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如何解读电影《纽约提喻法》?

$
0
0

日报标题: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电子骑士,以一知当十用

《多语的失言》

看完鬼才编剧查理•考夫曼首次自执导筒的《纽约提喻》,一时出现在我脑海中的竟然都是些作家的名字:皮兰德娄、卡尔维诺、阿兰•罗布 - 格里耶、小库克 •冯尼格特……也许因为它太不像一般的电影了,几乎是重建了主角 Caden Cotard 整个生活,而 Caden 又在影片里试图用拍戏的方式来寻找他生活中的真相和意义,通过模拟、重建现实来寻找他与这个世界、周围的人们之间的联 系。于是,模拟、重建、关照、镜像就成了影片最重要的关键词。

在主角 Caden 不停地感受着肉体的痛苦和死亡的恐惧(以衰老、疾病等外在形式不断地呈现出来)的同时,他的精神则承受着另外一层的疑虑与怀 疑:如何确定生活的意义?如何关照自己的行为?如何把握他与妻子、情人、女儿、扮演者,或者说如何把握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不是普通电影中所谓的中年 危机、精英困惑,它根本就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的无法把握感。于是 Caden 荒诞地用了无数年来完善他的戏剧,力求让它完全展现出生活的本相,然而他 发现自己既无法解析自己的生活,也无力解析他重建起来的这个舞台中的情景。所有雇来的演员都是似是而非的、如同影子般的存在,那位一直跟踪着他的扮演者 Sammy 既是 Caden 又是 Sammy,就像 Caden 既是 Caden,又是 Sammy,还是 Hazel、Ellen……是他们所有人的集合。过去、现 在、未来,Caden、Hazel、Olive,所有时间、人物、空间、事件,都重叠在了一个平面中:过去即现在,现在即未来;导演即演员,演员即真 人……男主人公从日记中阅读着女儿从小到大的变化;着火的房子几十年依然如是(不由让人想起《法华经》中“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观念);Caden、 Hazel、Caden 的扮演者 Sammy、Hazel 的扮演者同时出现,交叉地对话、质询。影片中的情节已经远远不能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有可能发 生?”这样的现实逻辑去把握,一切都只能看作是隐喻、吊诡(或者叫悖论 paradox)、自我消解、诗意的再现。

绝大部分电影只想或只能重建生活的一角, 展现真实的吉光片羽,只有最天才(或者自以为天才)的电影人才试图去重建整个生活。那么考夫曼做到了么?我实在很难回答。但至少,《纽约提喻》没有仅仅用 纸浆和木棍搭建一个空空的外壳,影片中无数沉闷、琐碎、混乱、简单、纯粹的细节填充着这个模型,而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萨曼莎•莫顿、米歇尔•威廉姆 斯等人的表演(以及 Jon Brion 的配乐)则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当最终提示的台词被主角说出,当戏中的角色被时间侵蚀致死,当提喻之城被抛弃一空,我们为真相或没有真相而感到疲惫痛苦,感到如面对生活谜团 一样的困惑,感到结尾已经开始。查理•考夫曼以前所未有的繁复试图表现一些巨大而又琐细的东西——他以前编剧的影片,例如《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危情告白》或《纯洁心灵的永恒阳光》(考夫曼说那是应米歇尔•甘德瑞之邀写的剧本,其实并不“考夫曼”化)相比起来就太明确太清晰了——但你也可以认为他什 么都没说,《纽约提喻》就是考夫曼一次巨大的失语,正如鲁迅所言:“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但有时必须说点什么,不是么?


这是我之前写的影评。各位还可以读读影评大牛罗杰·伊伯特的评论:罗杰·艾伯特评《纽约提喻法》 (纽约提喻法 影评)——我个人认为这部影片非常与众不同,查理·考夫曼是以编剧的思路在拍电影,而不是按平常导演的路子。你可以认为它很过火,或者空洞,但其价值和意义也就在这与众不同之中。反正我是认为影片被低估了(不过说实话,这样的电影我很难像伊伯特那样去看两三遍),在metacritic上才67分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