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住在普通居民楼的我们,其实每天都被这五层防线保护着
题主的问题是:普通居民住宅,有哪几道防线保证居民免受触电的危险?
真是一个极好的问题。
第一道防线——隔离防护
我们来设想一下,家里有一位学步的小男孩,他迈着蹒跚的步子到处走,伸出稚嫩的手指,就想戳那些亮晶晶的带电体。在这种情况下,家用电器是如何做到隔离防护的?
标准规定:当直接接触发生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且被接触的电压在交流 25V 以下或直流 60V 以下时,或者当低压电器或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安装在封闭的电气工作场所时,允许放弃直接接触防护。
这就是我们可以用手触摸干电池的原因。
我们来看有关防护等级的国家标准条目,如下:
此表中所列的防护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防止异物进入导电体,第二部分是防止水侵入导电体,合在一起就是 IPXX。其中第一个 X 与异物防护有关,第二个 X 与水防护有关。
根据 IEC 61140 的规定,最低防护型式必须达到 IP20。我们检索上表,看看 IP20 的防护等级是什么意思:由表的左侧,我们查到异物防护的 2 表示防止手触及危险部位,这里的固体异物直径大于 12.5 毫米。
这个值表示手臂肯定进不了带电体,男人的手指要进入很困难,女人的手指次之,孩子的手指应当能进入。
再看 IP20 的防水性能:由表的右侧,我们查到 0 表示无防护。
对于家用电器来说,是不是 IP 防护等级越高就越好?答案是否定的。IP 等级越高,电路散热就越困难,电器电路损坏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使用寿命也就越低。因此,IP 防护等级应当是满足要求就好。
至于插座,它的防护就有点门道。我们来看下图:
我们看到小朋友的手正试图插进插座内,如此危险的举动。
在这种情况下,IP 防护等级似乎也无能为力。不过,比较好的品牌插座插孔内有挡片,插头直接插很困难,要斜着才能插入插座,这样就能比较好地实现人身安全防护,孩子的手指自然也就进不去了。
第二道防线——接触防护
接触防护包括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
我们来设想,家里有一台电冰箱,它的 IP 防护等级很高,人体完全不可能接触到带电体。但现在发生漏电事故,电冰箱的外壳带电,人体一旦触及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用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正常时是不带电的,而故障时才带电,因此这种防护是间接的,所以接触防护又叫做间接防护。
国家标准中规定,用电设备的外壳,特指金属外壳或者用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必须接地。
显然,这里涉及到接地系统,以及其它很多很多的概念,相关的知识量很大。
不过,对于不具有电气专业知识的普通人来说,知道三条最基本要求即可:
第 I 条:配电线路接入家中配电箱时,必须要有三根线:相线、中性线和保护地线。
这三条线的颜色分别是:相线的颜色可能是黄色、绿色和红色,这要看接到哪一相而定;中性线的颜色是蓝色,保护地线的颜色是黄绿色。
这是居家配电的配电箱图片,入户处的电缆在左上方。我们看到了黄色线、蓝色线和黄绿色线,它们分别是相线、中性线和保护地线。
第 2 条:这三条线的名称和符号
相线又叫做火线,它的符号是 L。
注意:大家都把中性线叫做零线,甚至连买菜的老奶奶都知道。虽然中性线不是零线,但想要纠正,绝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我也把中性线叫做零线吧,虽然这种称呼其实是错误的。
于是,蓝色的就是零线,它的符号是 N。
黄绿色的就是保护地线,它的符号是 PE。
第 3 条: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必须与 PE 线相接。
有了这三条,我们就可以继续讨论了。
PE 线就是我们的第二道防线。有了它,我们就能确保用电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它的外壳电压是零。
我们来看下图:
我们看到,电弧扑向被测试者,但他站在一个接地的金属笼子内,因此他安然无恙。这个笼子又叫做法拉第笼子。
这说明什么?如果我们在某个区域也设置一个类似的地线联通区域,则区域内的人能在出现漏电的情况下不会遭受电击。这个地线联通区域,又叫做等电位联结。
对于居家配电来说,在最重要的地方,最好能设置这种等电位联结。例如浴房和厨房等处,这里相对潮湿,漏电的可能性较大。
第一种方案常见于配电室,第二种方案常见于测控中心和计算机机房。
某位知友说,她的浴房金属外壳与墙体内的钢筋连为一体,这就是第一种等电位联结方案。显然,这位知友给她自己构建了第二道防线,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第三道防线:安全电压
什么是安全电压?
