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业务能力」一流的电信诈骗集团,就是用的这几招
近日,关于电信诈骗的新闻又成热点,但一般人对电信诈骗的实际运营方式尚不熟悉,绝大多数还是凭个人智商、阅历以及新闻内容所报道的点滴内容来防骗,尚未构建完整、系统的防骗阵线。但与民间防御力量的零散、琐碎相反,时至今日的电信诈骗已经形成非常成熟、完善的一整条利益链,不同的团伙分工合作,各自在这条利益链上牟利。其中,有的专门负责诈骗,有的专门负责取赃款、洗钱,有的专门搜集和提供公民信息,有的专门提供银行卡、手机卡等其他工具……而他们所使用的招数,也是防不胜防。
一、从零开始的日常
电信诈骗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通常都是老乡、亲戚结伙作案。新人在犯罪团伙里接受学习、培训,经过长期的实践成为老手,然后自己组建小组或者脱离团队组建新的团伙,如此循环反复,甚至已经形成一种另类的“犯罪团伙文化”。在某些地方,甚至整个村的人大多数都是诈骗团伙成员,彼此之间聊的话题也是“今天 XX 又骗到 3 万”、“昨天 XX 失手被抓”之类。
1、找窝点
一个老手脱离团伙单飞,首先是找个窝点。
一般来说,新的团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依附在旧的、成熟的团队周边,成为大团伙中专门负责某一具体事务的小组,例如专门负责取款,或者专门负责打电话,或者专门负责扮演公检法的角色等。这在早期人手不足时可以利用其他团队的人手,甚至可以与其他团队共享公民信息、银行卡、手机以及其他诈骗道具之类的资源,可以尽早就参与到大型的、套路更深的诈骗犯罪中,在创业阶段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一些比较大的窝点里,甚至出租屋的整栋楼都住满了诈骗团伙成员,多个团伙共用基站、银行卡、公民信息之类的资源,人手不足时也经常相互借用,并且在具体诈骗过程中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实施的诈骗规模、辐射面也比较大。
而另外一种自然就是组建自己的一班人马去单干,但这种规模比较小,在早期也只能实施一些空手套白狼诈骗行为,但没法实现需要伪基站之类的技术支持或者需要假扮银行客服、保险人员、公检法等角色扮演的更深套路。
2、准备工具
公民个人信息是诈骗必备工具。
公民个人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购买、销售已经形成一条比较独立的产业链,而不仅仅是提供给诈骗犯罪使用。
公民信息的来源很复杂,笔者并未办理过打击侵犯公民信息犯罪的案件,对信息的来源不敢妄言。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公民信息被侵犯的现象非常严重。在电信诈骗的案件中查获的公民信息都是非常详细的,并且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分类,如根据职业分类,根据地域分类,等等。诈骗团伙通常都有比较固定的资料来源,他们直接通过网络购买得到的公民信息的内容是很详细的,具体到地域、工作单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邮箱,等等,甚至有的还附有简略的一句话资料(简历)。
诈骗团伙的组织者通过网络买到 exl 表格的公民信息,然后自己打印成页,再根据地域、工作单位等一一分发给每个具体诈骗的人用于诈骗。
手机和银行卡也是必备工具。
我要强调,我不是在做广告。但是,这种诈骗团伙最喜欢用的确实是诺基亚手机。据说是因为价格便宜、待机时间长、信号稳定之类物美价廉的优势,但有一次我很好奇,问被告人为什么要选诺基亚时,他说反正他从参与其他团伙到自己带新人,一直都是用诺基亚习惯了,至于为什么要选诺基亚,他也说不清楚。
每个人根据业务熟练程度,同时掌握 1-5 台手机(确切地说是同时掌握 1-5 个号码),成功一次则把手机卡拔出来碎了,不再使用。
银行卡自然是用于让被害人汇钱和取款之用。有些是买来的,有些是用别人的身份证去银行办的。用本人真实身份证开银行卡的蠢货都已经在牢里了。小团队要自备银行卡,而专门负责取款的团队则是定期把新的银行卡号告诉诈骗的团队。
至于这银行卡、身份证,自然也有专门的产业链负责输送。笔者在办其他盗窃案中,有个小偷说了实话:“我们偷到钱包里的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之类的卡也是有人收的。”
3、组织培训
组织者拉进伙的新人通常都是老乡、亲戚之类,之前就已经在村里家常的聊天中对这一行有所耳闻,在入伙之后,通常会进行专门的培训:组织学习话术剧本。
这些话术剧本也已经找不到原作者,都是从一个个诈骗团伙手手相传而来,记载了不同的情况下要如何应对、如何抓住受骗者的回答内容中的信息等诈骗技巧。
