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从各自的体验角度做了很好的回答。作为一只科学狗,我想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回答一下,为什么我们看到满天的繁星会觉得幸福。
其实国外还真有人认真研究了这事儿。Silvia 等人在 2015 年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们招募了 103 名被试,给他们在电脑屏幕上连续呈现 14 张各不相同的星空图片,每张图片后面都有 11 个问题,比如“你觉得这张图片让你感动吗?”,“你觉得这张图片让你惊叹吗?”,诸如此类,被试对每个问题给予 1(一点也不)到 7 分(非常)的评分,4 分代表一般。下面的表格是这 103 人的平均打分结果:
与大家的主观体验相一致,星空的图片确实能给人带来“惊叹”,“敬畏”,“美丽”等深刻的审美体验(见表中左侧的红框内,平均值都大于 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有一些被试并没有产生很强烈的审美体验(见表中绿框内最小值),这是为什么呢?作者的一个有趣的发现就是,被试大五人格特质中的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和她 / 他对星空图片产生的审美体验强度有非常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r = 0.48,见表中右侧红框内)。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越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事物好奇心越重,她 / 他看到星空时产生的诸如“惊叹”,“敬畏”等深刻的审美体验越强烈。那些对星空无感的人,基本上是开放性很低的人。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星空作为一种视觉刺激,到底是其中的什么因素会让我们产生“敬畏”,“惊叹”等深刻的审美体验呢?作者并没有从星空这一视觉刺激本身去思考,而是从星空这种视觉刺激引起的体验上(惊叹,敬畏等)去考虑这个问题:具有什么样特点的事物会引起人惊叹,敬畏等情感体验?循着这一问题,这篇文章又把我引向了另外一篇 2003 年的经典文章,在这篇文章中,Keltner 等人指出,类似惊叹,敬畏这种情感体验,和两个因素有关系,分别是巨大(vastness)和调适(accommodation)。巨大(vastness)相对好理解,就是指各种层次的大,可以是一个具体客体的空间尺度大,也可以是某个人能力的大,大到让你感觉自己很渺小的地步。而调适(accommodation),是指这种巨大引起的新鲜感或意外感(novelty),和你已有的观念与经验有所冲突,使得你不得不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认知结构,来更好理解所面对的庞然大物。
回到星空上来,为什么星空会带给我们惊叹和敬畏的体验呢?首先,因为星空的广袤,无尽的空间,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你所能想象的最大的存在(vastness),面对它,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渺小呢?其次,还记得生活在都市雾霾中,霓虹灯下的你,拖着疲惫的身躯穿梭于地铁,公车,楼宇间,多久没有抬头仰望星空了吗?当你终于在某个时间,鼓起勇气穿出都市的灯红酒绿,来到广阔星野下时,面对这无尽的空间,会不会有意外感和新鲜感(novelty)?会不会怀疑自己终日为之奋斗的理想啊,现实啊,在这星空前,到底意义何在(调适,accommodation)?
让我们最后做一个通俗的总结。我们之所以在星空下会有强烈的积极情感体验。首先是我们自身的开放性比较高;然后是因为我们面对广袤的星空觉得自我渺小;最后一个因素是,虽然天空就在我们头上,但我们仰望星空的机会其实并不多,所以我们偶尔看到星空,还是觉得很新奇的。
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你在星空下不仅觉得敬畏还觉得幸福?我猜,能鼓足勇气从都市奔跑到广阔星野下撒欢的你,肯定是有恋人或朋友相伴,或者至少是轻松的时刻吧。那时的你,本身就被幸福感包围着,再抬头看一看星空,就更觉得它美好了。
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是不忘抬头仰望星空的人。
参考文献:
Keltner, D., & Haidt, J. (2003). Approaching awe, a moral, spiritual, and aesthetic emotion. Cognition and Emotion, 17, 297-314.
Silvia, P. J., Fayn, K., Nusbaum, E. C., & Beaty, R. E. (2015).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awe in response to nature and music: Personality and profound aesthetic experiences.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9(4),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