设计如果令人不得已,封套也可以扔掉。实在舍不得不买,包个牛皮纸书皮吧。不行,还得点一次名:南海出版社去年的《十二个异国故事》,封面上有句“在出租屋里读青年马尔克斯的欧漂故事,这是怎样一种酸爽的体验?”这是本读者等待多年的集子,以前各篇都是四处散落的,本来是好事,可这种自作主张就有点儿过分了——你才酸爽呢,你们全家都酸爽。
装订。有一种订法,只要真看,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散架;还有一种是没法完全打开摊平,像读一个弹簧。
字体和行距,每个人舒服的标准不完全一样,我体会是只有一半的书合格。对纸质、页边距有要求,可能就算挑剔了。有两位我挺喜欢的国内小说家,一个出了本全是湖蓝色字的书,一个出了本全是宝蓝色字的书。我要不是真心喜欢他俩,真是不会买。
然后再往里看吧,现在需要对翻译作品多加小心,我虽然尊重翻译者,但不得不承认,译本质量的下降弧线越来越不平缓了。对译者增加了解,不只是应有的尊重,也是节省自己的时间。
国内的书呢,作者没问题,一般问题就不大。如果是古籍,比译本更复杂,懂行者不必说,简直是和音响发烧友差不多,普通读者,直接去卖行业内最靠谱的社的系列丛书,或最基础的选本。说起来,能把古籍出得令人哭笑不得的出版社,竟然也有不少。
其他听便。
中国的书虽然涨价了,但相对还是很便宜,犯错的代价很小,何况还可以送人,只要加一句:“这本书我觉得好极了,特地买来送给你”,对方不容易看出你其实是扔破烂,顶多笑话你品味烂。我个人对书单没兴趣,过去热情挺高,误以为照着谁开的书单买书,就是朝着谁努力,其实就是卖家秀和买家秀的关系,不光照书单买过书、还买过就是书单的书,好死不死,甚至觍脸给别人开过书单……现在觉得没有必要,就这么点儿自由,又不考试,何必要别人拿主意呢。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你现在还读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