知友们都知道 36V 安全电压,却很少听说 50V 安全电压。这两种安全电压,前者对应于供电电源的安全电压,后者对应于漏电安全防护的安全电压。显然,两者的意义和概念不尽相同。
对于安全供电电压,在国家强制性标准 GB156-2009《标准电压》中有相关的规定。
例如我们的充电器,它输出的直流电压有 5V 的,还有 12V 的,还有变压器,它输出的交流电压是 36V 的,这些都是安全电压。
毫无疑问,我们采用了这些电压,当然就是给自己构建了安全。
不过,当我们的电冰箱外壳因为内部漏电而带电,上述这些电源的安全电压能为我们构建防护吗?答案是:当然不行。
IEC 标准和国家标准规定,虽然电器的外壳有接地,但接地处存在接地电阻,因此电器的外壳会因为接地电阻压降的原因,其电压会上升,电压上升的最高幅度不得超过 50V。
这就是我们的第三道防线,50V 安全电压的来源和用途。
注意:特别强调,这里的 50V 安全电压和 36V 安全电压要加以区分,它们的概念不同,适用领域不同,不可混淆。
在 50V 电压下,人体承受的电击相对较弱,再加上系统会采取线路保护措施,也即断路器跳闸,所以人体承受的电击时间也很短暂,时间长度大约是十几个毫秒。
由于接地电阻较小,规范中规定接地电阻不大于 2 欧,但实际大约在 0.2 欧左右,用欧姆定律把 50V 除以 0.2 欧,得到 250A。由于居家配电的主进线开关一般是 40A,把 250A 除以 40A,得到 6.25 倍。因此,居家配电箱内的主进线开关会跳闸,当然该支路所在的馈电开关会先行跳闸,这叫做选择性。
我们来看 B 特性的空气开关跳闸曲线,如下:
我们看到,在横轴 6 倍额定电流时,纵轴对应的开关跳闸时间在 0.01 秒到 0.02 秒之间(曲线最下部弯曲的弧线部分)。看到这里,相信大家立刻就明白了,一个优质的开关是多么重要,它是保障我们生命安全的基础呀!
这事实上就是居家配电的第四道防线——使用质量可靠的微型断路器 MCB(空气开关)
使用质量可靠的 MCB 是我们居家配电可靠性和灵敏度的基础,是保障人身安全基本条件之一。
第五道防线——漏电保护,又叫做剩余电流保护
从前四道防线我们已经看出,家用电器漏电可以依靠开关的线路保护功能来实现,但这种保护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有第五道防线。
对于居家配电来说,相线也即火线中的电流与零线(其实是中性线,再次提醒这个无可奈何的错误名词)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我们让这两个电流同时流过一个电流互感器,由于两者产生的磁力线方向相反,因此电流互感器的副边电流亦为零。
当相线出现漏电时,这两者的电流之和就不等于零了,于是电流互感器输出的电流就会驱动测控装置让开关跳闸。这种装置叫做漏电开关 RCD。
当发生漏电时,RCD 会带动开关跳闸,再加上开关自身在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下也会跳闸,于是第三道防线、第四道防线和第五道防线在这里起到共同保护作用,跳闸时间小于 0.1 秒。
总结:
有了这五道防线,居家配电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答案是否定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许多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用电一定要把“安全”二字放在心上。
在设计和安装居家配电系统时,一定要按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去执行;在使用居家配电系统时,也一定要按安全规范去操作,切忌马虎大意。
以上这些图片部分摘自我写的《ABB 中学生安全用电培训课堂》PPT,供大家参考。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这里面的知识量很大。事实上,要把这些问题给说清楚,需要几本书,再配合多达近 50 部标准才行。
有关隔离防护和用电安全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1)隔离防护涉及到的国际电工标准是 IEC 61140,对应的国家标准是 GB/T 17045;
2)接触防护涉及到的国际电工标准是 IEC60364,对应的国家标准是 GB16895;
3)漏电电击防护的国际电工标准是 IEC61008-1,国家标准是 GB/Z 26829《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一般要求》和 GB16916《家用或类似用途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一般要求》;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提个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居家配电中存在五道防线。试问对于农村的居家配电,其入户线一般只有相线和零线,没有地线,那么这时户内有几道防线?如果我们希望农村居家配电中也有接地防护,那么应当如何实现地线入户?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且看评论区如何解释。我会根据评论情况酌情修改原帖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