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财务工作干得久了,喜欢在商场里数人,开车用两个导航仪
写几点我自己认为的财务人员有趣的思维模式。
1. 买东西的时候想着能赚多少
我们去欧洲买公司,进入尽调阶段后后我手里都会每天攥着一张估值与收益表,基本上每天 update。
这张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内容构成:
净资产,ebitda,成本法估值,收益法估值,我们公司的股价,a 股行业平均市盈率,目标定增价格,预期协同效应,预期收益率
里面的指标每天都变,谈判或 dd 遇到任何一点我脑子里都会马上想到要更新哪个指标,对最终收益率的影响等等。
久而久之,变成了习惯。造成一看到对方公司的报表,就能判断对方的开价区间,就能算出我们的收益率水平,成了惯性。
2. 很难成为战略大师
很多事情无法在当期看到效益,任何金融财务模型都无法说服自己决策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就凌乱了。
过于依赖数据决策,往往使得财务出身人员只能守,无法攻。无法推动开拓性开创性战略的进行。
3. 喜欢分散风险,准备备选方案
企业财务往往以规避风险为主,大家都是头寸的厌恶者。买完欧元区公司,下一个就得买美元区公司。去年四季度开始欧元狂跌,就去欧洲买买买。人民币未来将会贬值,国内资产就赶紧抛抛抛。
导致其他方面也养成了分散风险的习惯,喜欢 backup。
旅行必有两套方案。如果北京飞机延续,那就插个电话会议和谁谁谁讨论一下 xxx。如果拜访的对方不在或早于预期结束,那就要去找谁谁谁谈 xxx。
在国外开车必开两个导航,一来俩个家伙一路吵吵吵可以解闷防困,而来互相验证各自发挥彼此长处,避免当机。
笔至少准备 4 支,备用电源必带,转换接头至少两只,衬衣数量总是天数 +1 来防止被洒咖啡的局面发生。等等诸如此类的风险分散习惯。
4. 做事喜欢有计划,喜欢讲流程
财务的特点就是循规蹈矩。所以会反感无流程无计划的突发事件,导致应急能力差,不适合做公关和销售工作。
但财务人员也需要公关,也需要 sale 自己的公司,比如路演这种局面。
哈哈 职业真的能改变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
1. 匡算的思维,加总看整数或者均摊看单位价值。
这个思维太重要了,结合常识,能很快分析一个事情的合理性,或者一个商业模式的盈利性。
比如有一次说到某集团地震捐献救灾物资(好像瓶装水)价值多少,有多少箱,可以立刻将捐款总价值除以箱数,再除以每箱大致的瓶数,就能得到每瓶水的价格,如果超过市场价值,那么这个企业是夸大了捐款物的价值。又比如一家服装销售店面的年营业额,除以 365 得到日营业额,再除以衣服均价(商场逛一圈大约可以了解一下价格水平),得到每日销售的衣服件数,再除以每日营业小时数,可以大致了解一个小时能卖出多少件,如果在店里的这一个小时进行观察,看看是否基本达到这个销售水平,如果一个店面门可罗雀,却有特别漂亮的销售数字,就很值得警惕。总之,有 critical thinking 的人会对总数报有质疑,会将其分解,得到单位数来评价其合理性。
对于商业模式的盈利性更是缺少不了匡算的思维,看到这么一个创业节目里的案例,某人创业想要开发一款 APP,是让有健身需求的人请健身教练上门进行私教辅导。之后下面的嘉宾就做了盈利性分析,如果 100 个人里面有 20 个人需要私教的辅导,20 个人里面有 5 个人会选择上门教练,总体而言,即该 App 面对的人群的 5%,再根据私教上课频率和单节课的售价,大致能了解该服务的需求和收入情况。通过情景模拟,结合简单的商业模式和匡算思维,能初步分析商业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
2. 寻找数字变化的驱动因素。
对于做财务分析的人来说,关注数字变动后面的驱动因素非常重要,需要朝企业里面看(战略,管理模式),也要朝企业外面看(产品的市场,行业市场变化,宏观经济)试图找出对数字最可能影响的因素,这需要很强的分析性思维和经验。掌握了驱动因素,财务分析就有了着眼点,也能根据驱动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3. 关注流程,控制并利用表格使一切变得有条理。
这个我觉得是对个人的生活有最大影响了。记得 firm 里面有这个一个案例,一个 Manager 指导另一个 Manager 怎么在美国自助加油,她做了一张表格,上面列明了 13 个加油的步骤。确实,由于审计工作中高度关注业务流程的 flow,职责分离的认定,久而久之,养成了将一个连续的动作会被分解成若干步骤的习惯,每个步骤简单明了,通过这种分解提供了清晰的 instruction。此外,对于个人而言,需要整理的材料会制作一个 excel 表格写出需要清单的 List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