学习之后,组织者再打几个诈骗电话作示范,手把手教新人如何套对方的话,几天下来,新人基本就能上手。
4、人员分工
小的诈骗团队分工并不明确,除了组织者需要准备工具、租好场地、包吃包住之外,整个团伙的人都是负责打电话骗钱的。每人每天还有工作限额,一般要打 80-100 个电话才算完成任务,骗到的钱组织者要提成一部分(一般是 30-50% ),负责取钱的人要收一笔“手续费”(一般是 7-15%),剩余部分都归打电话诈骗的人。
大型团伙的诈骗套路多,分工也会更明确一些。大型团伙的组织者也有点领导的样了,自己不再做一线诈骗的业务,只负责工具、吃住、安排任务之类管理层面的工作;而下面的人员则分为不同的小组。有的小组负责全国各地到处跑,带着 502 胶水、胶板和假的银行客服告示,半夜去封银行 ATM 的出钞口、贴假告示;有的负责开着装了伪基站的车在街上乱转,群发短信;有的专门负责假扮银行客服之类的第一手接待人员,稳住被骗对象并交给下一手人员跟进;有的专门负责假扮“公安经侦大队”之类的公检法人员,负责让被骗对象把钱转入“安全帐户”。
在诈骗团伙中,需要着重说的是负责取款的那帮人。他们拿着用于诈骗汇款的银行卡,专门在银行附近守候,一旦负责诈骗的人得手,立刻在第一时间将钱转走。电信诈骗成功最关键的就在这些取款者身上。
有的团队是自己内部分工安排专门的人负责取钱,有些则是专门组建的取钱团队,与打电话诈骗的团队合作,每笔收 7-15% 的“手续费”。如果是银行卡每日取款限额之内(一般 2 万元),一般 5-10 分钟可取完;如果是比较大笔的(2 万元以上),先分别转到不同的卡上,然后不同的人再分别把卡里的钱继续转到其他卡上,这样一级级地分流,一般半小时之内也能取完。
如果是有规模、有组织的“企业”型诈骗团伙,骗得的钱在得手之后还要一级级上交,最后流向境外,通过其他洗钱团队的手“洗白”。
二、套路由浅到深
从手机代替电话成为人手必备的通讯工具开始,电信诈骗的套路经过多年发展,花样繁多,让人防不胜防。
1、空手套白狼
“猜猜我是谁”、“来我办公室”……这就是最常见电信诈骗手法,简单易学,也不需要太多资源,一部手机、几页公民信息即可实施,小型诈骗团伙在起步阶段都是从这最浅的套路开始的。
套路虽浅,但也要讲技巧。我们在新闻上看到时,都觉得这么明显是骗子,怎么会上当。但实际的诈骗过程中,当事人却很难分辨出自己身处骗局。试摘两段受骗者的陈述。
“来我办公室”——A
当时我接到电话,对方说是我领导,要我第二天去他办公室一趟。我说我现在在外省培训回不了安徽。对方又说是我安徽的领导,我就问对方是不是 X 总,他回答说是,并要我回安徽就给他电话。挂了电话后,我把他号码存在我手机上。第二天,对方又打电话来,让我帮他个小忙,转笔钱给他朋友。他先要我转 3 万元,后又改口说要 5 万,我转了 5 万元给他发来的帐户后,过了一会,他又打电话来说还不够,还要 10 万。我问 9 万可以吗,他沉默了一下说也行。挂了电话后,我又给他帐户转了 4 万元,然后打电话给对方确认到帐。挂了电话后,我觉得不对劲,就向公司同事要了 X 总的电话打过去问他是否找我,X 总说没有,说是我被诈骗了,让我去报警。
“猜猜我是谁”——B
当时对方打电话来问我是否记得他是谁,我说不知道,他让我猜,我就猜他是某学校的甲老师,他也承认了,并让我把这号码记住。第二天早上,他让我到学校找他,我就去了。在学校门口等了一会,我打他电话,他说他在开会,并说自己有急事让我帮他垫 2 万元,散会后还我。我卡上刚好有五千元,就告诉他自己没那么多钱,然后在学校里的银行 ATM 上给他指定的帐号汇过去了。他叫我再借点,我就找朋友借了五千元,再次转给他。然后他还说不够,我又找人借了三千,然后在自己的其他卡里取了二千,再次汇了五千给他。后来我觉得不对,打电话时他已经关机了。
2、封 ATM 出钞口
通过前期的套路,小型诈骗团伙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人气积累,有了更多人手,可以进一步发展业务。
在前些年,公民信息泄露还没被产业化时,电信诈骗最常见的套路之一,还是派人去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用胶板和胶水封住银行 ATM 出钞口,然后其他人守在手机前假扮银行客服人员,等在 ATM 取不到款的受害者主动打“客服电话”来。
那些客服电话都设置了呼叫转移(所以并不需要守着一大堆电话),会自动转移到某个诈骗人员的手机上。接着就是按剧本演了:
——很抱歉,这是由于柜员机系统出了故障,我们会及时给您补帐。
——请您把银行卡放进柜员机,输入个人密码。
——请您看屏幕显示,选择补帐业务或者转帐业务。(实际上只有转帐业务的选项)
——请您按二次转帐键
——请您输入连接代码(实际上是让对方输入转入帐号)
——请您再次输入连接代码
——请您输入您的帐户余额 / 本机号码(实际上是让对方输入转帐数额)
——谢谢合作,您的补帐金额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到帐,再见。
