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上个好大学 · 所以是上清华还是北大好呢……

$
0
0

选过好专业了,我们来聊聊「上个好大学」。

在这期内容里,你或许能和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名校」混个脸熟;也可以在文末,找到更多心仪的综合类大学就读体验。

都来找找读大学的感觉吧 :)

在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知乎用户,升级路上的初级调参师。

本文接受转载,但是麻烦各微信公众号所有者转载能注明作者,转载前能够提前用评论 / 私信的方式知会一声,我觉得这不是很难吧:)

以下为正式干货

终于看到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不请自来,THU 本科在读谈谈感受。

1. 学习

a. 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延续了一直以来刻苦勤奋的精神与态度,只是程度不同,不过拉出去都能统一称作学霸。

b. 有学神存在的,而且数量还不少。更少的时间消耗,更高的考试成绩。

c. 来清华能够更好地认清自己,更加深刻地在学习上体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d. 专业课绝大多数要求都很高,老师上课常常也过的很快,需要自己花很多时间消化练习。英语课和各类文化素质课有非常严格的,也有正常水平的,当然也有非常水的,这个取决于任课老师。

e. 选课的自由度很高,学校只在每学期选课时给予推荐,基本无任何强制,具体到何时修何课修哪个老师上的课请自行在选课系统里面挑选拼杀。

f. 学长学姐们都很好,一代代的在课业上给予下一届指导,也算是一种传承吧。每个院系的学生会学习部常常也会整理各种学习资料,往年真题,题目回忆啊之类的统一发放。

g. 正常行课 1-16 周,期中考试时间一般由老师自行确定,期末考试 17-18 周,也就是俗称的考试周。考试周期间图书馆延长开馆时间,但是图书馆是不能通宵的。在一些能够通宵的院系馆或者校内外的咖啡店能看到刷夜的同学们,人数肯定会增多,我相信任何大学都避免不了这点,当然其实平时也会有很多同学刷夜的。有的时候有些科目真的叫不得不刷夜。不过和舍友或者朋友一起刷夜出来看到泛亮的天空真的是一种难忘的体验。

h. 学分绩真正不在乎的很少吧,只是程度高低而已,很多人其实都蛮拼的。

2. 生活

虽然说北京现在环境不好,但是给我的感受是清华的生活是非常舒适的。

a. 学校很宽敞很大(貌似面积是排全国前几的吧),学生活动范围很广,需要自行车才能正常生活,不过这对我这种迷恋大面积学校的人来说简直赞。

b. 饮食这点来说,坐落在 19 座食堂里面的清华(笑)不知道拉其它学校多少条街,全国各地的食物,举办的中华小吃美食节,有节日就会有的加餐券。饭菜味道很不错,价格便宜(可能南方同学还是略有不适)。

c. 各个院系的学生会和校总会里面以学生权益部都是很用心的在为同学着想,包括水果团购、口罩选用等很小的细节都被考虑到了。

d. 学校的相关部门也比较注重学生生活上的方便和权益问题,比如开设快递服务统一代收点。还开放了校领导接待日,反映的问题绝大部分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e. 自由,是真的自由。你回不回寝室多久回寝室出去浪了这都不会有人管你的,需要做的就是管好你自己。

3. 科研

a. 实话说,给我的感受是,清华还是一所科研导向型的大学。不知道该怎么准确描述这个感受,具体来说就是对于本科生的培养,科研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的,是最重视的发展路线。这可能与清华的历史沿袭等方面是有一定关系的。

b. 工科方面一霸这个没有说的,整体情况国内尚无高校可以撼动。理科因为当时学校拆分等历史原因没有工科那么强劲,但是现在表现非常突出。(其实个人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多并且舍得花钱)。其它学科的科研不是很了解。(不了解的还是不多说,欢迎校友补充)

c. 本科有 SRT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项目,自己申请或者参与老师的,一年 4 次机会申报,是很好的科研训练机会。有星火计划,通过自行设计完成一个科研课题选拔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进一步培养。很多院系还有自己的因材施教计划培养科研人才。

d.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不是以后会一直从事的事业。但是本科对科研的训练,对整个人的培养个人认为是有很大益处的,我想这也是清华人严谨精神的来源。当然,学校现在也不断在为走其它路线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机会,更多的发展可能。

