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有哪些神乎其技的文物修复案例?

$
0
0
知乎用户

举一个例子。1980 年发掘出土的秦始皇陵铜车马,由于原有木椁早年腐朽、上部填土塌陷,致使两辆铜车马损坏严重。一号车出土时全车共破碎成 1325 片;二号车出土时全车共破碎成 1685 片,断口 2244 个,破洞 316 处,裂缝 55 处(以上数据来自《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两辆制作精细、构件繁多、形制复杂的残破铜车马从 1980 年 12 月至 1988 年 4 月经过多年清理修复完成,是研究秦代冶金、铸造、机械、车舆、鞁具及系驾方式至为珍贵的重要文物。

几张发掘现场和修复前照片。

Adrian,Deutsch/古文字/音韻學

甲骨的缀合和简帛的整理,虽然可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文物修复,但其过程的艰辛与成果的惊艳,丝毫不逊色于古籍字画的修复。

甲骨的缀合的成果,比较著名的是《殷墟文字丙编》。第十三次殷墟发掘时发掘出了一大批整甲,运到南京后中研院史语所便对该批甲骨进行整理。但在尚未整理完的时候发生了七七事变,国内形势骤然紧张,史语所整体向西迁移。当时对甲骨保护措施做的不够到位,每块整甲装进一个纸糊的盒子,纸盒子再全部装入一个大木箱,向西迁移的时候道路崎岖,大卡车摇摇晃晃叮叮当当,到四川时里面的纸盒子都朽坏了,整甲也碎成了小块。殷墟文字乙编收录的就是这些碎片。后来国民党退出大陆,史语所也便把这些碎片带到了台湾。张秉权花了 20 年的时间,拼出来 300 多版整甲,作为《殷墟文字丙编》出版。

(这事丙编第 36 版,是用 8 片碎片缀合而成的)

甲骨文缀合作的比较好的还有严一萍。他曾经把 5 块碎片缀合成这样一版腹甲:

神奇的是,这五块碎片是从不同的坑位出土的。也就是说,它们在商代就已经碎掉了。

马王堆帛书的缀合和甲骨缀合的过程差不多,但由于帛书的碎片有限,而且文字比较多,整理难度要比甲骨缀合小一点。

(网上找的图,可能不太清楚...不过也不难看出某些部位的碎片十分细碎,把这些小碎片放到合适的位置也是很考验眼力脑力的。)

竹简的整理也是比较复杂的。竹简和甲骨不同,甲骨挖掘出来的时候是干的,而且比较硬,所以整理的时候可以用小刷子刷去甲骨上的土,拿在手上仔细看。竹简保存的环境一般是湿漉漉的,所以一般竹简出土时都是裹着泥。竹简由于长期被水浸泡,柔软的像粉条,却没粉条的韧性,很容易断。在清理完竹简上的泥土后,就要在溶液里保存:

没错,竹简在刚开始就是这样的酱油色,黑糊糊的。竹简的整理者要根据竹简的形态、字体风格、上下文意等因素对其进行重新编排,恢复竹简原来的顺序。有些简会断成两截,这样的简缀合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有些简断成只有一两个字的碎片,缀合难度就比较大了。郭店简从出土到现在有 20 多年过去了,还有几块简无法缀合。

(上博简 - 容成氏,不难发现第二根简颜色黑乎乎的,第 8 根简断成两截)

(容成氏第二根简的放大图,虽然经过 Ps,对比度加强了不少,但有些字还是很难认的。)

郭店简是抢救性挖掘,当时经验不足,发掘时没注意保持简序,给整理着编连竹简造成了不少麻烦。上博简整理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编连的准确度提升了不少。

从朽木断骨变成整甲、文本,这也算得上是很神奇的事吧~

P.S.:.想起了知乎上一个关于考古和盗墓的问题=_=其实从甲骨、简帛的整理过程可以看出,人们不太在意的一些细节,比如坑位、简序等,对于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其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当初史语所西迁的时候保护措施做得到位一些,张秉权也就不必在缀合上花费 20 年的时间。如果郭店简出土的时候注意简序,也许郭店简的编连就不必如此曲折艰辛。在学者眼中这些看不见的因素有时候甚至比金石珠玉更加宝贵。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