这个套路盛行一时,由于中老年人群体多数不熟悉 ATM 操作,受骗上当的大有人在,诈骗团伙用这套路获利丰富,甚至还发展出一个特殊工种——贴胶板,熟练工可以在短短的 1 分钟内贴上胶板和假告示走人,日薪高达 300-500 元。
但是后来,银行改进了 ATM 的出钞口设置,给出钞口加了一块平时封闭的板,出钞前还要动一动这块板确定没被封住才会出钞,加上对这类行为的打击力度变强,用这个套路的团伙慢慢就少了。
3、群发短信&角色扮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靠人力贴假告示这种落后的下钩方式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公民信息被泄露成为日常之后,诈骗套路有了进一步发展:群发短信。有的是靠网络软件群发,有的是开车载着伪基站在城市里兜来转去地发。
这些短信的花样就比较多了:
- 关于股票:本协会有股票内部信息,每日推荐优质股,加入会员请联系 XXXX
- 关于贷款:XX 公司,银监会现已批准向你发放一笔贷款,详情请询 XXXX
- 关于保险:因帐户信息不全,您本月的保险红利无法发放,请联系 XXXX 领取
- 关于银行:您的信用卡帐户尚有 XX 积分未兑现,本月 30 日清零,请及时兑换;因信用评级降低,您的信用卡额度减为 X 元,如需投诉请联系 XXXX ;您尾号 XXXX 的帐户于 X 时被取款 X 元,如非本人操作请联系 XXXX ;您的帐户因涉嫌 洗钱 / 毒品 / 贪污 犯罪已被冻结,请与警方联系。
- 关于医保卡:您的医保卡帐户出现异常,请与客服联系;您的医保卡涉嫌盗刷违禁药品,请与警方人员联系。
- 关于考试:您参加的 XX 考试成绩已出,您未通过,如需改分请联系 XXXX
- 关于飞机航班:您乘坐的 X 次航班因故延误 / 取消,如需退票或改签请联系 XXX
而与这些客服联系的结果,毫无意外,最终都被引导去拿着银行卡到 ATM 上进行各种操作。这过程中“客服人员”首先就会善意提醒受害者可能遭遇诈骗并建议报警,然后热情地帮忙转接到公安机关的“报警电话”,“公安人员”又会发现您的帐户存在被盗、被骗风险或已经被盗用,又把电话转到“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处,“检察官”出于安全考虑,会要求你把钱转到指定帐户,最终实现把钱转入安全帐户、为客户补帐退款、核查帐户、资金清查对比等等目的。而这钱,不知不觉就到了诈骗团伙的手里。
4、网络销售
群发短信之类的套路,风险毕竟还是太大,于是又有些团伙做起了正经生意——推销保健品。
这种模式比较隐蔽,可以借着正常公司业务的名义公开进行,甚至不需要太多诈骗人手,可以从正规途径招聘推销人员进行,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电信诈骗模式。
是人都有一颗保健的心。对男人,就说这产品可以壮阳;对女人,就说这产品可以减肥、丰胸;对老人,就说这产品可以降压、补钙;对小孩,就说产品可以提高智商。然而产品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外包装。
对于老年人群体,诈骗团伙通常是冒充医院、老年人协会、保健品公司的专家人员,通过买来的公民信息打回电话,以“回访”、“慰问”之类的名义,随便问问受害人的身体情况就作出“诊断”,然后推荐购买昂贵的“药物”或“保健品”;对于在某些美容、生殖健康之类的医院就诊过的人就更容易了,直接以医生、专家的名义推荐特效药;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推送产品,搞点转发集赞送礼之类活动,自然会有人上门主动询问。
第一次接触时,产品的销售价格不高,标价几百到上千为主,主要目的是拉住顾客的心。
顾客收到产品使用后无效是正常的,诈骗团伙对此也早就准备了更多套路:
- ——经我们诊断,您的身体属于特殊体质,需要先排毒,我们建议您换一种产品,把体内的毒排出来后再继续使用原产品。
- ——经我们核查,零售商擅自按批发价向您销售 / 批发商擅自向您零售,需要您补足差价 / 税额。什么?退货?也可以,但是麻烦您先把税款 X 元打过来,我们走一下帐面,过帐后就连货款一起退回。
- ——您好,您购买的产品是有保险的,我给您转接到保险公司那边理赔……您好,请您交一下保险理赔费 XX 元,我们理赔后您可以收到赔偿款 XX 元。
但无论顾客选择哪一种,给钱之后,自然也是石沉大海。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诈骗方式是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而随之发生变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谨守“自己的钱不给、别人的钱不要”的原则,自然可以避免绝大多数诈骗。至于那少数情况下会不会上当受骗,就只能随智商或者随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