4. 乱七八糟

a. 对外交流:各种交流机会真的非常多,学校的信息通知平台上常常挂出来各类出国 or 港澳台的交流项目。每年大二选拔大三出国交换一学期的学生,名额也非常多,一般来说除了港澳台绝大部分此类交换最后都公费 cover 全部了。暑假也可以申请去国外实验室科研,学校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补贴。

b. 文娱:可能是因为清华对外一直停留在一个理工科学校的印象(其实是有文科的= =),清华自身可能也认识到了理工氛围太过浓郁所以一直不断花大力气在人文和学生文娱等方面的建设上。各类提升文化视野的文化素质讲座每周都有是一方面,然后还有各种有名的乐队、合唱团、歌舞剧都会被学校邀请来演出,票价对学生也很便宜;当然还有电影,各种电影基本上在外面电影院快要下映的时候就会在清华校内上映(有 3D),票价大概 20 元的样子。

c. peer pressure:这里的这个指褒义的那种。在清华就读会发现同龄人(当然有那种比你小很多跟你一个年级的 LOL)里面真的是英才叠出,你会认识很多很厉害的人,发现很多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你和他们成为朋友。可能有时候会略有些自卑,不过这却会督促着你进步,不断完善自己。和中国最优秀的一群人生活学习在一起,真的是慢慢被积极地影响着。这真的是在清华收获的非常非常非常宝贵的财富。

d. 体育:清华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重视体育!!!!!(此处作为入校时候的体育渣我真想哭出来,我敢说全国除了体校没有学校像清华这样拼体育了好么)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学期都应该有体育课,体育课未上完是不允许毕业的。大一一年是分级课,阳光长跑、男生 3000 米女生 1500 米、篮球、武术、排球、引体向上统统考试说多了都是泪啊 T T 大二开始就是各种专项自己选了,游泳散打跆拳道篮球足球手球定向越野射击赛艇等等随你选课时候拼杀了。最后要说的是那些体育老师真是吓死我这种没加过世面的,什么王义夫、林丹队友、美国体育博士,我听到都觉得清华应该是个体校吧。。。

e. 说明下又红又专:这完全是历史沿袭吧,红色工程师的摇篮不是随便说说的。但是现在的清华,特别红的可能主要是某些传统工科院系,很多工科和绝大部分理科文科经管等院系的同学对又红又专还是维持一个客观的态度。至于那个在东操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主要的落脚点还是在健康工作吧,强调的是体育。

f. 图书馆:图书馆资源异常丰富,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有图书总馆逸夫馆和老馆(老馆主要供学生自习用),还有经管、建筑、法律、人文社科、美术、医学(医学已被撤销)图书分馆。本科生可以一次性借阅 30 本,绝大部分普通类型图书可以借阅 8 周,寒暑假前借阅期限会调整为整个假期。从入学开始不断去图书馆寻觅喜欢的书来读就成为我的习惯,而且馆藏应该说非常齐全。并且常常会有各种图书荐购会,有喜欢的书并且没有馆藏就可以让图书馆购买。图书馆还经常进行各种培训讲座,包括数据库、PS 等等。现在图书馆也在进行“真人图书馆”活动,有点类似 TED,请有名的老师、学生或者校外嘉宾来分享成长感悟或者某个话题看法。

g. 社团及学生活动:相当出色。有很多走社工路线的社工大牛在这个方面表现的非常出色。加过几个感兴趣的社团,从活动策划、组织、赞助、实施社团里面都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由于清华这个招牌很多赞助商的赞助(钱 + 物资)也是给的很够,这样活动也能有更多的空间办的很好。主干道两侧和食堂门口几乎每天都有各种活动宣传。散布全年的全校各个院系的学生节也是每个院系一年最盛大的庆典,会吸引很多外系感兴趣的同学前来观看节目,并且贯穿的抽奖环节常常特别土豪(主要是赞助多。。),比如我记得世界杯前夕热能系学生节的最终大奖是寝室中厅电视沙发冰箱三件套装。

最后附一些链接:

a. 清华大学第 23 届校歌赛决赛:没离开过 清华大学校歌赛,记得当时上过优酷首页,MV、制作、现场等都挺专业,被称是堪比 我是歌手,当然其实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很喜欢当时优酷上那句话 “在学霸的世界里,优秀是一种习惯”。

b. 【毕业礼物】时光机:清华园的延时摄影 这是 9 字班于学长制作的,他花了 2 年的时间零零散散拍出来作为毕业礼物,上了央视,很火。制作的非常好,看完可以对清华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知乎里有高中生看到这个强烈推荐点进去看看励志一下。

c. 【特等奖学金】吴佳俊:科研之路 执着前行 学霸男神吴佳俊,这个名气就大了,上过人民日报,清华特奖得主(本科生最高荣誉)。我个人非常佩服的人,作为一个本科生,他的科研成果超过了很多博士生,超过了某些野鸡大学的教授。(他背后还有一个清华迷一般的院系:交叉信息学院,相关信息烦请自行搜索)

补充:

1. 什么叫几字班?

