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玻璃、汽油、铁块居然也能吃下去,这事医学界还没搞清
吃是人的本能之一,我们靠吃果腹充饥、为吃而食指大动、因吃而大腹便便,但是过犹不及,我们的老祖宗也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创作了一个有关“吃”的圣兽,读者们大概是知道的,——饕餮。饕餮贪吃,来者不拒、皆为食也,最后还自己把自己给吞吃了。
来者不拒皆为食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不是和大家聊怎么烹饪那些看似很难作为食材的东西、也不是探讨如何和贝爷一样克服心魔作食物链顶层的男人,而是要说说我们经常在新闻上报道的奇闻异事:哪里的某某某竟然可以吃玻璃、喝汽油、嚼铁块……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和我们的饮食爱好大不不同?莫非是具备特殊功能?还是为搏眼球不惜以身体为资本?
我们现在将产生以上困惑的,饮食癖好特殊于自己所处文化环境的现象称为“异食行为”(注 1),这样一群以非常人可食之物作食的人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在动物界,异食行为并不少见,比如我们去看看宠物论坛,就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主题:家里的猫猫狗狗突然开始吃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其中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便便”,于是毫不焦虑。这一现象其实十分普遍,早就被先人所观察到,所以有了那么一句不入耳的骂人话,“狗改不了吃屎”。如果说这个词语是祖国人民经验之谈下的恶趣味的话,那么西人对异食行为的描述就要平和的多。
西人观察到喜鹊这种鸟很有特点,并不是什么喜鹊这种鸟和天降喜事有关,而是它们对于吃食来者不拒,几乎能吃下为它们提供的所有食物,今天我们打开任何一本鸟类百科,都可以发现对喜鹊的类似描述:食性杂,食物组成随季节和环境而变化,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雏鸟、鸟蛋…
喜鹊,拉丁学名为 pica,基于它们见样吃样的能吃习性,在伟大的法裔外科巨匠安布鲁瓦兹・巴累(Ambroise Paré,1509-1590)观察到几个饮食习惯有异于人的士兵之后,他决定用 Pica 来统一称呼异常饮食行为(1),这一年是 1563 年(2),此后这一称呼就一直被沿用到现在,从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开始,增加了一组以 Pica 为名的病症,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异食癖”。
本来轮不到 DSM 来对异食行为说三道四,因为在此之前,学界似乎没有把异食行为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而是倾向于以为这是一种和人体特殊状态有关的特殊表现,亦或与某些疾病有关(2)。国内临床医学教材《内科学》就有部分章节认为“异食行为”是某些疾病的特定表现,比如缺铁性贫血相关的异食现象(3),但是这一说法的证据并不强,通常只是通过案例报道的而总结得出的现象。不过思考一下,也不难看出产生这一说法的原因其实十分朴素,可能源自于“缺啥补啥”这一朴素观念,比如缺铁时的异食行为,可能的目的也许在于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
这一朴素医学的观点,向前追溯,则可以回到 19 世纪初的蓄奴制美国。当时有报道对奴隶群体中的“食土癖”(geophagy)现象进行了探访:被称之为“食土癖”的黑奴喜食黏土,在当时的医学主流观点认为,之所以摄取不在社会文化认可食用范围之内的黏土,最可能的原因应该是奴隶们的长期营养不良,特别是矿物质的缺乏,而黏土是奴隶们最容易取得的身边之物,不过这其中,也有一些反对声音存在,他们认为,食土现象不过是黑奴人群特有的文化习俗而已(2)。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对过去的那些“食土癖”者开展任何研究了,那么对现有异食癖者的研究,又是怎么样的场景呢?
不乐观!实际上我们迄今都还没有获得异食行为在病理生理学上的合理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界开始转向思考异食行为会不会是一种精神疾病呢?在第四版 DSM 中,可以读到关于“异食行为”的描述,大意是:只有排除文化因素,食用非预期物质的行为且这种行为预计会足以引起医学关注的情况,才可以称之为“异食”(4)。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一定义十分纠结,纠结于文化环境、纠结于现象、更纠结于严重程度。
因为除了我们显然以为有别于饮食期望的玻璃、汽油、铁块之外,很难界定异食之“异”到底会与何种社会文化背离、会对人产生什么负面影响。比如,早就有研究注意到“喜欢吃冰制品”这一异食现象的存在(6),事实上这算不算异食行为还存在争议,毕竟这里有着明确的社会文化属性,如果这也可以归类为异食行为的话,那么喜欢吃榴莲(夹点私货,我对此深恶痛绝)是不是也算一种异食呢?
