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电影《社交网络》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
0
0

日报标题:主角身上的那种偏执和恐惧,在你心里也真实地存在着

罗登,World Builder

这里只谈电影,现实世界的 Facebook,暂且不论。

电影叙事,是如何让你心惊肉跳的。

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无时不刻让你感受到作为观众与角色的那种心灵互动。

每一部电影都在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基本上只有少数电影做到了这一点,为什么?

基本上,人的情绪有两种:正面情绪、负面情绪。

正面情绪不常有,需要努力坚持,甚至需要好运气;而负面情绪,常常伴随一个人的终身。

这就造成一个事实:真正伴随我们心灵的,不是美丽、勇敢、热情、善良,而是恐惧、嫉妒、自卑与委屈。

可以说,文艺作品,最重要的不是展示美好,而是面对黑暗。和美好共处,不是一件难事;而与黑暗共处,则异常困难。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到心惊肉跳的是:男主角身上的那种偏执和恐惧,自卑与委屈,是每一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的。

电影为我们塑造了三个不同的角色:引诱者(肖恩帕克)、受害者(爱德华萨弗林)、背叛者(马克扎克伯格)。

这三个人物关系,暗合了所有这一类黑暗系故事的经典架构:原本左右摇摆的主人公,受到了魔鬼的引诱,背叛了亲友,走向黑暗。

当然,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讨论马克到底是不是一个坏蛋,或许他是一个不近人情的理想主义者,或许他只是太在意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友情……这一切都可以讨论。但,这种讨论不会让你产生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所以,电影并未试图搞清楚这个问题,电影只想说一件事情:马克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对他人感受毫不在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这样的人,无所谓好和坏,就是有这样的人。

他确确实实的背叛了爱德华,这就是为什么当肖恩帕克对爱德华出言不逊的时候,他不断强调:『你刚才对他太粗鲁了』。因为:他自己知道对不起他,他在试图用这样的话语让自己好过一些;而当肖恩闯了祸,像个孩子一样在电话里向他保证自己一切都能搞定的时候,他在电话里冷漠的说『你回家吧』。

我知道,电影绝没有为马克洗地的意思。

这次重看,我才坚定地看出来,电影完全是在讲述一个莎士比亚的经典『道德剧』模式。这一类剧的最典型的主题就是:个人野心的膨胀超越了道德的束缚所造成的毁灭和破坏。

影片最后,众叛亲离的马克,不断地刷新前女友的 Facebook 页面,其实就是一个孤独的麦克白。

但是,我并不是说,编剧和导演就是一开始想做成这样,他们也许只是觉得这个故事很酷,角色纠葛很有趣。但是我只能说,到目前为止,经典的戏剧结构,仍然是出色电影故事的强大底座。

社交网络的世界,本质上是一种对异化世界人与人交往的一种新的反抗和拓展。在电子媒体前面,原本面对面的那种物理交流被异化了,抽象化了;所以电影的主题一旦聚焦在『人和人互相交往而产生的隔膜与背叛』之上的时候,一种同题异构的冲撞感扑面而来。

你可以写一万个创业公司创始人互相背叛的故事,有的故事比 Facebook 更精彩。但是这是一个号称『让世界更开放,联系更紧密』的社交网站,其内部发生这样的故事,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只能说,编剧非常聪明,也非常幸运地找到了这一点。

这就是我一直喜欢的『价值一亿的点子』,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