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佛教寺庙有没有像教堂那样出现比较现代的造型?

$
0
0

日报标题:现代建筑设计的教堂有不少,怎么见到的寺庙都很传统?

petra,.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 水月禅寺。

水月禅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是在睢宁县地藏寺的基础上复建的。水月禅寺建设突破了传统规制,一改中国寺院建筑风格,在遵循佛教殿堂布局制式的前提下,采用现代建筑元素,与佛教的启迪心智、荡污涤垢、祈福纳祥巧妙结合,诠释了大道至简的人文理念。在新加坡举行的 2015 年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公布了“宗教类”入围名单,全球九大宗教建筑因其独特设计入围“宗教类”最美建筑名单,中国江苏睢宁水月禅寺成功入选。

藏经阁

大雄宝殿

三门殿

水月禅寺建设以“得风润水,古典布局;简约建筑,禅意空间”的规划理念为核心,建筑格调独具匠心,颠覆了人们对于佛教建筑固定的思维模式,设计将佛教元素与建筑艺术达到了完美结合。

有没有,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的尘世佛寺的对比感?

水中的金色莲花 —— 能了诸缘如幻梦,世间唯有妙莲花。

看书的修行者 —— 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

膝置经卷行真路

目视超然成阿罗

看这竹林与立体建筑的线性搭配,有没有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的空寂之感。

光影之中感觉到佛意,昼夜更迭,幻影交叠,正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个人感觉水月禅寺算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吧,在原有的基础上很好的保留了寺庙应该保留的样子,从外观上摈弃了大多数国内寺庙的喧嚣吵闹,又相较于日本禅寺多了更多中国佛教所独有的世俗性,虽然仍然有很多瑕疵,但是对以后寺庙的设计与改造有更多的可借鉴之处,对水月禅寺莫名的亲切是因为看到就想起我的大学,鲁迅美术学院 —— 看一看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谢谢大家,这个问题是我在知乎第一个系统的回答,也会有一些瑕疵,欢迎大家指正,看到好多人的评论和赞,好开心,么么哒,我会继续努力的,嘻嘻嘻。今天接着上次再举一个例子,我看大家基本上说的都是日本和台湾的,的确,日本和台湾在传统与创新还有人文情怀上面的重视让我也好喜欢,前面那些例子好精彩,感谢。言归正传,上次说的是江苏睢宁的水月禅寺,这次简单介绍一个法国的,好像还没人说过。

欧美佛教在欧美佛学的研究,早于佛教的传播。17~18 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哲学家如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人都已谈到了佛教。而在浪漫的法兰西呢,佛学研究也有 100 余年的历史了,据《基督教百科全书》统计,1980 年法国有佛教徒近 3 万人,其中约有半数是亚洲裔佛教徒,蓁为法国佛教徒。主要集中在巴黎、格里茨、班尼斯堡、莫金等城市。最新的结果我也不太清楚。而我要介绍的是位于法国巴黎的 —— 巴黎佛光山。

建筑师是台湾建筑大师 —— 姚仁喜先生,长得老帅啦。

前面很多答主提到的台湾的农禅寺就是先生的作品。他自出道以来佳作迭出,在海内外各种建筑评奖台上屡有斩获。其才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亦参与电影制作、宗教文化传播等多种文化行业。他用谈诗、谈艺术、谈哲学、谈宗教修行的话语谈论建筑。为了更好地理解他的建筑思维和建筑理念,我们先看一下这位大师其他的作品。

下图是前面很多答主提到的台湾法鼓山农禅寺,真正“空中花,水中月”的道场。

姚仁喜先生的作品有很多,都十分有哲学意味,如有兴趣可自行百度谷歌,咱们下面还是来看巴黎佛光山。

巴黎佛光山位于巴黎市郊碧西市 (Bussy Saint Georges) 绿地公园的中央,南侧有一古堡,充分提供宗教活动、沉思冥想、文化教育与社交集会等多用途空间。设计上强调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和谐共生的概念。建材没有多余装饰,建筑物本身大小适中,拥有广泛绿地空间,安稳融入这块土地。

下图是正门,

建筑物量体缩小为一系列的线形板块,曲折盘旋,但是其中又有绿地点缀其间,何传统寺庙的空间序列有很大的差别,配合法国的碧空,很像是一个让人休闲静心的公园的感觉。

像是一个个方形的盒子或者集装箱组装一起,看网上介绍说一楼可以开放成艺廊,咖啡厅,佛学书店一类的友谊区,供来者体验交流。

充满现代感的落地玻璃窗,有利于空气的流通,配和极具东方色彩的橘红色木质材料,让整体产生活泼的流动感。

下图是内景,供大家礼佛参拜,毕竟是在欧洲,有一种身在教堂的感觉,但是也拉进了大家的距离,更有空间感和亲切的氛围。

个人认为姚仁喜先生的这一作品,现代感十足,他抛弃了传统寺庙的方方正正,前后固定的格局形式,注入更多的现代建筑气息,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是一所现代的艺术设计大学,但是细节中保留的禅意确没有丝毫的减少,如果说传统寺庙给人更多的是对于佛法的庄严和敬仰,那巴黎佛光山给人更多的是与欧洲思想结合的自由,更多的开放空间和人文情怀吧,不会让人有畏惧的距离感,而是象公园或者休闲方式一样让你去亲身体验这个宗教,感受到佛学或者禅学在生活中的表现。

