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几块手表的浮沉,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缩影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 11 章写道:“(上世纪)中叶售价 20 镑的表,现在可能只要 20 先令就能买到。”20 先令兑 1 镑,这意味着手表价格 100 年内降了 95%,折合到年就是每年降价 3% 。Kelly 和 Grada 利用伦敦中央刑事法院(俗称 Old Bailey,老贝利,以下沿用)档案中失窃手表价值数据检验了这一论断。他们发现:如果不考虑质量变化,1710-1809 年间,手表价格每年降价约 1.3% ,100 年降幅约合 75% 。如果纳入质量考量,年降价幅度达 2% ,总体降幅约合 87% ,与亚当斯密论断相近。这个数字也可作为当时劳动生产率增速估计。技术进步和精密分工是英国手表工业进步主要原因,但后期成本上升,被瑞士、美国等赶超。此外,手表是最早的大众商品,制表业对其它工业部门也有一定外溢效应。
计时最早用钟摆。胡克在 1658 年提出了游丝的构想,惠更斯在 1675 年制成了第一只利用游丝计时的机械表。此后英国工业快速发展,到 18 世纪末产量达每年 200000 只,约占欧洲机械表总产量一半。作者引 Cippola 研究称“截止 1680 年,无论是产量还是创意,英国制表业都在欧洲居于主导地位。”钟表拥有量快速上涨,逐渐成为大众商品。作者引 Thompson 和 Voth 估计当时英国手表保有量说明这一点:Thompson 估计截止 19 世纪初,当时英国共有约 80 万只银及其它金属制成手表及 40 万只金表;Voth 则认为总保有量在 140 万至 310 万之间,这意味着平均每 1.8 至 4 位成年人就拥有一只手表。另一证据来自遗嘱及财产清单。根据 De Vries 研究,截止 1675 年,提到手表的遗嘱不超过英国遗嘱总数的 10% ,而到 1720 年代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一。1770 至 1812 年,40% 穷人的财产清单里都有手表。法国有类似情况,财产清单里提到手表比例从 1700 年的 13% 升至 1780 年代的 70% 。同时期工人遗嘱中提及手表比例则由 5% 升至 32% 。
手表体积小、价值高、转卖便利,作者提及当时人们,尤其是拿工资的穷人常用手表储藏价值:有飞来横财则买手表,食不果腹时再典当或卖出。这些优点盗贼也很喜爱,所以当时手表失窃案很多。1810 年前,盗窃手表都是比较重的案子,失主要到老贝利报案,登记丢失手表种类及价值。1810 年后,此时市场上已有很多价格低廉手表,失窃案多由分局处理。老贝利登记只有一部分,且不载手表种类。上图给出 1675-1850 年老贝利丢失手表及数量图。1810 年前档案共有 3246 条失窃记录,其中 61% 是银表或其它金属手表,9% 是名贵许多的金表。1810 年后有 4027 条记录,但几乎所有都笼统称之为手表。金表银表价值差异可从 1798 年政府税收法令看出:每只银表征税 2.5 先令,金表征税 10 先令。以 1720 年代为例,当年失窃手表价值中位数为 4 镑,75 分位点为 2.5 镑,最便宜有 1 镑的手表。而当时伦敦普通建筑工人周薪约为 0.9 镑,可看出手表还是不便宜。到 1790 年代,工人真实工资变化不大,约 0.95 镑一周,但手表价格显著下降:中位数到了 2 镑,75 分位点在 1.25 镑。盗贼偏好偷名贵手表,这会导致高估价格;手表价格逐渐下降,许多便宜手表失窃不记载,又会导致低估价格,两偏差方向相反。
作者首先考察手表降价幅度,以此检验亚当斯密断言准确程度。由于 1810 年后许多失窃案件不再经过老贝利,数据不可靠,而 1710 年前样本太稀疏,仅 92 个,故作者只考虑 1710-1809 年,恰好 100 年。筛去两个 0.1 镑,一个 20 镑特殊值后,银表价格平均每年降低 1.3% ,100 年共计 75% ,金表得到类似估计结果。这一数字没有考虑质量进步。如果假设 1710 年价值居中手表在 1809 年排第 75 分位点,则估计结果为 87% ,与斯密估计接近。上图绘出 100 年间价格动态。作者引 Clark 研究说明 1710-1810 年英国真实工资几无变化,手表价格相对真实工资降幅约为每年 1.4% 。因机械表属劳动密集产业,除金属成本外便是熟练劳动力成本,价格下降可反映当时劳动生产率进步。当时银表普遍耗银量在 2 盎司左右,多的有 2.5 盎司,又英国行事实上的银本位,1 镑折合 3.8 盎司银。减去这块成本可估得更精确生产率进步,约为 1.4% 每年。不过,这有可能低估价格降幅。因当时制表业在兰开夏聚集,而当地棉纺织业也快速崛起,真实工资在 1760 年代至 1830 年代间上涨 40% ,从英国真实工资最低地区一跃而为最高地区之一。此外,老贝利数据本身也为当时手表普及程度作了佐证。许多手表在小旅馆里失窃,或在与妓女饮酒时被扒走。这部分表均价 2.3 镑,一般是工人等佩戴。富裕阶层丢失手表均价是 5.7 镑。
作者最后简单讨论英国制表业兴衰历程。上图展示分位数回归结果,上半部显示 1810 年前,各价位手表都在降价,且降幅都在 1.3% 每年左右。下半部展示 1810 年后英国产各价位表都在涨价,低档涨幅在 1% 每年,高档则达到 3% 每年。作者指出,早期英国制表业快速发展,一是科学家(如前述胡克、惠更斯)和熟练工人密切配合。二是深化分工。作者引当时考文垂一制表商原话:仅仅是机芯制造就有 102 道独立工序。包铜、马轮、发条盒、马叉、摆轮、棘轮等细小部件都有专门生产商。尽管科学动力不明显,但相互聚集制表商改进机器和工艺带来了每年约 1.5% 的劳动生产率进步。熟练制表工还可能为同地区工业带来正面溢出效应。此外制表工人也属于当时工人群体中教育程度较高者。根据 1773 至 1845 年一间教堂保留结婚档案:只有 28% 制表工不能签名。而这个比例在矿工和普通工人中分别是 83% 和 69% 。不过,英国制表业很快就被大陆国家超过。作者给出解释是劳动成本高(1815 年时约为苏黎世两倍)、比较优势以及在组织和技术上失之保守。
文献来源:Kelly M, O'Grada C. Adam Smith, Watch Prices,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forthcoming.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