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出了问题,先别急着责怪「强势母亲」「恶婆婆」「无能丈夫」……
相关链接:强势的母亲对家庭的危害
谢邀。我对这种观点的评价是:无错,但很可能有害。
说无错是因为,说这句话的人,确实从现象出发得到了这一结论。即,看到了很多功能不良的家庭互动中,都存在「一方强势」这样一种功能不良的具体表现。说它有害在于,它藏着一句非常不公平的潜台词,似乎该把帐都算在强势的一方头上:你,需要为这个家庭的不幸负全责。
老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强势弱势,都是互动的结果。有人强势,就必定有人配合成全了她的强势。为什么前者就该为此负责,为什么后者就成了受害者(甚至也许是讨伐者)?
我受到的训练,看问题对事不对人。如果说这个家庭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有谁参与,各自起到什么作用,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这样的,都要不带先验假设地加以辨析。这需要一套系统的分析思路。而分析的结果,总会发现是共谋的产物,谁也逃不脱干系。一脸委屈的受害者,不仅参与其中,戏份往往还不轻。所以问题的根子绝不在于单个人怎么样。类比一下的话,就像我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家里就常常起冲突,家庭氛围就会搞得很差,父母关系也可能出问题」。这番话遵循同样的逻辑:无错,但同样是试图把整体的问题推到单个人身上。然而——我猜这道题的读者,可能更容易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角色,所以会有敌忾之心吧——怎么可能是单个人的问题呢?!
这样的观点容易流行,一点都不出人意料。因为世界上总有太多「受害者」。就跟论证「不负责任的父亲」、「极品婆婆」或者「网络成瘾的孩子」对家庭的毁灭性一样,只要说出这样的话,一定就会有人热烈点赞,觉得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这很可以理解,人们面临痛苦时,都会产生寻找一头替罪羊的自然冲动。于是乎,就把戾气集中到一两个人身上,一切厄运都是他们的错。
戾气本身,也不是全然的坏事。因为蕴含了解决问题的希望。还是以强势弱势的话题为例,弱势的一方被压抑得久了,要反击夺权,于是拿《对家庭的毁灭性》一文为刀剑,对强势一方口诛笔伐,这就有了转化的可能。虽然免不了要痛苦,但也很健康。因为所谓平衡之道,不是机械的静止的「最佳状态」,而是永远处于流动和变化之中。皇帝轮流做,昨天许你强势,今天自然也许我反抗。于是吵吵闹闹,鸡飞狗跳,彼此都把对方当成冤家祸害,其实要我说,也是充满生机的一家。
但也有比较糟糕的可能,就是这一方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干脆把问题全都推到「强势母亲」的身上拉倒。譬如刚吵完架的夫妻,心灰意冷地想「他就这么个人,我们再也不会幸福了」。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能动性,反正我的一切痛苦,都是「那个人」的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罢了罢了,妈妈就这么霸道,我能拿她怎么办?只好任由全家人的幸福葬送在她手上。这种情况下,这个观点就不是夺权的檄文,而是撤退前的虚晃一枪。那么,这家人的关系,就真的大事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