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本来自由贸易得好好的,忽然有人不甘心喝汤,也想吃肉
英国退欧,美国修墙,TPP 止于襁褓,NAFTA 重起波澜。半个世纪来人类贸易自由的脚步,忽然在近两年缓了下来。经济学里备受推崇的自由贸易理论,近来也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那自由贸易到底是不是人类商业的终极形态呢?这还要从它的历史说起。
在十七世纪以前,人们对于贸易的认知还非常朴(愚)素(蠢)。当时的人认为,国家财富就是国库里的钱。所以国家应该尽量多的把货物卖到国外,换回金子银子。如此一来,所有的国家都想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为了贸易顺差不惜发动战争,硬是把国际贸易搞的跟卖切糕一样。这就是所谓的重商主义。美剧《权利的游戏》里的财政大臣被叫做 Master of Coin,财政就是金币,可谓颇得深意。
直到 1776 年,亚当斯密以一本《国富论》颠覆了旧的认知。他指出,国家的富有并非取决于国库里堆着的钱,而是要看百姓的生活水平,所以进口外国货不一定是坏事。比如一个国家擅于生产手机,另一个国家特别会拍电影,那么手机国与其自己强行拍电影,不如多生产几个手机去换电影看。如此一来,电影国有了好手机用,手机国也有好电影看,国际贸易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两国皆大欢喜,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这本《国富论》在重新定义了国家贸易之余,还顺便开天辟地的创造了经济学这门学科。亚当斯密也因此被奉为经济学始祖,经济专业期末考试前拜拜此书,颇有神效。传闻说亚当斯密儿时曾被吉普赛人贩子拐走,差点难返文明社会。经济学专业险些被几个人贩子整没了,打拐迫切,此亦一例。
再后来,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上更进一步,开创了相对优势理论。这就是说,世界上不光有手机国和电影国,还有伊斯国之类毫无特长的选手,他们也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因为,伊斯国虽然干啥啥不行,手机和电影都不及格,他造手机只有 20 分,但是电影却勉强能拍到 59 分,那么他最好还是尽量多拍电影,卖给手机国,换回 59 分的手机。虽然还是很差,但是总比他自己造的好。
因此,在理论上,每个国家都专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由贸易就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利。货轮越大越光荣,关税越低越自由。
二战之后,经济学家进一步推波助澜,呼吁说贸易不仅能创造财富,而且还能带来和平。国家之间有摩擦就是因为贸易不顺畅,反过来生意做得开心就不打仗。秉承着这个理念,各国在战后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并在后来进化成 WTO。再加上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的日渐开放,人类在 21 世纪初达到了前所有为的融合,国际化发展到了一个顶点。
各国分工明确,各展所长,确实让全人类的总财富增长了。然而,即便放牛娃放得一手好牛,他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当地主,不必再放牛。阻挡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就是这种不甘。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发达国家擅长科研开发,产品的附加值高,又擅长资本运作,靠投资就能获得收益。高举高打,钱多事少离家近。资源国家以卖资源维持生计,工业产品全靠进口,老天赏饭,勉强度日,难有成就。最惨的是没有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只能靠干脏活累活赚点外快,然后去发达国家买高科技产品。
凭什么呀?我们也不甘心光喝汤,我们也想吃肉啊。如果没有进出口限制,落后国家的工业和科研完全没有起步的机会。如果只是手机电脑之类的产品也就罢了,如果没有自己的军工产业,即便想关门提高关税,出东门而逐狡兔,亦复不能。
不光是后发国家不甘在全球化体系中永远呆在下游,发达国家自己内部也有分化。毕竟,高科技和大资本在美国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自由贸易一开,电影和音乐能卖到全世界,科技公司都在中国和越南设厂,华尔街大鳄的全球资本布局就更不必提了。但是命不好的蓝领工人就会被迫面对穷国工人的竞争。
诚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是就算是托尼斯塔克也只有一张选票。你是电你是光,四海八荒你最能干,但是你无法对抗民意的不甘。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抵制特朗普声音最大的,就是那些能在全球化中受益的群体。孤立主义一来,高富帅行业都不好过了。
前几天在《公孙龙子》上看到一个故事。楚王在云梦泽打猎时遗失了繁弱弓和忘归箭,侍臣要去寻找,楚王阻止说:“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
孔子听到后说:“人遗弓,人得之,何必楚也。”
如果人人都有孔子这样的国际主义精神,自由贸易和英特纳雄耐尔恐怕早已实现。然而,楚弓楚得才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总的来说,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客观上增加了全人类总体的财富,但是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平等,发达国家的领先行业从中受益,而落后国家和传统行业则从中受损。
这样想来,越帅就越喜欢刷脸竟然是标准的经济学思维,我恍然大悟,嘴角微提。
微博:Blake 老实人