我一向非常喜欢日本设计师的设计,其中当然包括建筑,每次看到轰炸我的思维,哦?原来还可以这样,天马行空中又极具民族特色,这是我们所缺少的,但是很多日式设计的禅学思维太深了,对于我这种简单的爱好者来说,有时候确实有一些晦涩难懂了,体验感稍微会弱化一下,我想要很深刻的文化土壤才能更好地理解日本设计大师的设计思维,所以对日本设计更多的是膜拜,姚仁喜先生的这所寺庙作品,无论是落地窗,水泥混凝土这些西方的现代感十足的建筑,还是对于石材,雕塑,以及木质这类极具东方感情色彩的材料的表现,都把活泼的色彩和现代的建筑还有东西方相融合,在创新的同时,保留传统,表达敬意,或许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平面和模型,建筑师

其实与其讨论如何设计现代佛教寺庙,还不如讨论为何国内的寺庙大多是传统样式。因为这才涉及到建筑设计的根本问题。

建筑学教育有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就是闭门造车。整个学科的展开就是围绕着如何造或如何设计开展的。对为何而造为何而设计不做任何探究。这就造成了学科内部认同的所谓好设计,和市场的真实情况相左。我这不是要说,市场的选择是正确,设计应该迎合市场。而是要说,只有理解市场的选择,才能更好引导市场的选择。

回到宗教建筑,佛教寺庙的当代化问题。这不是一个仅仅是建筑设计的孤立话题。这是和宗教政策,民俗习惯,佛教教义,以及人们接受度有关的综合问题。建筑设计是上述所有问题的最终外在表现形式。从这点上来说,姚校友的水月禅寺是恰如其分的适合了台湾整个人间佛教运动下的大环境的需求的。有关于台湾佛教的人间佛教思想,去过台湾的人,可能多少都有些了解,台湾四大佛教名山走一圈就有所了解。在这个佛教思想下,整个台湾佛教的仪轨和中国本土就很大不同。这些不同最后落实到建筑上,你会发现没有烧香的地方,没有那么多做法事的地方,佛教中禅宗思想的盛行,对空和无的核心思想的扩展,体现在建筑语汇上,姚的设计是恰当的,既没有太过极简主义,有在期望中有很多表法的视觉处理,如金刚经的刻字。插一句,宗教建筑从传统上和其它建筑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其需要承担更多的教化作用,简单说就是要表法,需要通过很多具体的设计把教义的内容传播出去。塑像,壁画,柱子间距的尺寸数量,都可以成为佛教故事的载体,作为传播教义的手段。

同样的道理。不仅仅在佛教建筑上。任何印度教,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都是一回事。这是宗教建筑的普遍价值观。再回到中国当下的佛教建筑问题。大量的仿古建筑成为佛教建筑的主流。其原因很简单,当下中国佛教徒的主流信众并非知乎上的高教育群体。中国佛教的民间基础长期以来遍布大江南北,尤其在农村和偏远山区,资讯不发达地区也广泛盛行。这些地区的佛教决定了佛教建筑面貌的基础。其相对传统的佛教仪轨和民间习惯决定了佛教建筑的仿古建筑是最符合其信众的心理的。受其惯性影响,即使在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其寺庙形式也是仿古。当然还是有零星的一些现代化的尝试,但由于佛教本身现代化的推广的缓慢,寺庙现代化的进程是不可能超越的。我在 5 年前也曾尝试过设计一个现代化的佛教寺庙,用了轮回概念和莫比乌斯圈的形式的结合。甲方很喜欢,但不会实现。其根本原因除了造价之外,就是信众不会接受,这样的建筑形式是超越其对佛教的心理认知的。没有佛像可拜的大殿还能是寺庙么?没有香炉焚香的广场还是寺庙么?这些涉及到佛教根本教义的理解,不是一栋建筑可以解决的。建筑只能顺水推舟,而不能,逆水而上。反观台湾佛教现代化的成果,推动了其佛教寺庙的现代化,不然,姚纵有天大的本事,若没有人间佛教的信仰基础,其水月禅寺也只能是纸上建筑。

建筑的很多问题,都不在建筑学之内,而在建筑之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