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外卖,和在家做,是两个维度。
工业化,和手工制,又是两个维度。
我认为叫外卖相对在家做的比例,很大可能会提升,但不敢确定。
但我非常确定工业化的比例,相对手工制,一定会提升。
外卖本身是一种形式,不是本质。外卖产生的本质原因,是背后的工业化趋势。
之所以外卖会流行,无非是高效率模式从成本和体验上战胜了低效率模式。即使在十几二十年前,中国这个农民社会,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做饭来解决吃的问题,虽然有很少的餐厅,但其本身也是厨师手工做饭,其成本不可能和家庭做饭来竞争,因为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的家庭主妇当时几乎是 0 人工成本在做饭,而家里其他人几乎都能中午回来吃饭,没有公司能与这样的模式竞争。变化发生在大城市,因为城市大,工作忙,大城市的本地白领也不可能中午回家吃中饭,甚至晚饭。而大量的外地年轻白领根本在当地没有家庭,只能自己做,而自己做饭的时候时间成本就要用其本身的时间薪酬来衡量了,这就不是 0 成本了,而是高成本。而同时,外卖的成本却在不断降低中。十几年前工业化生产已经在一些外卖上开始实施了,而信息系统的普及使得外卖的订单管理成本也在降低。此消彼长,外卖逐渐实现对大城市白领市场,以及学生市场的侵袭,是完全有逻辑的。事实上,如果不考虑食物本身的质量以及口味问题,外卖在解决吃的基本需求这个问题上确实是效率很高的,而且还会越来越高。未来外卖一定还会向二三四线城市去扩展。
在家做饭是否可以抵抗住外卖的侵袭呢?我觉得其实是有可能的。所以我才说,外卖比例会提升,但不一定完全能取代家庭做饭。这里面存在两个因素,一个是感情因素,有部分家庭极其认同手工制作,认为家庭晚饭必须自己做,极其抗拒外卖。这个因素权重较少,且随着外卖质量的不断提高,会不断被消解。外卖质量的不断提升,本身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技术能解决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另外一个是反向的技术因素,也就是说,家庭本身也可以利用高科技,来降低做饭成本,将所需的时间和体力弱化,比如 全智能做菜机 + 菜谱程序下载 + 半成品智能配给 的 模式,方便性上不输给外卖,只要体验和成本到这个点上了,是对抗外卖的利器。当然还有一种,就是从便利店里买了半成品回家热热吃,这种就不讨论了,也认为是外卖的一种吧。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所谓外卖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讨论工业化的问题。外卖本身是越来越工业化的,制作到配送都是如此。而无论是 全智能做菜机 + 菜谱程序下载 + 半成品智能配给 的模式,还是从便利店买个盒饭回家热热吃,都是典型的工业化方案。然后,你觉得在家手工做饭,就一定和工业化没关系了吗?完全不是。在家自己做饭,你用的很多原料,本身就是工业化规模制作的。好,那么去餐厅呢?可能大家不知道,现在你在餐厅吃到的大量食物,同样是中央厨房工业化半成品烹饪做成的,只是你还天真的以为是厨师手工做的。
工业化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因为工业化可以提供成本低、质量高的食物,而人类本身就是对这个有需求,而不是对做饭有需求。在未来,可能一般人,主要是穷人,要满足基本需求的人,基本就靠标准化制作的工业化食品了,标准化的工业化食品会非常便宜,不但产业链上制作效率高,甚至可以直接通到顶端的生物培育上,同样实现工业化,成本可以无限降低(最终可能是人造肉和人造菜,这个太远了先不说)。其实现在已经部分实现了,你每天吃盒饭,也不会有什么营养问题,只是有些人觉得难吃而已。当然,未来还可能存在全人工制作的食品,这样的食品如果不是在家无聊出于兴趣自己玩的话,那就是出现在高级餐厅。未来人力成本会不断高企,你要在外面餐厅吃饭,你要真人厨师给你制作,还要真人服务员(而不是机器人)给你服务,那这顿饭的价格会非常高,高到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享受这样的个性化奢侈服务。不要以为这个情况很离谱,其实很正常,你要知道就在几十年前,国民用的家具、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手工的,你现在去买一套全手工家具、全手工的衣服、鞋子,试试?那都已经变成匠人文化了,一个手工小板凳卖好几千,有么有?
事实上目前的几大外卖平台,已经开始往更深的方向拓展了。比如利用外卖配送的大数据优势,开始自己投资实体的外卖品牌,这是非常顺的方向,未来标准化的外卖,会越来越集中化,其中平台自营或参股的会是一部分,只是大部分不知道。不是很多人在质疑平台怎么赚钱吗,这就是很简单的方法。然后,在这样巨量的原料需求下,又可以切入供应链上端了。总而言之,工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成本会越来越低,持有基本需求的老百姓都会受益。剩下的小部分文艺人士和富人,非要追求个性化的,还是可以上各种文艺 app 找找,还是会有个性化的供给的,就是,会越来越贵。
最后,非得总结的话,就几个字:
「吃」是人的刚需,但「做饭」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