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这两部电影的负能量太重,看完只觉得浑身没劲
私心推荐两部非常偏门的电影。
1《光荣之路》
库布里克的处女作。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台词是:我曾经多次以身为人类而感到羞耻,这便是其中一次。
喜欢看名导演的处女作和早期作品,那种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又叹了口气带点小欠缺和遗憾的范儿。
这部片是在电影资料馆看的,600 人的大厅,虽然库布里克的电影与好莱坞的经典的《最后十分钟营救》完全相反,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完电影之后虽然充满负能量,却是打了鸡血一样激动。
比起闪灵,我真的更喜欢《光荣之路》,库布里克拍《光荣之路》的时候 29 岁,大师的青春真是不同凡响。比起同样是反战题材的全金属外壳,这部片不是那些激烈的讽刺,而且像一把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小刀,缓缓地插进你的头皮。
看完那场电影我写了一段日记:
“《光荣之路》的最后一场是神来之笔。好几场的对白都想抄下来背一遍。对白和转折像是在读莫泊桑和大仲马的合体。其实不关电影工业什么事。1957 的技术我想中国还是能达到的。要是非要说差点什么,除了电影工作者的思想和灵魂,我也说不出别的什么实际点的词了。”
最后,容我再说一句,爱国主义是无赖的庇护所。
2《都灵之马》
这部片说出来,估计愿意打开看的会有几十个人,能够看完的应该不超过一个。
这是一部传奇的电影,也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七天,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却拍摄了世界毁灭前的七天。
如果讲这部电影改编自哪里,其实就是影片开始前,关于尼采的一段旁白:
1889 年的 3 月 1 号,都灵。尼采在维亚·卡罗·艾尔九点的六号门前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辆马车所吸引。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主人遭遇到了一匹倔强的马。不管车夫怎么喊叫,马匹都不愿意再前进。最终,车夫失去了耐心,拿起鞭子朝马打去。尼采见到这番景象,挤进人群,阻止住马夫,抱着马的脖子痛哭起来。酒店的主人赶来,拉走了尼采。
回到酒店的尼采在沙发上安安静静一动不动地躺了两天。随后,他小声地说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妈妈,我真傻。接下来就是尼采神经错乱了十年。然而对于那匹马,我们一无所知。
关于这部电影,每个人都能够有一些自己的解读,对于更多并没有耐心看黑白长镜头电影的观众,我只想说以下几点:
1 导演贝拉塔尔在《都灵之马》得了柏林银熊奖之后,没有上台领奖,而且拂袖而去,并且表示息影,这成为了贝拉塔尔的最后一部电影。(那年的金熊奖颁给了《一次别离》)导演实在太傲娇,觉得既然无人能懂,那我也无话可说,再也不拍电影了。
2 这部电影拍摄三年,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共 37 个镜头,除了最后一日,影片中的前六日都在连天避日的大风之中。
3 这部片中最经典的一个镜头,是农夫的女儿和父亲发现自己所住的房子旁边的井中已经干涸之后,终于决定牵着马,拉着行李离开家,去外面的世界寻找生机。
一个远景看到人和马一同消失在天际,没有人知道他们隐没在地平线后,看到了什么,又发生了什么,在空旷的布满风沙和落叶的场景里,他们又原路返回,回到了家中。这是一种寓言,预示着人类走到了陌路,人类无处可躲,无处可去。
这两部电影,都是站在人类文明高度的负能量,尤其是第二部,看完之后会陷入深深的虚无和无力之中。
你们如果哪天心情不好,可以挑战看看。
又,
一个欢乐的八卦,光荣之路的最后出场唱歌的女孩,是库布里克未来的妻子,拍完这部电影,两人就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