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油炸过程发生了什么化学或物理变化?

$
0
0

日报标题:油炸的过程中,发生了这么多事儿

宮非,石墨烯应用技术企业主 - 志阳科技

油脂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所组成,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包括动物性油脂、棕榈油、椰子油等,在室温下是固态,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经过油炸时不容易产生化学变化,但容易堆积在人体的血管中,对健康不利。不饱和脂肪酸像是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等,室温下呈液态,化学性质比较不稳定。油在高温或接触氧气的情况下会发生许多化学变化,包括氧化、水解、裂解、聚合等,这些反应会改变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造成油的质量发生改变。

油炸过程中,油经历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产生许多有害成分,并与食品之间发生物质传递。

1.物理变化。食物一旦进入高温油中,食物表面的水分被快速蒸发,产生硬壳,即为油炸食品的酥脆口感的来源;而食物内部的水分转化成蒸汽,通过食物的蜂窝通道逃逸,油即被吸入食品内部替代水分,油经过长时间高温加热产生的有害物质亦随之进入到食品中。

2.化学变化。新鲜油的主要成分为 1 分子甘油和 3 分子各类脂肪酸相结合的甘油三酸酯混合物(C3H5(RCOO)3)。油炸过程中,在空气中的氧、食品中的氧、水、高温作用下,油主要产生三种有害反应:水解、热氧化、热聚合,产生超过 400 种的分解或聚合产物

(1)水解:高温促使油中的甘油三酸酯水解为甘油二酯、甘油单酯、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其中甘油能在高温下进一步脱水形成丙烯醛,即为丙烯酰胺的前体。除此以外,水解产生 的游离脂肪酸容易挥发,从而降低油的烟点(油发烟的温度,用于油炸的油发烟点应大于 200℃ )。游离脂肪酸的总含量称为酸价,酸价常作为判定炸油质量的标准之一,酸价越高,说明油的精炼程度度和新鲜程度越低。我国 GB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规定》,酸价不得超过 5 mg/g。日本更采用酸价 2.5 mg/g 作为炸用油的限量。

(2)热氧化:高温下氧与油反应,使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双键的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和鱼油中)氧化,产生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产生醇、羟基酸和酸类等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能聚合在一起,使油的粘度增加,颜色变深。其中,氧化分解的产物羟基酸,亦是常用的判断食用植物油新鲜度的指标之一,新鲜植物油的羟基值很低。我国 GB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规定》,羟基值不得超过 50 mg/g。

(3)聚合:当隔绝了氧气时,高温下的油主要发生聚合反应而不是氧化反应。聚合反应产生的单体环化、二聚和高聚物形成了油脂泡沫。泡沫会加速油的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

从时间看,食品在油炸过程中的变化主要有五个阶段:

1. 起始阶段(食品放入炸油中到食品表面温度达到 100℃):食品内部蛋白质未变性,淀粉也未糊化

2. 新鲜阶段(食品表面水分大量损失的阶段):食品开始形成外壳,内部蛋白质部分变性,淀粉开始糊化

3. 最适阶段(食品质量最好的阶段):外壳增厚,色泽变金黄,蛋白质变性完全,吸油量适中;

4. 劣变阶段(食品质量开始变差的阶段):外壳变僵硬,吸油量过大;

5. 丢弃阶段:食品颜色变黑,开始发生炭化现象。

从食品成分看,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均发生了多种繁复的化学变化。例如在油炸过程中,糖类与氨基酸发生的一系列美拉德反应 (Maillard reaction),既生成油炸食品诱人的风味物质,又产生了致癌的有害物质丙烯酰胺。肉类、蔬菜、淀粉类等食品,由于自身成分的巨大区别,而在油炸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和危害程度各有不同。

下面介绍油炸食品和炸油中均可能产生的主要有害因子:

(1)丙烯酰胺。丙烯酰胺 (Acrylamide, ACR) 在工业应用上是聚丙烯酰胺合成中的化学中间体。2002 年 4 月瑞典 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 NFA 和斯德哥尔摩大学首次发现某些食品中含有丙烯酰胺,尤其是以薯条为代表的富含淀粉的高温油炸食品中含量较高。

(2)多环芳烃化合物。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是一组由 2 个或 2 个以上苯环稠和在一起的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食物煎 炸、烤制和烟熏等烹饪过程中会形成。环芳烃属于前致癌物,在体内主要通过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中的芳烃羟化酶 (Aryl hydrocarbon hydroxylase,AHH) 的作用,代谢活化为多环芳烃环氧化物,与 DNA 、R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合而诱发突变和肿瘤。

(3)杂环胺类化合物。1977 年美国发现直接在明火上炙烤的肉类和鱼类烧焦的表面部分,在 Ames 实验中有强烈的致突变性,这类致突变物质被称为杂环胺 (Heterocyclic amines, HCAs),属于氨基咪唑氮杂芳烃类和氨基咔啉类。杂环胺是肌肉组织中的氨基酸和肌酸(肌酸酐)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食品中带肌酸含量越高,杂环胺的产率越高。除肌酸含量外,烹调的温度越高,如煎、炸、烤等烹调方式,形成的杂环胺含量相对增加。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