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如何闹中取静?

$
0
0

日报标题:在吵闹声中,这些方法可以帮你获得一些安静

赵思家,UCL神经科学本科、计算机硕士、博士在读

谢邀。其实我现在在日本就是研究相关话题:auditory distraction,令人分心的声音。而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一生去研究。

一般闹中取静的方法是去掉或降低声音。其实这在学术上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当我们年老之后,听觉衰退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我们在吵闹的环境中时,无法听清楚别人的声音。这个问题在学术上叫鸡尾酒效应。而更现实的问题是,使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人,相比于正常听觉的人,也很难在嘈杂环境中听清楚。面对这些问题,解决方案似乎非常明确——去除或降低噪音,这也确实是我们长久以来的研究方向。但其实,噪音对于听觉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它其中蕴含了很多关于我们身处的环境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我们手上的工作,想听清楚的对话,并不相关,但对于生存(快速注意到危险)异常重要。其实如果你仔细观察,你最佳工作的环境,并不是完全安静、完全没有声音的。最佳的声音环境,是稍微有些有规律的声音。譬如说雨声、风声、森林中的鸟叫声,或是风扇旋转的声音,偶尔有人在旁边走动,或是翻书的声音。

即使当你不注意,大脑也会自动地不断地通过听觉来监视身边的环境,这是听觉系统的一个基本功能,是身体中的最快的全天候警报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而上面列出的这些声音,都反应了你身边的环境是稳定、没有危险的。

所以在闹中取静,并非简单地将声音隔绝,因为当你进入一个完全没有声音的区域时,可能会感到不安。

但在这里,我们想取静是为了做一些高认知工作,所以会很需要集中注意力。那减少噪音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没有太多选择,请投资一副除噪耳机。

我对耳机无感,但随着更多了解了听觉系统,现在越来越觉得为自己的听觉投资一点小钱是值得的。在师兄们的安利下,刚刚下决心买了一副除噪的头戴式耳机(BOSE QuietComfort 35,我看到另外一个答案也提到这款。对于我这种自己买耳机从没有超过 99 软妹币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在烧钱。但单单是我们实验室就有 4 个人都用这款耳机,我们一致认为它还是不错的。)

选择什么耳机,你可以自己去选择,但如果你是为了除噪、并且是为了能够专心做其他工作,舒适度非常重要,请尽量选择头戴式的耳机。

这里要提到一个很常被问到的问题,工作时听音乐到底好不好?

我和导师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结合我们所知道的研究来看,我们认为是不好的(但还没想出好的实验来测试)。虽然我们都有经验感觉听音乐对集中注意力有用,但有可能只是我们的主观感知,而非真实情况。音乐是很复杂的一个听觉信号,它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内容复杂、会引起情绪反应,因为这些性质,音乐非常容易吸引注意力,它可能让你忽视了噪音,但也有可能把你应该放在工作上的注意力浪费了。

如果你在做一个需要注意力很低,重复性高的工作,同时身边噪音很大很扰乱心情,那么听音乐是不错的主意;但如果你要做一个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想犯错的工作,那么听音乐可能会让你觉得你做的很好,但其实不是。这算是一种反直觉的情况。

除了降低噪音,给自己创造一个较为个人、不被打扰的空间甚为重要。譬如说在办公室和飞机上,我一定会带上头戴式耳机。以前我的头戴式耳机都是没有除噪功能的,我也不听音乐,所以我戴上耳机只是想给别人一个「我在听音乐,不要打扰我」的印象。这方面心理学的朋友来解释肯定会更好。

如果是经济舱和超级经济舱,我一定会选择第一排或是最后一排的窗边。这样我能将「我可能会被旁人打扰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少。换句话说,我会尽量给自己制造安全感,给大脑打一剂安慰剂。

当然,如果能坐商务舱和头等舱最好了,因为有隔板。

培养熟悉感,也是一个办法。这不仅仅是去一个环境待着这么简单。

在环境的喜好上我和 @Patrick Zhang 完全相反。公共区域如商店和车站中,我看书、学习、准备 presentation 都没有问题。因为我每天都需要去国王十字火车站等车回家,说实话我还非常喜欢在车站中学习和工作。我会去一个固定的凳子,连上 Wi-Fi,记上闹钟,这样我可以一直工作到闹钟铃响,不需要张望找时间。

相反,我非常讨厌坐飞机,而且平均每两个月我都要乘坐长途飞机,非常痛苦。因为引擎所产生的白噪音非常非常吵,问题是即使是喝酒、吃安眠药我都无法在飞机上睡着。照理来说,听觉系统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这样的噪音在几分钟后就可以被适应。我个人分析,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会一直处于警觉状态,有可能是因为我有一定的幽闭恐惧症。

我想这算是闹中取静的最佳测试状态了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带耳机(但不播放音乐),提前告知空姐不要打扰我,我还会提前将整个飞行过程按小时安排好所有工作。我需要用 必须要做完、消耗时间、同时需要注意力的工作来占据我的注意力。注意,我不会将 10 个小时都用在一种工作上,而会是 45 分钟 1 个内容,譬如说看教材、写文章、回复邮件(打草稿,这样下飞机就可以回复)等等。(注:其中,我认为看教材是最困难的,因为需要大量的记忆,而且很难有成就感,很难刺激大脑的奖励系统鼓励自己继续工作。所以在闹中选择怎样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注意力是大脑的货币。我们做任何的工作,都需要占用认知资源,而注意力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资源。

当你将注意力都放在一个事情上,其实噪音自然就没有那么令人烦恼了。这看起来似乎逻辑有问题,似乎我要先不烦恼,才能将注意力集中。但我们通过研究听觉注意力就发现,其实正常的听觉系统在抗分心的声音上非常厉害(这里我需要引用我自己未发表的论文 :P )。如果你容易因为声音而分心,从实用地角度来说,可能是你手上的工作任务所占的认知资源不够。

死线是第一生产力。当你倍感压力,便会强迫自己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认知任务上。这点上,的确,每个人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但我认为这是可以训练的。

另外,情绪也是很大的问题。从神经科学浅谈,可以试试盯着一个节拍器,并听非常有规律的声音(类似木鱼敲击声)。我上周四才听到日本同事刚做了一个关于冥想和声音节奏的实验,他们有提到呼吸节奏对心跳,进而对情绪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论文刚刚提交,还没有发表,就不好多谈。但你可以通过控制呼吸节奏,可能会对平静心情有一定帮助。

从个人经验来讲,如果你不要把烦躁的情绪当成障碍,而把它当成目标,在努力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没有精力去烦躁了。

总而言之,我认为,闹中取静应该有这五步:除噪、制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分配需要高强度注意力的工作、制造压力和控制情绪。

这里只是随便谈谈我结合自己在神经科学(听觉和注意力)对「闹中取静」的经验,也没有专门去查神经科学、心理学方面的文献,所以大而化之,请别介意。这里我把「静」的目的设为「学习和工作」。如果「静」是静谧的「心境」,这个太主观了,不讨论。

希望对你有帮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