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回忆起来,曾经的开心与失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那些经历,在成长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你、塑造了现在的你。糟糕的童年经历,还可能是成年后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对抑郁症患者的生活经历进行调查,其在童年时期就可能就埋下了抑郁症的种子,在往后的生活中,抑郁症的症状才逐渐表现出来。不过,具有糟糕童年经历的人,最后不一定都会患上抑郁症。就正如,面对同样的挑战,有些人能轻松自如的应对,有些人却因过度紧张而失败,早期的童年经历对「心理复原能力」(psychological resilience)[1]的建立非常重要,可能帮助塑造一个性格健全的人,也可能导致儿童身心发展不良,甚至成为患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童年时期经历过多种不良遭遇的人,比其他人高出 4 倍的几率患上抑郁症呢,那还不赶紧了解一下,哪些糟糕的经历会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又是如何与抑郁症扯上关系的呢?
需要引起重视的童年经历
- 儿童时期的情感折磨(emotional abuse)和忽视(neglect),与成年后患抑郁症存在很大关系,尤其对于女性,情感折磨和忽视会极大地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童年的情感折磨是指孩子的父母或看护人,对孩子采取不当的行为或态度,没有和孩子建立好的关系,不和孩子亲昵,通过一些责备的话语使孩子认为自己毫无价值、是社会的无用之人,贬低、批评、羞辱、取笑或言语恐吓孩子,甚至某些情况下,怂恿孩子去做违反社会道德或行为准则的事情,不允许孩子和其他同龄伙伴或年长的成年人保持来往。此外,由父母或看护人造成的忽视,不能提供给孩子基本的心理和身体上的需要,都会给孩子的身心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 身体折磨(physical abuse)。儿童从父母或看护人那里遭受到的各种形式的身体上的伤害,也可能是过度的、不恰当的体罚。
- 性侵犯(sexual abuse)。是指儿童被迫参与或接触性,比如给儿童看黄片,利用儿童为性用具等。
- 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儿童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各种形式的家庭暴力的环境中。
此外,根据大量统计分析,童年时期丧失父母、父母离异或分居,似乎与抑郁症没有直接关系,不过,这些经历一旦给孩子留下了创伤,也会在多年内持续影响孩子的情感处理能力。
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
并不是所有糟糕的童年都会带来患抑郁症,有研究发现,有过童年悲惨经历却没有患抑郁症的一类人,面对生活中压力或创伤事情,表现出更强大的心理调控能力,体内的应激反应系统在应对压力事件时,反应性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儿童大脑发育存在关键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内,大脑的不同功能区需要特定经历来刺激其发育,在此关键期内,该功能区的可塑性最强,此时,外界的刺激可能促使该功能区的正常发育,也有可能因为不好的经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一项研究,对年龄位于 18-22 岁之间的,有童年性侵经历的 26 名年轻女性的大脑进行检查,发现 3-5 岁和 11-13 岁期间经历过性侵的女性,其大脑的海马区体积变小,14-16 岁期间经历过性侵的女性,其前额叶的体积变小。这说明了不同脑区存在不同的发育关键期,同样的创伤经历发生在不同时期,大脑发生的改变也不一样。人类大脑存在多种形式的可塑性,比如神经纤维的「髓鞘化」[2],能增强神经细胞的功能。与认知能力、情绪情感调节有关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的髓鞘化过程很长,一直持续到成年,这也解释了直到成年心智才逐渐成熟的原因。
童年创伤经历带来的大脑改变
有糟糕童年经历的抑郁症患者,和没有这些经历的抑郁症患者相比,更易激怒、焦虑和抑郁,个人情感和心理调适能力往往更弱。在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的发育和变化十分迅速,这期间大脑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糟糕的童年经历极可能改变大脑的神经环路,导致大脑对情感和压力调节的能力下降。
儿童时期和父母较长时期的分离、或者缺乏父母关爱,会导致与神经内分泌调节、自主神经调节、警觉、恐惧性调节能力有关的脑区,发生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改变,这些改变会导致儿童在今后面对压力时,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反应明显增强,更难从压力中释放自己。童年时期经历过性侵或身体上虐待的女性,成年后面对外界压力时,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和自主神经调节系统的反应明显增强(压力反应系统的过度亢进导致抑郁症,发病机制详见本专栏第一篇)。这些糟糕经历最初改变了大脑的环路,此后一直影响着该儿童至成年,改变的脑结构使得儿童面对生活中再次出现的压力或应激,不能产生正确的调节反应,发生精神上和行为上的改变,面对压力或情感的变故,变得格外敏感脆弱,也进一步增加患抑郁症的可能。
有一项研究,针对童年遭遇过情感忽视或目睹过家庭暴力的孩子,调查他们在面对情感冲突时是否存在困难。结果发现,这些有童年创伤经历的孩子,需要花更长时间处理情感冲突,且并不能很好的处理。面对冲突,他们大脑右侧与恐惧、情绪、记忆等有关的杏仁核,反应活性显著增强,而抑郁症患者的杏仁核活性通常也比其他人高。
有过童年创伤经历的孩子,具有较差的情感冲突处理能力。根据 Marusak H A, Martin K R, Etkin A, et al.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5 文中图片修改。
抑郁症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人们对抑郁症的防治更多放在青少年和成人身上,一方面,儿童自身对抑郁症不了解,不会主动表达心理想法和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关注更多放在教育上,而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也许是一句批评或一顿打骂,都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及以后的人生。经历过创伤的儿童,发生行为上的异常改变时,可能伴随着大脑的变化,就应该引起重视。哪些糟糕的童年经历改变了你呢?欢迎留言加入讨论。了解更多抑郁症的神经科学知识,我的专栏:抑郁症's 实验室 - 知乎专栏
[1] 心理复原能力,是指面对外界压力或刺激,自我调节和适应的能力。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和培养这种能力,该能力的培养与家庭、社会外界的支持有关。
[2]髓鞘化是指神经细胞轴突或树突外形成髓磷脂,将神经纤维比喻成电线,这些髓磷脂就是电线外的绝缘皮,能增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它也是大脑白质的物质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Gündoğar D, Kesebir S, Demirkan AK, Yaylacı ET (2014).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ive temperament and resilience different in depression cases with and without childhood trauma?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55(4): 870-875.
Heim C, Binder EB (2012). Current research trends in early life stress and depression: Review of human studies on sensitive periods, gen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nd epigenetics. Experimental neurology 233(1): 102-111.
Mandelli L, Petrelli C, Serretti A (2015). The role of specific early trauma in adult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Childhood trauma and adult depression. European Psychiatry 30(6): 665-680.
Marusak HA, Martin KR, Etkin A, Thomason ME (2015). Childhood trauma exposure disrupts the automatic regulation of emotional processing.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40(5): 125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