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知乎日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建筑怎么才能让人们有想停留的欲望?

$
0
0

日报标题:除了提供免费 Wi-Fi,还有什么能让你多留一会儿?

Qfwfq,http://www.douban.com/people/68354524/

题主的观察其实很仔细,现代主义之后更侧重功能的分项满足。所以大家印象中所谓“停留”的地方大多是室外、景观。为什么室外更容易让人产生停留的感觉呢?

主要还是可能性的问题,过于明确的功能,大家只是被迫停留的,所以一些办法其实更接近如何困住一个人。比如浮草 (豆瓣) 中经典的隔雨对骂~

另外一些办法其实是提供资源和服务,这年头公交上都有 Wi-Fi 了,有人用 Wi-Fi 的时候更在意设计水平吗?连是不是建筑都无所谓吧。

再比如在现代住宅的书房看书,这个活动很明确被限定为看书,并不觉得是停留。但是如果在之前很火的海边图书馆看书,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看海,这种消磨时间的行为就有了停留的感觉。

所以,一些功能、空间限定不明显的,有更多可能性的空间更能带来停留的感觉。最典型的是欧洲的广场。

具体操作,其实和谈恋爱差不多。虽然对后者其实我也不太懂 ( ̄工 ̄lll)

首先,需要吸引注意力。接下来,需要提供可能性。前者主要和形式有关,后者从被动的角度和对行为、心理的研究有关,建筑大部分时候都是被动的嘛,卡特拉瓦拉比较主动。主动方面其实就是会玩啦,比如 big。会玩,就会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嘛。

最高境界,可能就是赋予意义了。或者说,真诚ヽ(•̀ω•́ )ゝ

“你们一点也不象我的那朵玫瑰,你们还什么都不是呢!”小王子对她们说。 “没有人驯服过你们,你们也没有驯服过任何人。你们就象我的狐狸过去那样, 它那时只是和千万只别的狐狸一样的一只狐狸。但是,我现在已经把它当成了我 的朋友,于是它现在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
“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小王子仍然在对她们说,“没有人能为你 们去死。当然罗,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 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 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 而外)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 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这样考察 big 就会发现他们更受欢迎的原因,虽然继承了库哈斯颇具话题性的形式,但是他们在小尺度上加入了很多景观方面的小品。这正是——幽默会玩的霸道总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温柔内敛的妹岛、石上纯也。

形式:

清晰传达意图的形式更吸引人。

超现实的图景也可以。

行为与心理方面的研究:

比如设计食堂、咖啡厅、图书馆的时候会用到的: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曾提出“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人满为患”。
70 年代中期英国地理学家 Appleton 的“瞭望—庇护”理论,该理论在分析了大量风景画的基础上指出,人在风景审美过程中,总是以“猎人”“猎物”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作为一个“猎人”他需要看到别人,作为一个“猎物”他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即人们总是用人的生存需要来解释、评价风景的。
按照“瞭望—庇护”理论,人在风景评价过程中,会寻找庇护物,如石头、树木等,以方便看到“猎物”而又不被“猎人”看到。而在咖啡厅、图书馆等日常生活空间中,墙体则是很好的庇护物。
贴墙坐会让人感觉比较安全,一是自身暴露的范围减少一半,二是观察他人比较方便。

提供可能性的常见方法:

1、台阶

2、坡地

赋予意义:

看了评论想起来其实康这样的追求纪念性的建筑师的建筑并不主动去吸引人,没有人的状态可能更好。对商业、民主的热爱,可能是后现代开始的吧。

小津安二郎说电影是“站在桥下拉客的妓女” ,建筑师李布斯金也有过相似的言论。消费社会的服务业可能就是这样吧。

伊东丰雄《不浸入消费之海就没有新建筑》

当代建筑可能已经不能用欧洲广场的思路来分析了。因为当代人已经完全变了,一断网简直浑身难受,所以内容、媒体、事件可能空前重要,伊东丰雄、妹岛、库哈斯、MVRDV 这些人努力做的都是这些。

【译文】城市的创造及再造:库哈斯访谈

东京制造:汪工房 X 库哈斯 日本的很多公共设施都通过透明来让公众更好的理解其运作机制,比如某个垃圾回收大楼、伊东丰雄设计的一个消防局。

中世纪广场的围合,也是为了种种事件的顺利发生准备的,并不仅仅是让人呆着。围合得再舒服的建筑,也只是建筑师一厢情愿制造的监狱。我们来到城市,不是为了监狱,是为了流动的盛宴。

电影都需要和其他媒介抢占注意力,更不用说建筑了。作为艺术家的建筑师,是一定需要抢占注意力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各种主义争得你死我活。

当然,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作为技术支持的建筑师。

为 13 年 11 月的 SAME-SAME 城市研究活动写的一些笔记 前两天看到了类似的观点,现代城市已经很难用场所描述了。而且,中国似乎一直没有西方的场所传统。中国的建筑可能受绘画或者数学影响更大,整体更二维一些。西方传统更强调物质性和场所感。

相关问题及书籍:

好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建筑之间有哪些关系? - Fibonacci 的回答

从优秀的景观作品里面我们可以提炼出什么共同点?可以学到什么? - fish hi 的回答

有哪些建筑的下沉广场让人印象深刻? - 设计

《外部空间设计》、《交往与空间》。

公共空间·公共生活 (豆瓣)

隱形邏輯 (豆瓣)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608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