简单来说,在清华,入学年份的最后一位数字说明了你是几字班。如 2003 年和 2013 年入学的学生,都可以叫做 3 字班的学生。该称呼为清华特色。

——补充了科研和 peer pressure 这两点,然后附上了一些链接。

——再次补充了体育和说明又红又专这两点。

——再次补充了图书馆和社团等学生活动这两点。

——补充关于几字班的说明。

——欢迎校友补充。

在北京大学就读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知乎用户

终于忍不住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只在 P 大呆了四年,跟那些六年七年乃至十年的师兄师姐们没法比。

前面也有人提到啦,刚进去的时候,认识的一群小伙伴里这个奥赛金牌,那个国家一等奖,钢琴十级琵琶古筝学了十年什么的压根不算稀罕,间或隐秘或公开地流传着一些 XX 是 XXX 的儿子 / 女儿的传闻。就中文系来说,专业课老师几乎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大牛,上课的分量绝对足,而且老师们都特别和蔼可亲基本没有传说中的“架子”,可爱的不行。

当然,在这一群闪闪发光的人生赢家中,还有我这样从六线小县城吭哧吭哧应试教育上来的普通得甚至有点平庸的人。没有专业证书,没有国家奖项,甚至大学四年成绩也是普普通通永远在奖学金的边缘徘徊(对了我们系我们级当时奖学金真的是纯按 GPA 拍的),社团也在做然而并没有风生水起,看起来怎么都不算一段金光闪闪的简历故事。

但是那个时候很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自由和充实。早上醒来去图书馆占个座自习一下,顺道去一体打个早卡,一天跑来跑去上课。大一大二那两年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辩论队,大三开始准备申请,旧理教 117 因为可以自习得很晚经常被自习党占据,整个教室只有墙上的几个电源插座于是地下错综复杂的接线板缠绕在一起不分你我,围观了全程的陈小姐表示目睹了好几起接线板缠绕出的姻缘。大四毕业,散伙。散伙饭没有太多人哭,离校那天我走的最早,于是好几个好朋友都来送我,拥抱,道别,从此成为校友。

听起来仿佛是一个传统的大学故事的模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找份好工作,谈个好对象。

北大给我的,却远不是这样。

刚入学时候,看着别人金光闪闪的经历,内心说不惶惑是假的。记得当年某 NGO 面试,面对着高中时期就参加了一堆联合国活动的竞争者,曾经的媒体经验也就是高中时期创立的校园电视台和一两次无果的投稿的我落选简直是必然的。回到宿舍恸哭一场,觉得自己简直毫无长处。成绩并不拔尖,实习申请投出去石沉大海,挫败感排山倒海一样袭来简直要压死那个还不到二十岁的我。

放心,这个故事里没有一个人一道光一样的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也没有师长的醍醐灌顶,有的只是这个校园。

后来,一边挫败着一边还得好好学习拿学位呀,GPA 也还是很重要的呀,所以大概日子过得也还算正常。有时候打卡锻炼路过湖边会发会呆,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听他们聊天。慢慢地从三角地走回宿舍的时候会一条条横幅看过去,发现就业指导讲座和英语学习讲座,明星讲座国外领导人讲座,学术的主题活动和元火动漫社的社庆大会,电影协会放《哈利波特》还请了戴爷点评……这些消息统统都在一条狭长的小路上向我涌来。这个园子里同时发生着太多太多事,有着太多太多选择。我并不是无路可走,而是可走的路太多,不知道哪条路是生路。

再后来,转念一想,哪有绝对的生路,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所谓靠谱和成功,无非就是别人的认可。而我身边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跟我讲的却是:你开心就好。朋友,师长,都只有一句:你开心就好。

当初课后像一个小粉丝一样的战战兢兢找老师搭讪,语无伦次的说完自己的观点,老师跟我说:看来你是真的感兴趣啊。我说是呀我特别想做这个。老师温柔笑笑说,如果你想走学术这条路,一定要自己开心。

后来再去面对选择的时候,标准就简单了很多:做这个我爽么,我有能力支持自己做这个事情吗。

可能后来走的路不是那么符合大众标准,可是自己有承担责任的勇气,那就好了。

我的朋友们,从外企辞职自己创业者有之,Gap year 之后回来毕业后自己创业并风生水起者有之,安稳考了公务员结婚生子者有之,放弃名校 Phd 学位去南美做 NGO 者有之。有些文化欢迎标新立异,却排斥那些现世安稳,有些文化宣扬现世安稳,就将那些离经叛道视为异端。北大只是静静地给你一个拥抱,无论你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跟许多人生选择完全不同的人成为朋友,世界是你意料之外的广阔。

人生没那么多戏剧性啦,敢做一个让自己爽的选择,大概是北大的校园文化给我受用一生的东西,和秋天的银杏路,春天的燕南园一样。毕业的时候,有同学说“希望北大不是我们一生的至高点”。现在我想,北大是我自由灵魂的起点。

Ps 写的很乱请多谅解。个人经验,诸如其他更多方面有待方家补充指正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