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这个大热的日本妹子团刚刷过屏,但你可知她们是颗「毒瘤」
先说三句话:
1. 承认毒瘤的存在并不是羞耻,这毒瘤是日本音乐产业的毒瘤又不是你人性的毒瘤;
2. 所谓“偶像”的本质,现在的偶像已经和昭和 50-60 年代那一次偶像爆炸时代的偶像意义完全不同了,昭和 50-60 年代的偶像是依附于唱片市场的客体,而现在的偶像却是唱片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
3. 说 AKS 各个下属系列音乐水准高的,我觉得不必去尝试听筒美京平、平尾昌晃这一批作曲家,也不必去听松田圣子、中森明菜这一代偶像的作品,把 90 年代 being 系、TK family 的东西仔细听听再来喷
毫无疑问,AKB 就是日本音乐产业界的毒瘤,原因就是以 AKB 为首女子偶像团体的存在直接改变了唱片公司的生存土壤
日本唱片公司的传统生存土壤,类似于房地产中介的生存土壤。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掌握艺人,利用艺人的知名度,从艺人赚回来的钱里按比例抽枝。在经历了战后三十多年的倾轧争斗,到 90 年代中后期,各个唱片公司已经十分稳固的画好了势力界限(AVEX 是最后一个挤进来分一杯羹的)。无论市场萎缩还是繁荣,各个公司都能以一个较为良好的市场秩序来应对。
2003 年开始的唱片市场冰河期是一个流传颇久的观点,但是很不幸,我认为这个观点本身就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这个“冰河期”的定义本身就有问题,这个定义是建立在“实体唱片销售”上的,但是在付费下载逐渐普及的时代,依然使用这个计算手法,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如果我们把 02 年爆炸性地铺开的网络付费下载也算进唱片市场的话,那么实际上唱片市场的萎缩也并不是那么不堪。而且经过了 2003-2005 年的过渡期之后。网络付费下载从 2005 年开始有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趋势。
这个“过渡期”,在日本流行音乐载体由 LP 盘转至 CD 盘的时代也就是日本泡沫经济时代也有过(更有意思的是那几年还是一个偶像辈出的几年),1986 年到 1989 年的唱片销售状况(根据 O 榜记录)也很不理想。但是当时的 O 榜并不计算诸如磁带、镭射碟等等非主流音乐存储介质的销售额,算上的话和 03 年那个一样,都不是很惨。而且不可忽视的是 80 年代诸如ザ・ベストテン(TBS)、夜のヒットスダジオ(富士台)、ザ・トップテン(日本台,后改为歌のトップテン)、レッツゴー・ヤング(NHK,之后改为ヤングスタジオ101)、ミュージックフェア(富士台)、歌謡ドッキリ大放送(朝日台,后来被替换为 MUSIC STATION)等等电视音乐节目占据了大量的电视放送时间,使得当时的歌手不需要特别的依靠唱片销售便能使得有音乐性的作品得到较高知名度,从而把自己推销出去形成良性循环。因而即使唱片销售可以说并不理想,但是没有人敢否认 1985-1988 这几年是音乐市场是辉煌的几年。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有了一次音乐产业的超级大洗牌,观众们看腻了过分强调艺术性的音乐节目,电视台纷纷撤掉了音乐节目。但是随着 CD 播放器的普及,音乐市场并没有萎缩。而且,90 年代初的洗牌催生了大牌音乐人和电视剧、广告的音乐制作的连合,整个 90 年代,热门曲目大多都是和“主题曲”挂钩的,因而并不强调电视出镜率而热衷于提供“主题曲”的 being 系才能够爆红。而 TK 也就是小室哲哉家族的爆红是 94 年开始的,小室家族一开始就和富士台的《HEY!HEY!HEY!》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TK family 也有了很好的市场回报。