但是医学界总有较真(吃饱饭没事干)之人,就有人对“喜欢吃冰制品”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考察(7,8),结果倒也有点意思,他们发现喜欢吃冰制品的人当中似乎普遍存在着缺铁的身体情况,且如果给予补铁处理,他们的症状能够得到缓解。那么其原因应该如何推演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说缺铁可导致舌炎,而冰块有助于缓解舌炎导致的疼痛感。(注 2)
从直觉上来说,这个解释多少有些牵强。但是类似相关观点的提出,确实引发了一股风潮,那就是:也许营养不良是导致异食行为的一种原因呢(9)?而营养不良的背后隐藏着的应该是代谢异常,于是顺着这么一条思路,引发了一系列的假设,比如乳糜泄和钩虫感染均可导致异食现象的发生(注 3)(2,10)……按照以上假设性描述,似乎可以认为异食行为当然是一种继发的现象,但是不幸的是,从既有证据来看,不能得出结论在统计意义上的确定性。
而在另一场景中,也是热火朝天,特别是随着近 50 年来精神医学的大发展,医学人士也注意到很多确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异食现象”。如果说在精神健全者中出现的异食对象似乎还有理可循,那么在精神病患者中,异食对象似乎有些超出想象了,诸如食毛(trichophagia)、食纸(papyrophagia)、食金属(metallophagia)、食玻璃(hyalophagia)和食粪(Coprophagia)等等。但是还是有部分人没有显著的精神症状,也不具备生理功能的异常,这如何是好呢?
那就是异食作为单独一组疾病(很可惜,病因依然如鬼魅难以被把我),不知读者还记得否,那就是文前所说,从第四版 DSM 开始,增加了一组以 Pica 为名的病症——异食癖。异食癖是一组排除其他各种因素后的食用社会文化环境预期之外的疾病,它是这么一组精神类疾病,与其他精神类疾病导致的异食行为不同:
- 异食行为,超过 1 个月;
- 不符合自闭、精神分裂症、睡美人综合征等一系列精神 / 神经类疾病的诊断标准;
- 和社会文化环境无关;
- 如果和其他精神 / 神经类疾病并发,那么其作为单独疾病的症状必须严重到可以视为是独立的疾病。
最后一点似乎没有必要,关于这一条的争论也一直存在,它被留在这里的唯一原因可能是,我们对异食癖的理解依然有限,不得不请出排外条款以免临床实践中发生尴尬。
这种尴尬来源于治疗。
行为至此,读者们应当明白,说到治疗,那当然是对症处理,比如相关疾病导致的异食行为,当然是以解决原发疾病为主,缺啥补啥,也获得了一定文献的支持(8),而如果是精神类疾病导致的异食和明确的异食癖,那必须接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新型药物,特别是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的出现,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症状的发作(10)。
对于边缘性的异食现象(比如喜欢冰制品、喜欢榴莲、喜欢臭豆腐之类的),似乎已经被社会归为了文化环境属性下的一种特殊现象,有意思(讽刺?)的是,第四版 DSM 将这种现象定义为:与文化密切相联系的综合征(Culture-bound syndrome)。自然,反对声一片……(11)
注
注 1:本文讨论的“异食”是指食用社会文化环境预期之外物质的一种人为现象,之所以这么标注是为了请读者注意,某些文化 / 习俗中可能存在食用“不可食用”物质的特定环境,这时候在这一社会环境中并不构成“异食”。
注 2:铁元素和上皮发育有关,缺铁可导致一系列上皮问题。但是请注意,相关文献非常散在,有些还是案例报道,统计学上的可信度较低。
注 3:乳糜泄是一种脂肪泄;钩虫是一种寄生虫,靠吸食人体血液存活,两者均可导致体内微量元素代谢异常。
参考文献
2. Rose, E. A., Porcerelli, J. H., & Neale, A. V.. Pica: Common but Commonly Missed.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Practice. 13 (5): 353–8.
3. 缺铁性贫血,《内科学》第 5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 Hergüner, S., Ozyildirim, I., & Tanidir, C.. Is Pica an eating disorder or an obsessive-compulsive spectrum disorder?.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 32 (8): 2010–1.
5. López, LB; Ortega Soler, CR; de Portela, ML. Pica during Pregnancy: A Frequently Underestimated Problem. Archivos latinoamericanos de nutricion. 54 (1): 17–24.
6. Parry-Jones, B. Pagophagia, or compulsive ice consumptio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sychological Medicine. Psychol Med. 22 (3): 561–71.
7. de Los Angeles L, de Tournemire R, Alvin P. Pagophagia: Pica Caused by Iron Deficiency in an Adolescent. Arch Pediatr. 12 (2): 215–7.
8. Osman YM, Wali YA, Osman OM. Craving for Ice and Iron-Deficiency Anemia: a Case Series from Oman. Pediatr Hematol Oncol. 22 (2): 127–31.
9. Sayetta RB: Pica: an Overview. Am Fam Physician 33 (5):174-5.
10. Bhatia, M. S., & Gupta, R. Pica responding to SSRI: An OCD spectrum disorder?. World J Biol Psychiatry. 10 (4):936-8.
11. R. Kevin Grigsby, et al. Chalk Eating in Middle Georgia: a Culture-Bound Syndrome of Pica?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 99 (2):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