而且我觉得没有人敢否认 90 年代 J-POP 是一个良性繁荣的市场,而 90 年代 J-POP 市场也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根据 80 年代到 90 年代这个“过渡期”的前后来看,“过渡期”的唱片市场表面萎缩实际上只是阵痛。我们回到 2004 年时点,2004 年是日本唱片市场最可怕的一年,其标志就是年底的 NHK 红白歌合战收视率不及拳击联赛。但是仅仅过了一年,仅仅一年之后,除了超高销量单曲之外,唱片整体销售额就回到了 2003 年的状态,而网络付费下载也步入正轨。这一点我们去看 2006、2007 年的实体、网络各个渠道的唱片销售情况就能发现,实际上 2004 年之后的唱片市场是良好的,稳定的。为什么会有 2004 萎缩,我就简单地说是两点,一是唱片公司忙着抢网络市场,二是滨崎步和宇多田光的互相撕逼大家受够了,部分电视台明显的甚至让观众不舒服的鼓励这两位女歌星撕逼的行为也确实会让多数观众身体不适。
所以我要强调一点,一直持着“21 世纪唱片冰河期”观点的同学,可能是属于海公公当年乱捧 AKB 的鸡汤文看多了的那一批,需要进行”除海治疗“。AKB 为首的新型女子偶像团体组合们在 2008 年之后的爆红对于唱片业界 2004 萎缩的走出没有多大的实际帮助,这个混淆视听的始作俑者就是海尔凯特。
那么 AKB 为首的一票女子偶像团体对于唱片市场秩序的破坏有多大?请自行查阅 O 榜记录,你会发现,2010 年的 O 榜记录和 2008 年的 O 榜记录相比,把 2010 年 O 榜上 AKS 系列的组合去掉,和 2008 年 O 榜来比,销售额萎缩是巨大的。而再看 2012 年,几乎又缩水了 40%。如果这还不能说 AKS 一家独大之后对于唱片市场秩序的影响,我们来想想,这几年除了 AKS 系列之外还能维持”特别红火“状态的音乐人(组合)有哪些?ARASHI(和 J 家的其他看板团体)、放浪兄弟(及其衍生团体),而这两个也恰恰在这几年师法 AKB,开始搞 AKB 式的营销。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团体之间的恶性竞争。而由于 AKB 占领了各个电视节目各个媒体渠道,唱片公司想推出注重音乐性的艺人或者单打独斗艺人的难度越来越大,唱片公司能从既有艺人手里抽枝的数额也是越来越小。于是唱片市场从有秩序的实力均衡变成了一家吃饱其他饿死。原有的秩序被破坏殆尽,老牌唱片公司除了以恶性竞争应对恶性竞争毫无他法,于是乎我们就看到整个日本唱片产业界向着更加秩序混乱的状态飞奔。唱片公司越来越不注重唱片质量,也不管之前的经营范围,为了能活下去互相的拉低底限,艺人的道德危机一次次的刷新围观群众的三观。
而这一次的偶像市场泡沫之后,没有 80 年代偶像市场随着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有小室哲哉、织田哲郎、being、视觉系们来接盘,因为这些人已经被 AKB 为首的女子偶像团体战国时代给逼死了。因此一旦围观群众看腻了这些面无表情毫无音乐价值的“音乐作品”,那么一场真正的寒冬就要来了。
之前有人说 AKB 带动了日本经济,我觉得这简直是更可笑的事情。相比较于漫天飞舞的 CD 对于二手 CD 交换市场(不要小瞧这个市场,很多音乐人的发扬光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 AKB 粉丝数量庞多的二手碟在这几年一下子涌进二手市场,以至于现在多数店面根本不愿首 AKB 的碟,即使倒贴钱)、垃圾处理、围观群众对音乐市场的信任度所造成的破坏,对于相纸生产的企业和 CD 生产的小作坊们的拉动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而且 AKB 除去是唱片市场的毒瘤,更是写真市场的毒瘤。这个已经超纲了,我就不多说了。
相关经历:AKB 粉 5 年,瘫骑 + 撸骑;听 J-POP 已 15 年,家父、祖父从 80 年代利用公费留学就开始接触日本流行乐,目前拥有 200 余张单曲 LP 和 600 多张单曲 CD,不计专辑。90 年代以来祖孙三代就是小室哲哉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